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设计集锦7篇

  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写作时做到什么呢?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当从写教案严格要求自己。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栏目小编耐心挑选了一篇题为“落花生教案设计”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值得分享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表达方法:

  种花生 借物喻人

  收花生 详略得当

  吃花生

  味美

  议花生 榨油

  便宜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

  2、学生猜。引入课题:落花生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二、生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各种好处

  师引:同学们,那你们爱吃花生吗?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花生,让你们尝尝。吃过花生,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得,谈谈花生的各种好处。

  (注意:保持教师的清洁卫生。)

  生:1、分小组品尝后,小组讨论、小结。

  2、全班汇报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引:同学们,你们谈得真不错,打开课本,这里也有一家子在吃花生、议花生呢!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1、复习生字词:

  师: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抽生认读、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再读感知:

  下面我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学生朗读思考汇报,教师适机点拨板书:

  ①种花生──②收花生──③吃花生──④议花生

  2、逐部分理解:

  (1)理解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①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在讲种花生?

  师: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②第一段中哪一句是在写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翻土”、“播种”、“浇水”这几词语能颠倒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白:这几个词是按种花生的过程排列的,不能颠倒。

  ③姐弟几个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花生,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居然”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

  (这个词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2)理解吃花生时议花生的重点部分:

  引入:亲手种的花生有了个好收成,当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邀请父亲也参加。看到课文“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父亲来了,是“难得”“实在难得”呢?

  (理解父亲不顾“天色不好”、“公务的繁忙”,前来过收获节,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3)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师:父亲这样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新花生吗?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虑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出示课件:课堂兴趣套餐。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②讨论:

  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③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A、分小组合作讨论;

  B、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C、你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说的这段话读出来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

  (出示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显露在外的,非常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善于把自己的作用展示给人们。)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学生齐读这一段落。

  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不要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也许有的同学在犯嘀咕了。

  (5)课件出示:兴趣发言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各抒己见。

  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苹果、桃子、石榴,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又把香甜的果汁贡献给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像花生这样的人呢?

  师:如果你这样想,当然不错。在这里父亲这样说,是为了感悟花生不哗众取宠、默默奉献的精神。

  (6)师过渡:这次“收获节”,有了父亲,我们的收获真大,请看:

  出示课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他伴随你健康成长。

  3、回忆文章的主次、深化文章中心: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议花生”,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如教《落花生》就根据作者决心做个落花生式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决心等内容,让学生议论学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应该怎样做人。学生表示要做落花生式的人。

  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成为行为的动力,对实际行动起调节和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活动,人人参与,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生字词,并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学习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许地山所赞美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

  2、学习体会课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课文的各种写作手法与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上课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学,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种食物。

  学生:花生。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作上标志。

  (1)、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

  ①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字词的特点。

  ②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本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认字技巧。

  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课文所讲的故事复述一次。

  老师可先提问几位学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发表,并让他们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次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大意。

  学生在默读课文过程中,以“落花生”为线索,把课文分成几大段,并归纳出各段的大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可适当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标志。

  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们对花生的评价。

  四、深化练习,归纳总结。

  1、“自助餐”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居然”“成熟”“虽然……可是”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来造句。

  2、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几兄弟都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说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

  3、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五、作业:

  1、好好地复习新的生字词,准备下节课的“组字游戏”。

  2、回去后,再细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组字游戏”:

  要求:在每一组中,抽取两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来组合成一个新字,每一组中新组合出来的两个字都可以组成一个词语。

  规则:以个人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的同学要把组合出来的新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能正确地把词语读两次,才算回答正确。

  (1)、氵 窄 由 木 (榨油)

  (2)、亠 了 口 冖 一 丁 (亭子)

  (3)、口 付 分 口 (吩咐)

  (4)、木 留 艹 连 (榴莲)

  (5)、? 讠 式 云 (尝试)

  (6)、扌 穴 工 穴 乙 (挖空)

  游戏完毕后,全班同学齐读以上的词语两遍。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完成以下的表格。

  作比较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通过表格比较得出:花生是朴实的,默默地奉献的

  2、再朗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

  (1)、上一节课,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现在你们说说是哪些?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老师与学生共同对不懂的句子进行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重点解释难理解句子:

  ①、“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最后,老师才作补充与总结。

  3、在以上分析过的句子和表格,它们都是说花生好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道理,一个做人的道理,谁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埋头实干的人(如:花生),而不是一个贪慕虚荣,只讲外表的人(如:苹果、桃子)。

  4、 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花生的赞美,体现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三、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1、快速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是虽然(花生)埋在地里,而且它的样子也不好看,但还是(花生)最可贵。父亲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那么,作者是借花生来比喻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并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作业。

  放学后,每位同学动动手,找1~2个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的新成果。

  附: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许地山

  居然

  成熟

  自助餐练习

  虽然……可是

  (借物喻人) 脚踏实地

  花生

  要做有用的人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埋头实干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 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一段话,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深刻含义。

  3、 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题,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简介作者许地山。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分角色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后),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结: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读一读3—11自然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五、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七、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落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花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落花生教案设计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幼儿大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及反思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7篇)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中班大全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大班精选7篇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教案8篇

学校夏季防暑安全教案

《落花生》优秀教案设计集锦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的优秀教案设计大全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合集8篇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合集8篇

落花生教案

学校夏季防暑安全教案设计汇集(7篇)

学校夏季防暑安全教案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写作时做到什么呢?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当从写教案严格要求自己。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栏目小编耐心挑选了一篇题为“落花生教案设计”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值得分享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表达方法:

  种花生 借物喻人

  收花生 详略得当

  吃花生

  味美

  议花生 榨油

  便宜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

  2、学生猜。引入课题:落花生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二、生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各种好处

  师引:同学们,那你们爱吃花生吗?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花生,让你们尝尝。吃过花生,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得,谈谈花生的各种好处。

  (注意:保持教师的清洁卫生。)

  生:1、分小组品尝后,小组讨论、小结。

  2、全班汇报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引:同学们,你们谈得真不错,打开课本,这里也有一家子在吃花生、议花生呢!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1、复习生字词:

  师: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抽生认读、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再读感知:

  下面我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学生朗读思考汇报,教师适机点拨板书:

  ①种花生──②收花生──③吃花生──④议花生

  2、逐部分理解:

  (1)理解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①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在讲种花生?

  师: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②第一段中哪一句是在写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翻土”、“播种”、“浇水”这几词语能颠倒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白:这几个词是按种花生的过程排列的,不能颠倒。

  ③姐弟几个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花生,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居然”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

  (这个词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2)理解吃花生时议花生的重点部分:

  引入:亲手种的花生有了个好收成,当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邀请父亲也参加。看到课文“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父亲来了,是“难得”“实在难得”呢?

  (理解父亲不顾“天色不好”、“公务的繁忙”,前来过收获节,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3)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师:父亲这样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新花生吗?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虑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出示课件:课堂兴趣套餐。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②讨论:

  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③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A、分小组合作讨论;

  B、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C、你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说的这段话读出来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

  (出示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显露在外的,非常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善于把自己的作用展示给人们。)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学生齐读这一段落。

  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不要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也许有的同学在犯嘀咕了。

  (5)课件出示:兴趣发言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各抒己见。

  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苹果、桃子、石榴,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又把香甜的果汁贡献给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像花生这样的人呢?

  师:如果你这样想,当然不错。在这里父亲这样说,是为了感悟花生不哗众取宠、默默奉献的精神。

  (6)师过渡:这次“收获节”,有了父亲,我们的收获真大,请看:

  出示课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他伴随你健康成长。

  3、回忆文章的主次、深化文章中心: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议花生”,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如教《落花生》就根据作者决心做个落花生式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决心等内容,让学生议论学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应该怎样做人。学生表示要做落花生式的人。

  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成为行为的动力,对实际行动起调节和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活动,人人参与,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生字词,并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学习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许地山所赞美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

  2、学习体会课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课文的各种写作手法与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上课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学,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种食物。

  学生:花生。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作上标志。

  (1)、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

  ①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字词的特点。

  ②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本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认字技巧。

  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课文所讲的故事复述一次。

  老师可先提问几位学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发表,并让他们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次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大意。

  学生在默读课文过程中,以“落花生”为线索,把课文分成几大段,并归纳出各段的大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可适当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标志。

  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们对花生的评价。

  四、深化练习,归纳总结。

  1、“自助餐”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居然”“成熟”“虽然……可是”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来造句。

  2、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几兄弟都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说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

  3、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五、作业:

  1、好好地复习新的生字词,准备下节课的“组字游戏”。

  2、回去后,再细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组字游戏”:

  要求:在每一组中,抽取两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来组合成一个新字,每一组中新组合出来的两个字都可以组成一个词语。

  规则:以个人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的同学要把组合出来的新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能正确地把词语读两次,才算回答正确。

  (1)、氵 窄 由 木 (榨油)

  (2)、亠 了 口 冖 一 丁 (亭子)

  (3)、口 付 分 口 (吩咐)

  (4)、木 留 艹 连 (榴莲)

  (5)、? 讠 式 云 (尝试)

  (6)、扌 穴 工 穴 乙 (挖空)

  游戏完毕后,全班同学齐读以上的词语两遍。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完成以下的表格。

  作比较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通过表格比较得出:花生是朴实的,默默地奉献的

  2、再朗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

  (1)、上一节课,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现在你们说说是哪些?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老师与学生共同对不懂的句子进行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重点解释难理解句子:

  ①、“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最后,老师才作补充与总结。

  3、在以上分析过的句子和表格,它们都是说花生好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道理,一个做人的道理,谁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埋头实干的人(如:花生),而不是一个贪慕虚荣,只讲外表的人(如:苹果、桃子)。

  4、 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花生的赞美,体现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三、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1、快速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是虽然(花生)埋在地里,而且它的样子也不好看,但还是(花生)最可贵。父亲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那么,作者是借花生来比喻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并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作业。

  放学后,每位同学动动手,找1~2个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的新成果。

  附: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许地山

  居然

  成熟

  自助餐练习

  虽然……可是

  (借物喻人) 脚踏实地

  花生

  要做有用的人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埋头实干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 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一段话,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深刻含义。

  3、 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题,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简介作者许地山。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分角色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后),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结: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读一读3—11自然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五、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七、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落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花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