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语心得(汇总12篇)

2023-07-28 08:32:55 论语心得

  本篇文章将以多个视角分析“写论语心得”,如果能从中获得一些收获,我将倍感欣慰。当我们的观点随着个人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时,为了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可以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写论语心得(篇1)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为了能与高尚之士促膝长谈,那你首先找到并发现一本好书。《泗水边的论语》是作者对儒家经典《论语》的个性化解读和阐释,书中的智言慧语俯拾皆是。

  《老子》是天人之间的境界,《论语》是你我之间的对话,寥寥数语,作者将儒道两家的独特和不同鲜明地展示出来。理智地对待他人,冷静地处理事务,清醒地看待现实,这是作者读到孔子约束自己的言论时发出的感慨。孔子针对不开化地域的言论,别出一格地说,只要君子去居住了,不开化的地方也就开化了,作者由此慨叹道:这是典型的自恋,不过更是高级的自信。孔子谈到学习时说,古人为充实自己而学,今人为炫耀自己而学,作者因此感慨道,要为学习留出时间,为美德留出空间。

  作者还发挥自身散文家的优势,仿照《论语》句式,写出了许多幽默机智的短句,读后既使人会心一笑,又使人脑洞大开,视野也为之一阔。《论语》在中国的众多典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历代的学者都能从自己的研究中,发现不一样的孔子。《泗水边的论语》可谓是一本散文化的学术书,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学者型的散文家,可谓睿智雅趣与严谨解读并重,幽默机智与真知灼见同在。这一本书足以一家三代共读,少年可读经典明事理,中年可读经典知天下,老年则可读经典通古今。这一本书,让你读懂《论语》,重新认识孔子。

  在正文之外,本书还收录了许辉先生与泗水相关的散文三篇,分别是《泗河》《鞭打芦花车牛返》《平原的主角》。这三篇散文读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严谨,爱得刨根问底。本书的书前收录了作者品读《论语》的26悦,书后收录的则是作者仿照《论语》句式写出的一些幽默机智的短句,轻松有趣。品读《论语》,作者不但自己乐在其中,还要将这乐推而广之,使广大读者都能雨露均沾,不亦君子乎?

  设若没有传统文化之源,哪来中国精神之流。这部《泗水河边的论语》在让我开了眼界,增长知识,明了事理,学习做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了解了中国文化。走进了《论语》走出了经典,回归到理性,深入了现实的生活。

写论语心得(篇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大哲学家孔子以前这样告诫一些有贪财欲望的人:“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只追求利益,而看不到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东西,就会遭到许多人的讨厌和怨恨。

  我将这篇文章的注解及故事看完后,不仅想到,只依据利益做事,这却是现代社会上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现象。由于金钱和地位对事物的侵蚀和冲击,让许多浮躁的人禁不住如此诱惑,便抛弃优良的传统及道德修养,品质上出现瓦解现象,渐渐地开始不停地抱怨,慢慢的唯利是图。今日何不然!所以我们做事不能只讲利益,还要看做这件事是否在道德的准绳上,是否对大多数人是有好处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秋游,我同学让我帮他买一支棒冰,他在搞卫生,我答应了。但是由于天十分热,在买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将他的棒冰也吃掉了,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让我吃到了苦头,这位同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不理我,也不愿意帮我。

  《论语》中的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几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学的精华和魅力。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是通过国学世代继承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将国学深入的理解,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写论语心得(篇3)

  论语,千百年前的经典。流传至今,有多少人曾今因论语而恍然顿悟。历经岁月淘洗,它汇聚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每一句话都含着无穷韵味,等待我们去发现。

  学而篇有这样一句话: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这句话在书上的译文是“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话就能兑现”。用比较专业的方面来理解“义”,“义”便是一种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可“礼”又是什么?这样疑问是延伸出了更多的问题。我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所谓儒家口中的“义”。

  我认为,这句话中的“义”是自己的能力范围,是自己承担的事。摘星揽月,时光倒流,有那么多事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有那么多事情是我们只能幻想的。太过不现实的诺言最后也只能是化成虚无的泡沫。不管那个当年许下诺言的旧人是为这个诺言多么努力过或者是只当做一场一笑而过的游戏都只能无力地看着现实把曾经的海誓山盟慢慢吞噬。现实不是童话,诺言更不是一场游戏,“义”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许下这样的约言才能做到“言可复也”吧!在绿野仙踪里,多萝西向奥茨大王请求送她回家,奥茨大王同意了,但最后却发现,奥茨大王仅是一个普通的魔术师,根本没有能力送她回家。这不就是能力之外的事吗?奥茨大王最后的下场是原形毕露,没有人再相信他。没有做到“信近于义”的奥茨大王最后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诚信的根本是信近于义,诚信是一种美德,“信近于义”更是如此。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态度容貌庄矜合于礼,就不遭受侮辱。

  恭维和恭敬,仅有一字之差,相差却是甚远。一个是古老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另一个却是世俗中的不良行为。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别人也会如此待。反之,费尽心机去恭维别人,换来的只会是别人的鄙视与唾弃。恭敬对待别人是一种情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体现。恭维却是极不自然的,处心积虑的。

  因不知其亲,亦不可宗也。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随随便便相信别人,自然是不可取的,自己熟悉的人,已经熟悉他的品质,依靠起来便踏实了。世说新语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朝的时候,一个叫许允的吏部郎,管人事的,他用人多喜欢用自己乡里的人。有人就为此向皇6f56帝告状,说他任人唯亲。于是魏明帝把他抓了起来。他怎么办呢?他对魏明帝说,我所推荐的人,都是自己素日熟知的人,皇帝可以考核一下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自己甘愿领罪。皇帝一考核,这些人个个官声都非常好,十分称职,于是把许允释放了。

  同样故事还有一个:晋朝的时候,朝廷积贫积弱,谢安想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捍卫国家,在选将上一直颇费踌躇,因为他知道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他的侄儿谢玄,最后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用了他。淝水之战中,谢安又擅自做主,任命弟弟谢石担任前线大都督,侄儿谢玄任前锋,儿子谢琰任前锋中前锋,后来以少胜多的大胜利充分证明,这一任命是完全正确的。

  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某些时候,举荐自己熟知的人反而更能发挥出人才的优势。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话,第一个讲的是对言语的要求,第二个讲的是对行动的要求,第三个讲的是内心的依靠。它们同样是做一个君子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

  乱世春秋,因为有了伟大的孔子,这段岁月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孔子面对一个个王朝的兴盛衰败,发出种种睿智的感叹。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仅是如此一句简单又复杂的话语,就可以让我们后人无限感慨,无限领悟。不得不说,孔子,真君子也。

写论语心得(篇4)

  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论语》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看了《论语》后,我从中悟到学习应脚踏实地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从中领会更多的新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它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为人的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的意思就是: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写论语心得(篇5)

  说起读书来,给别人感觉总是"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这种朦朦胧胧的诗意感觉,我记得读红楼梦的时候,贾宝玉也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我觉得这个闲字说的特别好,把这层诗意的窗户纸给捅破了。

  以前应科的书生,确实有一些些闲人。尤其是那些"中产阶级"的读书人,他们不误农,不经商,虽专工科考却不那么用心。闲暇之余,偶尔搞个《聊斋志异》谈谈精神恋爱,好不快乐。但是也有些寒门子弟,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就如贾岛贾先生,只能写写苦吟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就如贾宝玉这般闲处的并不太多。正经的读书人,有些真是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讲究格物致知穷理。而像我等只希望读读专业书,提高下业务能力,能养家糊口的,根本就不入方家之耳目。

  闲读书,读闲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读书的地点就是花前月下浓荫处,寻一所竹子造起的精舍,点燃一盏青灯红豆,四周一定要清扫的整洁,最好的是布置一些简单的书柜,柜子里的图书不暇是皇皇巨著,还是稗官野史,越多越好。不消雕槛朱窗,不必美酒盛馔,不用丝竹乱耳,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亦佳。

  古代的书目讲究经史子集,纪昀等人编辑的《四库全书》也是按照这个系统去整理的。中国的古代文字博大精深,对于习惯用白话文的现代人来说,显得晦涩难懂。所以王国维、章太炎、黄侃之类的国学大家在现代真是寥若星辰。而且现代的书籍业在应用机械后发展的迅速,书籍也远远没有以前那么珍贵,大家对书籍也不那么重视,藏书也都变为了私人对古董文物的收藏,甚至是待价而沽,所以那些如"天一阁""万卷楼"的藏书盛事也不浮于世了。

  大话说了一大篇,我们现在转入正题。今天我是第一个给大家读《论语》,所以我选择的是论语的开头——"学而第一".在我的印象中,对孔子总觉得他是个温和的老者,而且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老者。不知道为何,每次提及孔子,我总是想起自己的启蒙老师邵珠合。他前几年因病去世了。

  学习论语大概在小学四五年级,而且是当时必背的篇章。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而我一个是脑袋笨,再者实在调皮,背诵这几句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每次都被老师用教杆敲打一顿。后来渐渐地,提起论语,都觉得冷冰冰的,有一些阴影存在了。

  作为我们认知的源头,《论语》应该算是我们最早背诵过的正正经经的典籍之一了。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反而觉得有些论语的话儿非常的.贴近人心。所以自己也觉得,是时候通通彻彻的读一遍论语了。所以,身边同事说广告人为何读论语,我并不是那种实用主义的立场,我倒觉得如今而立之年读一读《论语》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很简单,习在古代的写法是"習",鸟儿数飞也。学了新鲜的事物,就应该和初飞的鸟儿一样不断地实习,这里的"習"应是指实践的意思。所以孔子是一个务实派,而不是后人对"腐儒"的偏见那样。

  第二句,乐在我老家的方言里,是读洛的,我的老师也喜欢读洛。程子说,"说"是内心的,而乐则是由内而外的欢喜。这总让人联想起曹孟德说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欢乐场面。

  第三句,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 《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对别人指指点点好像是每个人最常见的根性。我乐于把知识、技艺等与你分享,但你不接受,所以就衍生出许多的不满和愤懑来。而这种乐于及人,不知不愠绝对需要君子的那种坦荡的胸襟和德行。

  至于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对"为学"的一番善言。而我今天读这一篇,反而觉得这三句,更像是孔子对我们一生的训诫。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人在年轻时,就要多学习多实践。而在中年,更多的任务应该在于去结交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扩大自己看待事物的视野,从而做一番自己喜欢而且利于社会的事业。而年老之时,则更需要阔达的气度起理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的道理,去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和培养年轻的一代,去关照自身,达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共融。

  当然了,以上也只是我独断的片言只字。孔子是伟人,每个人都孔子的教诲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写论语心得(篇6)

  看着《论语》所讲的七道,我的眼前又浮起一幅画面,一天,我刚回到老家,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可是,我听到一声响声,我随声而去,竟然死去的张爷爷家有“三位不速之客”。

  他们一个说:“我是长子,财产应归我。”一个女子说:“我是他最宠的,应该归我。”又一个男子说:“我是老板,那老头子的`钱应该归我。”我随即愣了,这些青年竟如此不尊重自己的父亲,他们真是猪狗不如。他们即使不象古代人孝守三年,也得尽孝吧!可是他们却因争夺财产争个你死我活,这能让父亲安息吗?“父亲”将死不瞑目,会在九泉之下安息不得。

  这难道还是以孝敬而闻名世界的中华炎黄子孙吗?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结果是十个只有二至三个,这说明我们孝敬的不够。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长大以后,经常会和父母产生冲突,这时,我们如何尽孝呢?其实,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敬。如果我们谈完整本《论语》的话,那恐怕,我们最多只能做三至四道,一个孝敬之道就有许多的人没法做到,做其它六道,更是难上加难啊!

  智慧不是小知识和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智慧不是什么用句子来形容的。更多是用大脑思考的。有人说,有些知识就够了,错!我前天看到一篇论文,论文上说,满足于现在智慧是错的,不管多少年后,总是会被时代淘汰的,应该学更多的知识爬更多的楼层,这才是大智慧。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取得更多的知识,才不被时代所遗弃,成为新世纪新的主人。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吧!

写论语心得(篇7)

  假期时学校要求读《论语》,刚拿到这本书时,感觉古文深奥、枯燥,没有一点兴趣,后来坚持读了一个晚上,感觉不错,再后来临睡前每天都要看一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读完后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它是一本能给你正能量,能给你智慧的书,其中几则给我印象颇深。

  首先要记住孔子的这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努力吸收新知识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以称为老师,我觉得对于刚调到小学的我来说,确实是没有做到熟读典籍,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以至于这次业务测试中成绩不理想,“业精于勤,荒于嬉”知识只有经常复习,时常巩固,方可积淀下来,如果抛开,它就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自己对业务知识都不精通,还怎么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不学习、不温习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只有经常温习学过的东西,才会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总是抱怨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每天只要挤出那么一丁点的时间,读读书,才会让知识慢慢沉淀在你的脑海中,只有储备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带着你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我们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温习,再聪明的人,不通过温习也不可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好知识,自古以来,不少名人都十分重视复习,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八十岁的时候他依然能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字,人们就问他如何记得这么清楚,他说:“很简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学得快同时也忘的快,需要不断的复习,才能掌握,“复习是学习之母”,一个会复习的孩子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会复习的孩子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与体验。

  其次要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来劝勉自己。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做事要严谨讲诚信,博爱众生,多和有德行的人接近,这样做了之后,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是啊,好好孝顺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而后悔莫及,老爸老妈的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工作之余我们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陪他们聊聊天,唠唠嗑,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和兄弟姐妹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也是一个不孝不仁的人,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人打碎了一个碗,他的儿媳妇对着老人大发雷霆,老人从此就找了一个木碗,有一天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做什么?儿子说:“我在做木头碗,等你老了,我也给你用这个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孩子,你的学生,生活中多向年长者请教,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人生中多和仁爱而诚信的人做朋友,只有具备了孝顺、仁爱、诚信,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老师先学会做人,才能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是教育的根本,先让学生学会做人,再去做知书达理的人。

  最后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孔子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不论白天黑夜不停的流逝。这句话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我觉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懂得时间的人,珍惜每分每秒,孜孜不倦,事事如意;不懂得时间的人,浪费每分每秒,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趁着年轻,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抓住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钻研,即使不能桃李满天下,也愿花开遍地香。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不懂得珍惜,时间将转瞬即逝,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视时间为最宝贵的呢?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说:“看电影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尤其是时间,那是最浪费不起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最讨厌的三件事是理发、剪指甲和上厕所,他认为做这三件事,就是在浪费时间,作家巴尔扎克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他太累了,就对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1小时后叫醒我。”1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了一小时,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我多少时间啊!”是啊,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浪费一丁点的时间,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中,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再丰富一点,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在时间的阡陌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国学博大精深、意蕴深长,值得我们教师学习,今后我还要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因为那里藏着人生智慧,当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彷徨迷茫时,不妨翻开我们的《论语》,你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写论语心得(篇8)

  1 .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2 . 独处,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活就要我们学会能屈能伸,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出路。虽我们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做到,改变不了的不如去适应它。

  3 . 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

  4 .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5 . 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

  6 .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7 . 生活就是这样,何必为难自己呢?过分的放纵,只会让自己更受伤。

  8 . 爱党爱国爱人民,祖国儿女千千万,建党之日来庆贺,满腔热忱忠于党,祝福心愿默默许,祝愿祖国日渐好,盼党光辉万年长,发条短信问候你,建党之日快乐伴,幸福永远围你转。

  9 .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0 . 感恩记住昨天,珍惜把握今天,憧憬展望明天。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跟党走,听党话,让生活起来越美好!

写论语心得(篇9)

  最近,有机会略读了以下《论语》,从中我实实在在领悟到了很多东西,本想认认真真写上一篇我的旷世之作,只因我才疏学浅,不善写作,心有所想,却很难系统全面的、写篇读后感。这里我只是写了我的小小看法,可能是人云亦云,或者有疏漏偏颇之处吧。

  儒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孔子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分析之精辟深邃,以及他为人师表,胸怀宽阔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我记忆倍增。可以说孔子是集思想、哲学、政治、教育于一身的伟大的理论实践家。

  在这儿,我斗胆感悟一下孔老夫子的现代思想。所谓的现代思想,就是想谈谈孔子思想对吾们一族现代人的影响,以及现代人该如何去借鉴学习孔子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实乃是有所必要的,孔子距离我们2500年,但他的思想却一直为人们所传承,试想这样一个世代传承着儒学思想的大国,又有什么理由不时刻以它为鉴呢。作为一部超越时代的巨着,《论语》确能名正言顺地知道现代文明,当然并不是全部。而我想说的也仅仅是皮毛之言,一家之语,仅仅涵盖了教育、政治、经济三方面。内容难免有所疏漏偏颇,还望老师指正。

  一、孔子的教育观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比较全面的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张。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原则,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职业好坏,都应该接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孔子重视品德教育,美术陶冶和体育卫生,使得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技艺的发展;在教学方面,孔子首创启发式教学法,他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以师生共同讨论作为经常性的教学方式。

  孔子,是一位文化伟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拿到现在也无不体现着先进性,确可称为素质教育。首先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华夏族与夷狄族,不分弟子所属等级,不分弟子的国别,不分弟子的身份尊卑及才智高下,只要束修以上即可也。这在当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等级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学术下移。这点在孔子的历史资料可以证实。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这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所谓来者不拒,他的弟子来自各行各业,入师门后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也有这样的情况,父子两人同居孔子门下,如孔子的着名弟子颜回与其父颜路,曾参与其父曾点都是孔子的学生。不过这有点在当今中国还是十分罕见,只是近两年高考放宽年龄限制,才有大人们走进学堂。因此我觉得我们还要再好好学学孔子。

  其次,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六艺有大小之分,小者为礼、乐、射、御、书、数,又称六艺。这是孔子教学的辅修内容:作为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是后者,大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又称六经。这六艺和 六经结合起来,正是德、智、体、美。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如六经中的《礼》是专门的德育课同时孔子十分重视美育,强调文学和音乐在陶冶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诗》是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集,《乐》则是地道的音乐教育,下来就是对学生能力技艺的培养和不忘体育锻炼的意义。因此,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完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精神,有很多还是我们所没达到的,很值得认真思考一下。

  最后,是孔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他倡导启发式教学,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等等,都是 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和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才有启和发,鼓励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另一方面,孔子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他认为这是教学能有所进步的捷径。可以说,孔子的因材施教在当代教育中被广泛采用。另外还有一点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那就是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发扬教学民主,将师生共同讨论最为经常性的教学方式,这点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我认为中国做的还不够。此种创新式授课仍不普遍,恰恰是西方的教育犹为相符,不知道西方人是否受孔子的影响。不论如何,我想中国的教育终究会往这方面发展的。

  总上,我们讨论了孔子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的成就。从中可以充分看到孔子的素质教育论,对于今天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有所影响的吧,希望今人不友好辜负孔老人家的作为,好好实施之。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当今世界趋于多极化,但霸权主义、强权主义仍然存在,国际上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也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呢?孔子思想无意给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怒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主义中心论,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其思想和周总理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不少相同之处,应当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古老的孔子思想又在当今的政治舞台上焕发出了青春,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的政治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强调以法治国,绳民以法;二是近年提出的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提出两者并重的治国方略。其中以德治国,就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延续和拓展。我们从中警醒,从中学习,要纯洁己心,修身立德,并带动他人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筑起社会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另一道当先的筑就在于我们自身的自觉,在于我们自身的素质,要增强我们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素质,我们就要积极去学习孔子的道德思想,只有全民的德达到很高的境界,治国才会轻而易举。

写论语心得(篇10)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每个人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时不免会感到迷茫,我亦是如此。而她就如同拥有了一双隐形的拨开迷雾的大手,总能引领我冲出一切迷雾,走出一切迷茫和不解……

  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十分乏味无趣的书籍,既无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风华韵律,不知从何读起。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之后再深入地阅读,细细品读每字每句,就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到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温习?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讲一个字——心。

  个人都会有私心,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心走,会不会为了一点私心而去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颗一颗地流下,滴在了纯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迹,似乎在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上了两条辅助线,就轻轻松松地把难题给解出来了。之后,我装出来一副解难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在低头苦思的样子,暗想:待会儿有人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不懂吧,这样就我一个人会解这题,老师一定会夸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那道难题。不能告诉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刚要说出口,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就对上了她那充满真诚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了。她平时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还看到了她眼里的欢喜。之后,又有陆续几名同学来询问,我也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点滴,每一页纸,每一个字总能直抒我的内心。“凡事应跟随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你而去努力”是我在书中上得最好的一课;“随心”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写论语心得(篇11)

  有一个寓言,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心中不无遗憾地想,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子。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又酸溜溜地想,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呢?

  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论语》中对于勇敢有怎样的诠释?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对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经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时还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听到这个话非常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论语公冶长》)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写论语心得(篇12)

  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这句话来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我读到这些古典名著,我都忍不住赞叹壮丽的中国文化。四本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辉煌的宝藏在世界文化史和思想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意思是看到贤人要想跟上他,看到坏人要反思自己是否和他有类似的问题。这句话教会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所有人学习,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短处,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如果遇到不懂的人,要及时咨询别人,尽量跟上别人。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的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进步的步伐,生活也不会有动力,动力决定你的成败!

  所以要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精神!

分享

热门关注

爸爸育儿心得5篇

爸爸育儿心得

幼儿园食堂管理员的述职报告3篇

幼儿园食堂管理员述职报告

早安励志的句子200句

早安励志句子

安慰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摘录68句)

安慰失去亲人句子

喜爱的句子114句

写论语心得(集合6篇)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9篇

论语心得

领悟心得(汇总12篇)

领悟心得

写教育心得精华12篇

教育心得

论语阅读心得(推荐15篇)

论语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