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实用

2023-07-26 11:52:48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

  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yí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ìyīxiǎn

  颐 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隐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倒装句,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 。“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5、指名朗读

  四、 探究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把握主旨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五、总结:

  谈谈学完了课文后的一点收获?

  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初中语文教案 篇2

  《童趣》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词语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作品、作者简介。

  教师导学: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2、诵读积累,初步感知:

  ⑴ 教师范读课文。并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⑵ 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藐(miǎo) 项为之强(jiàng) 鹤唳(lì) 怡(yí)然 癞(lài)虾蟆 凹凸(āo tū) 为壑(hè)

  3、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⑴ 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 果如鹤唳云端。

  f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j 徐喷以烟。

  k 以草为林。

  l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⑵ 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⑶ 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⑴ 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段?

  ⑵ 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⑶ 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⑷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⑸ 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

  ⑹ “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2、互动释疑: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三、背诵比赛,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赛,限时背诵课文。

  注意语音停顿,节奏分明。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联系生活,体验拓展

  1、生活体验: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⑴ 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⑵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初中语文教案 篇3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是一本专门为八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精选的课文,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在这本教材的前言中,作者明确指出了编写这本教材的目的和思路。作者认为,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注重了情感教育、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以及分析精彩的语言表达,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接下来,教材的内容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篇精选的课文。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每个单元的课文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课文的选择涵盖了不同题材和文体,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同时,教材还配套了一些习题和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这些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教材还包含了一些专题讲解,如词语辨析、古诗文赏析等。这些专题的讲解内容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是一本很好的语文教材。它的内容丰富多样,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善用这本教材,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语文教案 篇4

  《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_”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_”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三、朗读课文并指导:

  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四、整体感知: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

  “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

  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六、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诵读比较: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八: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

  九、总结存储: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十、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初中语文教案 篇5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 学习目标:1、了解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2、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的学期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本学期的语文学习目标。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目标主要有哪些呢?

  学习目标一: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字、词、句、段、篇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例如,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掌握好断句的方法,避免歧义和误解;学习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学习目标二: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学习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学习如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学习目标三: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加高效,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们要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尽量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要养成每天默写生字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拼写能力;我们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结: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学期的时间,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记住,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加油!

初中语文教案 篇6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是一套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教案,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指导。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知识水平,还能够增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有趣的文本和生动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教案中提供了一系列案例分析和提问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主旨。还提供了一些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文体的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在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写作素材、提供写作模板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和写作技巧。教案中设计了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

  除了阅读和写作,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案中也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任务,如情景对话、辩论赛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实践,提高交际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也将帮助学生在语言和文化中得到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

  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资料交流:

  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2、词语掌握:

  肇庆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怅惘翩飞礼遇柔曼万籁俱寂楹联

  二、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可配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此类型的文章,我们一般定为什么文体?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游记散文,空间转换顺序。

  4、学生圈划课文中表示空间转换的相关句子。

  例如: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过了寒翠桥-----行至半山等

  5、学生积极发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6、作者还略微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学生指出并概括。

  ------黄昏—晚饭后—夜间

  7、教师小结:

  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一路走来,就像慢慢舒展的画卷,鼎湖山美景层层展现在读者面前。

  8、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在颂泉,“听”字支配“泉”字,“泉”是关键,是线索,课文依次是:听泉声(§1)——看泉水(§2-3)——寻泉影(§4-7)——枕听泉(§8-10)

  三、朗读体会

  学生感情选读若干语段,教师做适当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布置

  1、预习: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标记各部分内容。

  2、词语整理及抄写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鼎湖山听泉寻泉影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枕听泉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词语的抽测。

  2、圈划文中描写山泉和听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适当做旁批。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词语抽测

  2、提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

  二、阅读赏析

  1、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

  -------课文主要写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

  2、学生圈划出课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了解作者笔下泉的特点,说说喜欢的理由。

  3、师生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生动描写鼎湖山的泉?试从修辞、内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师生小结:

  (1)山泉之多“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无处不鸣”

  (2)山泉之态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远的娇儿之态”

  (3)山泉之声美“孩子如铃的笑语”“不同乐器弹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衬托)“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直向山顶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表现泉水的活泼,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后半:“钟”“泉”之声相应,把寺和亭勾连到一起,衬出了山泉的青春气息。

  ⑤第八段:浑然一片的泉鸣,层次分明,起伏变化,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认识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现§8

  导入: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因为山静,更显得泉响,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课文如何表现的呢?

  学生画出重点语句。

  思考:“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初中语文教案 篇8

  杏坛人生 第六章 教学篇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选八•教案八《木兰诗》

杏坛人生  第六章  教学篇二 作者  刘青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选八・教案八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案八  木兰诗   第一段:写木兰闻知征兵消息后,要求代父从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亿?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亿。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注释:唧唧-----织布机声。复:又,一再。当户:对着门。杼:织布用的梭子。何所思:有什么心思。军帖:指征兵的文书,名册。可汗:古代西北一带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地征兵。军书二句:意思是说征兵名册很多,每卷上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阿:加在称呼上的词头。为:为此事,指从军出征。市:构买 第二段―写木兰从军时的情景和途中的感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注释:骏马:好马。鞍鞯:马鞍和它下面的垫子。辔头:驾马用的马笼头,马嚼子,马缰绳等。辞:告别。溅溅:流水声。黑山:今河北天寿山。燕山:自冀北至山海关的燕山山脉。啾啾:马的叫声。 第三段―写木兰经过十年战斗生活后回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o,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注释:戎机本指军事机要,这里做战争讲。度:经过。若:象。朔气:寒气。 第四段―写木兰入朝见天子,不愿做官,要求回乡。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册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注释:明堂:封建皇帝用来召见诸侯,选拔人才和举行祭祀的庭堂。策:功。十二转:将勋位分为若干等,每升一级为一转。强:有余。所欲:需要的是什么。尚书郎:官名,泛指显要的官职。不用:不要。明驼:骆驼。 第五段―写木兰回到家中的情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注释:郭:外城。扶将:扶持。霍霍:磨刀的声音。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 第六段―是作者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赞颂木兰代父从军中表现的聪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火==伙。扑朔:跳跃的样子。迷离:迷糊不清。傍:靠近。 《木兰诗》讲解 一、解题:木兰诗是北朝的乐府民歌。北朝(西晋,长江以北),南朝(东晋,长江以南)。 乐府:是汉武帝设的官署名称。目的是搜集一大批文人。是音乐的机关。用文人为自己取乐,并搜集一部分民歌,为皇帝娱乐服务。以兴乐教,观风俗。作为统治的借鉴。到了南北朝,乐府的概念起了变化,由官署的名称变成文体名称。凡可配曲唱的叫乐府。这时的'乐府机关,时有时无,时有兴废。到了唐代,白居易的诗叫新乐府。元结的诗叫系乐府。皮日休的诗叫正乐府。唐代的乐府诗偏重于内容,不入乐。 二、时代背景:(木兰诗)是北朝(大约是在西魏时的作品),是北朝最后一个朝代。西魏后就是北齐,北周之后是隋。西魏与蠕蠕的战争性质不清。因此,只就主题思想去分析。 三、分析课文  第一节、唧唧------叹息声不可,应当机杼声。织-----,动词,织布。一、二句写正常生活,天天织布。三、四句写反常生活,今天与以往不同。这四句内容丰富。 织------点明了木兰的身份,吐露了木兰勤劳的品质。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家庭情况。 当户-------进一步把织布的场所和方式告诉了我们。------自给自足的劳动人民家庭。从生活的情况来看------是和睦的、恬静的、安宁的。但这种生活今天反常了,停机了,自然提起下文的发问。 第二节、你想的是什么?你怀念的又是什么? 我不想什么,也不怀念什么。“无”字用得好。这个无字把一切杂思杂念排除在外。 下面提出一个大问题:可汗khans,“大”------这个字渲染了气氛,不是一般的点兵。这个“大”反映战争的频繁,军情的紧迫。(昨夜)接着说“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册子催了又催,象催命鬼似的。后又说“无大儿”“无长兄”,说明家境情况。点明木兰操心的原因。 最后两句经过思考,木兰准备代替父亲去从军。市,买的意思----我愿意去买马、买武器,代替父亲从军。 短短八句,既写了停织的原因,又写了军情的紧迫,既交代了木兰家境的情况,也表明了木兰经过思想斗争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  用字的语言,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第三节写木兰从军的准备和出征的经过。 准备,写得集中,只突出了马。为什么只写马?因为战争少不了马。而且是骑兵。与上面相呼应。马写得很讲究,很铺张,。这样写的好处-----起到造声势的作用。用了重彩浓墨写买马。烘托木兰------英雄配好马,红花衬v叶,相得益彰。不仅英姿焕发,而且雄姿勃勃。 一个地方买一点,是经过木兰精心选择。不是随便构置,反衬了木兰从军的决心和杀敌的志向。这为下面木兰取得胜利,立下功勋作了伏笔。 “旦辞------鸣啾啾”“旦辞------暮宿”说明行军快,反映前面军情紧迫,根本未训练就走,和前面“军书十二卷”相照映。 “黄河流水鸣溅溅--------”说明自然环境的艰险和行军的辛苦。 “燕山---------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险恶。 “不闻爷娘唤女声---------”明写木兰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离开了和睦的家庭到战争的环境。暗示木兰对父母关怀和思念之切。这说明木兰没有忘怀家庭,没有忘怀家庭安静生活。她去打仗,就是为了保卫家庭,保卫人民的家庭生活。因此,当仗一打完就要求回家。这种思想是一贯的,是坚定的。所以,这“不闻-------”的另一面是什么?即是想闻,想听见。而想闻的一面恰恰是木兰的不想闻。她不愿意听到胡骑鸣啾啾。木兰对战争的态度暗暗地写了一点。又吐出木兰之所以到黄河边是势不得以而为之。这就与前面的叹息相呼应。 第四节―万里赴容机。写战争的艰苦和胜利的情况。写得比较简单,是过渡。开头两句接上而来。概述木兰从家奔赴战场的,关―指关隘,山―指高山,戎机―军机,即军事,象飞一样英勇上战场。 下两句在严寒的深夜执行警戒。刁斗,行军可做饭又可打更。寒光―是雪光还是月光,自己推敲。如唐诗“寒风一夜传刁斗,万里寒光生白雪”点明战争生活的艰苦。最后两句写战争的结果。并写木兰大智大勇。 第五节―写木兰立功回朝,不受高官厚禄,要求早日还乡。 头两句写回来接见的仪式。一归来就见天子,明堂―皇帝办公的地方----庭堂----明政之堂。仪式隆重----------显木兰功劳很大。策勋------记功的意思。策,当动词用。“记”本来是名词。转-------在这里当名词,是评功的(名称),把功劳分若干等级。木兰的功劳很多,每次都得到提升。强-----多余,成千成百,用高官厚禄笼络木兰。然而木兰不要高官厚禄。尚书郎-----是总管政事的官(相当现在的国务院)。愿----驰---在千里马上还要加鞭。说明木兰的思想景界很高。当时是超群的出众,一般做不到。就拿今天讲也有意义。 第六节―写木兰回家时,家人欢迎的热烈场面和木兰恢复劳动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郭-----是外城,父母想早见,也对木兰格外器重。 写姐姐,----把妹妹的回来当节日一样欢喜。 写弟弟------杀猪宰羊。表现弟弟天真活泼,稚气刻画入微,表现骨肉感情。和上面天子接见不同。天子接见礼仪隆重,官场的礼节毕竟没有民间自然。 下面写木兰-----开门----床坐----,旧---过去穿的---动态心情跃然纸上。十年的壮士,霎那间变成俊俏的姑娘。这种喜剧的气氛,反衬了木兰无比兴奋的心情。最后一句的惊讶,反衬木兰的机智、聪明。使木兰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第七节―这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 用家兔作比,通俗易懂,诙谐有趣,把喜剧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使全诗质朴自然清新有趣。 分析 总之,木兰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题材,朔造了木兰这位女英雄形象。她勤劳勇敢,机敏聪慧,不畏艰险,敬老爱幼。渴望过和平幸福的劳动生活。 1、她替父从军是因为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逃避不了。去吧,父亲年纪已大,不堪受;弟小,姐或身体不好,或武艺不高,或其它原因,只有自己合适。但自己是女的,所以停机叹息。最后,冲破封建思想束缚,毅然代父从军。这是木兰思想上的一个进步,一个飞跃。有人单从孝道来解释,这是不全面的,是有损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因为母兰决不是愚忠愚孝,而是在势不得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来保卫家。这难道不值得称赞? 2、木兰从军后,一直没有忘怀父母,忘怀家庭的和睦生活。而“不闻”实在是木兰耳不闻而心闻的一种暗示。也是木兰能毅然回乡的思想基础。, 3、木兰不愿尚书郎,这是木兰思想的又一次飞跃。说明木兰始终保持战争的考验,没有为名利所动。这种艺术形象,正是封建社会所称颂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木兰身上如实地得到了体现。 艺术特色,有很高的成就。 1、首先,叙事写人自然真率,不如雕琢而精光逼人。例。木兰回家那一段,人有五六个,内容是高兴的心情,都为木兰的回来无比喜悦。但各人喜悦的方式不同,繁忙的内容不一。父母-----姐姐-----红妆盛饰,弟弟-----磨刀霍霍,木兰自己更是------重点描绘,她是喜悦的中心,写得超群出众,用重点涂抹,着色描绘。对伙伴只用一句话,“火伴皆惊惶”突现瞬息巨变,莫知所措,瞠目结舌的喜剧场面。 2、经济大方,活泼生动的表现手法。诗短,祥略得当。重彩描绘,不吝惜墨;相反,不重要的就一笔带过。从这方面讲,又惜墨如金。活泼生动、对偶、对比、比喻等,语言灵活,语句有变化,穿插就生动活泼。但个别地方也有交待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如:战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有矛盾。但仍然是一朵灿烂的鲜花。 作业:背诵与翻译这首诗。   1980年秋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送给朋友生日祝福的暖心句子

生日祝福语

初中体育课教案集合7篇

初中体育课教案

跳绳初中教案模板

跳绳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实用五篇)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汇集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5篇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6篇

初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