2023普通话课件(精选15篇)

2023-07-16 10:49:15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课件”类希望能帮助到您,建议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方便随时查看!

普通话课件 篇1

  本单元练习题共5道。

  第1题“读准带拼音字的音”,这是针对南方地区学生学普通话出现的常见病,韵母ai与an不分的特点设计的,重点是读准韵母,而不是去搞清词的意思。

  第2题说出四组反义词的大致意思,并能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让学生积累词语,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

  第3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

  第4题是写作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在理解6个实词意思,4个关联词用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围绕一个场景或一个意思,自由地节奏合理地组织一段话,至少用上题目提供的6个词语。这题是对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的综合训练。

  第5题是根据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设计安排的。主要是看在提高速度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如何。

  第(1)题是对内容的理解。第(3)题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第(2)题是分段写段意,主要检查的是理解内容,分析结构,概括表达的能力。

  1.分清ai与an韵母的不同,读准音近字,理解反义词的不同意思,能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写句子。

  2.分清转折、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并能正确填写关联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选6个词语写一段话。

  4.训练快速默读,能正确领会短文意思,独立地给短文分段写段意,回答问题。

  5.感受短文“有喜悦让大家分享”的好思想。

  重点:快速默坊,正确领会短文意思,独立正确地给短文分段写段意,回答总理问题。

  1.读准带ai与an韵母的字,理解反义词意思,会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

  2.分清转折、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并能正确填写关联词语。

  3.能围绕一个意思,选用6个以上词语写一段话。

  1.指导第1题。

  (1)明确题意,自由拼读,读准字音,注意ai与an发音区别。

  (2)讲清ai的读法特点。

  (3)出示灯片,学生读音,选择拼音。

  (1)读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

  (2)说说四组反义词的意思,说出前三组意思和感情色彩的不同。

  (3)出示灯片,将反义词组成一对对抄录。

  (4)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

  3.指导第3题。

  (1)自由读题,并试填关联词。

  (2)交流讲评,分清复问句的逻辑关系。

  第1句是转折关系,第2句是递进关系,第3句是假设关系。

  (3)出示灯片,巩固练习。

  ①( )李明学习基础并不太好,( )他决心通过努力赶上三好学生。

  ②( )雨不大很细,( )妈妈再跑一个来回,没有打伞还是会淋出病来的'。

  ③( )我没有吃上好瓜,又受了委屈,( )我仍然不后悔。

  ④( )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得,( )没有骄傲自满地理由。

  ⑤( )今后我国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决不做超级大国。

  ⑥( )我们富裕了,( )不能奢侈浪费。

  ⑦武松( )武艺高强,( )勇敢无畏。

  ⑧我们( )要学好文化,( )要学会做人。

  ⑨这两天( )雨大,( )风也刮得猛。

  4.指导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打开学生思路:

  也可以从课外阅读的书报中选择内容,还可以自己向家长、老师提心愿为内容。

  (3)学生独立试写。

  训练快速默读,正确领会《杏儿熟了》的意思,独立地分段、写段意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有喜悦让大家分享”的感情。

  1.回忆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求。

  2.出示默读问题灯片,快速默读2分钟,用~~~~划出有关句子。

  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摔下后,“我”是怎样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

  默读完,指名回答,反馈修改。

  3.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快速默读2分钟,给课文分段。

  独立分段——讨论汇报——统一分段。

  4.按段写段意,提示段意应是简洁明白的句子。独立思索——同桌互说互补——试写段意——汇报交流——修改订正。

  5.快速默读,在短文中找到“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这样,杏儿就会越结越多”一句。

  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句子意思,并讨论:

  奶奶分杏儿给淘淘和他的小伙伴吃,“我”为什么有点不高兴?奶奶为什么却乐意这样做?

  今年杏我儿熟了,“我”为什么主动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从奶奶做的和说的话中,从最后“我”送杏儿的举动中,你感受到奶奶和“我”一种什么情感?

  6.朗读短文,读出“让大家分享喜悦”的感情。

普通话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逐渐学会分清左右,正确的穿鞋。

  2、懂得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光脚在地上。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

  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

  教学过程:

  1、讨论:为什么在户外时“悠悠”小朋友摔倒了?

  回答:?“他乱跑”?“她没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发现她的鞋穿反了”。

  2、讨论穿反鞋会给小朋友带来那些危险:“会踩鞋子”

  “会摔倒”“会把鞋穿坏”……

  3、让幼儿了解每人的两只脚是一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兴兴地、如果把鞋穿错好朋友就会闹别拗,会生气、观察表情图:“生气的样子就是把鞋穿错了,高兴的表情就是穿对了。”

  4、游戏:小脚丫找朋友

  幼儿在若干个小脚丫中找出正确的一对,找出后可以与睡眠室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自己找得对不对。

  5、幼儿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脚丫找到的朋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难的,只有具体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贴的一对对脚印幼儿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与地上的脚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对,这样幼儿会很快掌握正确穿鞋。

普通话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课件:音乐伴着鸟鸣,教师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读互查。

  2、赛读课文,流利通顺。注意“蓬、棱、崭、喳”。

  3、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争当“最活泼的小鸟”。通过读表现出来。

  ⑵ 争当可爱的“红领巾”。先明确文中的“红领巾”是指谁,再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一句。

  ⑶ 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

  4、多读,找规律,引导背诵。

  ⑴ 引导发现:将三小节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⑵ 与同桌以问答的形式读书。

  ⑶ 与好朋友以问答的形式试背。

  三、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分分捡捡”,找出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

  2、“听听找找”。

  3、“小猴子学样”,师出字,生做动物。

  4、“猜猜看”:让生根据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导创新和实践

  课下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迷或画迷。

普通话课件 篇4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边听、边猜谜语。(地球)

  学生积极发言。

  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看书。

  学生动手实践。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自评、互评交流。

  自然灾害:

  四川地震、五常龙卷风、洪水等。

  人为破坏:

  空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水污染(有毒废弃物)、森林(乱砍伐树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入课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为调动学生爱护地球的情绪铺垫。

  引导学生创造,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通过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地球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对地球妈妈的爱的延伸。

普通话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3,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2,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1,右手出示4,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1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2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猜数“1”或“5”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1或5)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1个,右手一定有5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2”和“4”

  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2、小组活动.

  3、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师生互动,两人合起来的数是6和7。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3、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4、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6和7的加减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并突破了重点,但是还未突破难点,对于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好。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复习铺垫环节,用手势游戏来回顾5以内的加减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新知环节,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减法(师引导学习)可以上的活一点,早点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用来强化训练。本节课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

普通话课件 篇6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普通话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普通话课件 篇8

  教材简析: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设计意图:

  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3.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

  六、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普通话课件 篇9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课后小结: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普通话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普通话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聆听鸟儿悠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1、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幻灯片3。)

  ⑴ 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⑵ 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⑶ 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⑷ “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3、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⑴ 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⑵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⑶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⑷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

  (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至少一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四、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

  (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像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普通话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普通话课件 篇13

  1. 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背土豆》这一课。首先,老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小动画片。在看动画片之前,听清老师的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动画片)

  师:好,动画片播放完了。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小动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故事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记录与观察,通过7加减的互逆运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先看故事的前一部分,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老鼠放了几个土豆在口袋里啊?请你根据图来说一说。

  生:图上一堆有5个土豆,另一堆有2个土豆,一共有7个土豆。(出示图1)

  师:那如果用让你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会吗?

  师:说得非常好。那除了这种分法,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将土豆分成两堆呢?用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课件上相应移动土豆的数量)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那我们接下来看一看,故事继续进行,发生了什么事啊?(出示图2)

  师:小老鼠真粗心。那如果让你根据这幅图,写一个减法算式,你会写吗?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圆形纸片摆一摆,另一组用三角形画一画。

  师: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小老鼠一直这样走回家,最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对,最后土豆就都漏光了。那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来填一下下面这幅表格吧!上面的表格代表漏掉的土豆的数量,下面的表格代表剩下土豆的数量。(出示口袋与土豆的'课件)

  师:如果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下几个土豆?

  师:我们来看看对吗?(出示课件使口袋的颜色消失,透过透明的口袋观察剩下的土豆数量)

  师:如果口袋里掉出2个土豆,口袋里还剩下几个土豆?

  师:我们来看看对吗?(出示课件使口袋的颜色消失,透过透明的口袋观察剩下的土豆数量)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出示课件使口袋的颜色消失,透过透明的口袋检验剩下的土豆数量)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学到的可真多!生活里,我们一定不能像小老鼠那样粗心,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在生活里找到数学的乐趣!

普通话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普通话课件 篇15

  设计意图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枚瑰宝。如何将此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让每个孩子心里都种下一颗敬老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选择了利用重阳节进行了爱的教育活动。题材、图片源于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从幼儿兴趣出发,力求通过幼儿身边的小事假发幼儿孝亲敬老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老人对我们的爱。

  2.能力目标: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对老人的爱。

  3.情感目标:愿意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孝敬老人的队伍中来。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老人劳动的照片、自己成长的照片、歌曲《把爱传出去》、PPT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

  1.教师通过照片,使幼儿体会成长的阶段过程

  教师宝贝们,你们瞧,这是一个小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大屏幕继续播放幼儿成长的阶段。那这么小的宝宝慢慢会怎样,妈妈一直照顾他,如果妈妈上班去了,谁来照顾她?都为他做些什么,让他能够快快长大呢?

  幼儿;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对的!妈妈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喂宝宝吃饭,给宝贝洗澡、洗衣服。你瞧,这个宝贝怎么啦?出现宝宝生病的照片,宝宝生病了,这个时候老人们又会宝宝做什么呢?

  幼儿:做饭、为宝宝们喂水喝药!

  教师:他们很辛苦,虽然年纪大了,也不怕苦和累,照顾我们长大,爷爷奶奶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很辛苦,但他们却很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幼儿:因为他很爱我们!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说说

  1.教师结合生活提问

  教师:那我们生病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我们,去药店给我们买药、带我们去医院、喂药、给我们林一块儿凉毛巾敷在头上,那他们生病了,你会照顾他们吗?你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

  幼儿讨论:分组讨论,为他唱歌、讲故事……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开心!

  2教师小结:

  你们都很孝顺老人!是我们学习榜样!

  (三)、幼儿观察图片,讲讲图片里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什么

  1.看图片,讲故事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都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幼儿: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

  教师:不错!他们有的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捶背,有的为他们唱歌,有的洗碗,都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四)制作贺卡

  1.送祝福

  教师:孩子们,重阳节就要到了,那是全天下老人们的节日,来,你来说说你愿意在这一天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什么,送上一句甜甜的祝福吧! 幼儿:祝妈妈身体健康,祝妈妈永远美丽,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永远年轻、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2.集体制作

  教师:宝贝们,重阳节就要到了,下面我们就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代表我们对他们的祝福吧。(播放音乐——把爱传出去,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尊敬老人是我国一至以来的传统美德,家长们为了人孩子们尊敬长辈也呈为他们讲过许多有关爱老、敬老的故事。在中国每个家长都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孝子在前。因此,我们在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开展来一次敬老、爱老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孝敬老人、关爱老人。

  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和劳累,从内心感知他们的辛苦,动过亲子互动做沙拉,来增加孩子们和老人之间的感情。

分享

热门关注

拆设备申请书

设备申请书

心态励志正能量句子必备(54条)

心态励志正能量句子

运动品牌文案

运动品牌文案

消防安全发言合集(4篇)

消防安全发言

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报告分享6篇

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普通话课件(经典9篇)

普通话考试通用素材(精选8篇)

普通话考试素材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普通话命题讲话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命题讲话

普通话证怎么考?普通话报考流程

普通话证怎么考

2023老舍猫课件(精选15篇)

老舍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