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教案

2023-08-12 12:47:32 走进小学教案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教案是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要工具,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走进小学教案”相关内容,以下内容将为您提供帮助请仔细阅读!

走进小学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幽静的深山中,溪水淙淙流淌;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落在五色斑斓的花瓣上

  2、瞧!大自然的小主人们听说同学们要来做客,可高兴啦!它们纷纷跑来欢迎大家,让我们跟上小主人的步伐,一起走进大自然!

  评析:以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孩子们徜徉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与小鸟、小溪、蝴蝶为伴,从情感上亲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从而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1、出示第一节:

  追着小鸟,走进树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追着野花,

  我们走进大自然。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有哪些热情的小主人在欢迎我们呢?

  生1:小鸟在欢迎我们。

  师: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

  生1:小鸟唱着歌儿在欢迎我们。

  生2:小溪拨动着美妙的琴弦在欢迎我们。-

  生3:蝴蝶跳起优美的舞蹈在欢迎我们。

  生4: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在欢迎我们。

  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大自然的小主人来欢迎我们?

  生:小松鼠,小蜜蜂,小白兔,小百灵,小

  师:除了小动物,其他自然界的小生灵们就不会欢迎我们了吗?

  生1:还有星星、月亮。

  生2:还有微风。

  生3:还有枫叶。

  师: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

  出示句式:

  追着____走进_____,

  追着___,走进____,

  追着__,追着____,

  我们走进大自然。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追着微风,走进田野,追着阳光,走进花园,追着蜜蜂,追着蟋蟀,我们走进大自然。

  生2:追着知了,走进酷暑,追着雪花,走进寒冬,追着星星,追着月亮,我们走进大自然。

  师: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你看行不?把知了改成蝉鸣,试试!

  生再读,点头。

  生3:追着莹火虫,走进夏夜,追着枫树叶,走进深秋,追着蜜蜂,追着蝴蝶,我们走进大自然。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节。

  评析: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仿说,把诗化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凝炼,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作的兴趣。

  2、师:来到大自然,想做些什么呢?

  出示第二节:

  让小锤去敲打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画出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去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

  (1)指名读。

  生急急地:老师,你写错了,是敲醒,不是敲打,是访问,不是画出!

  师:不是吧,我觉得这样很好呀!意思也差不多。

  生七嘴八舌:才不同呢,不对,我觉得不一样!

  师无奈地:那好吧,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说出足够的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

  (2)小组讨论后后交流。

  生1:老师你看,敲打是毫无感情地敲,也可以是重重地敲,而敲醒呢,好像是小锤也有了生命,它肯定很疼爱每一块山石,就像爸爸妈妈早上叫我们起床一样,是轻轻地,轻轻地,充满着疼爱。

  生2:而且敲醒让每一块山石也有了生命,它们仿佛还在睡梦中,仿佛还不愿意醒来呢!

  师赞许地: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好吧,我被说服了,同意把这个词改过来。(把敲打改为敲醒。)

  生3:我觉得访问和画出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访问是带着喜爱、带着敬、敬

  师:带着敬仰,对吗?

  生4:对,是带着敬仰而去的,这位画师一定是非常非常喜爱这些花的。但画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生5:而且访问也让花朵有了生命。

  师笑: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投降!(把画出改为访问。)

  (3)师:来到大自然,我想--

  出示:让___去________

  我想让发丝感受每一缕微风,让蝴蝶去亲吻每一朵鲜花。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1:让小手去抚摸每一片绿叶。

  生2:让小脚丫去、去

  师:去探访

  生2:让小脚丫去探访每一颗卵石。

  生3:让小脸去亲吻每一棵小草。

  生4:让春风去染绿每一片田野。

  生5:让小雨点去滋润每一寸土地。

  生6:让阳光去照亮每一个角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析:教师有意的错误巧妙地引发了孩子们对词语的推敲、审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要让孩子们养成自觉使用语言、自觉推敲语言的习惯。教师以诗歌为蓝本,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孩子们提供练说的模式,使他们能够成功地仿说、仿造,并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诗人来到大自然,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

  出示: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

  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师:诗人是怎样将自己融进大自然的呢?

  生:把自己变成大树,把自己变成白云。

  出示: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宽厚;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融进大自然,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也像诗人一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好吗?

  出示: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体验__________。

  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感受__________。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把自己变成绿叶吧,去体验微风的轻抚。

  生2: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感受时间的久。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在语言上老师想给你做一点小小的修改,把自己变成古树吧,去感受岁月的苍桑。

  掌声。

  生3:把自己变成小鱼儿吧,去体验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生4:把自己变成蜜蜂吧,去感受花儿的芬芳。

  生5:把自己变成星星吧,去感受夜空的宁静。

  生6:把自己变成小昆虫吧,去享受在草丛中低吟的悠闲。

  师:把自己变成小鸟吧----

  生7:去体验在蓝天飞翔的自由。

  师:那把自己变成小雨点吧----

  生8:去体验从天而降的喜悦。

  师:把自己变成一朵浪花吧----

  生9:去感受大海的浩瀚。

  师和他握手:你连浩瀚这个词都知道,真不错!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评析:孩子们像诗人一样,用心在思考,用心在感受,用心在聆听,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着诗意的素材,并模仿着诗人的语言对这些印象进行诗意的描述。孩子们是成功的模仿者,也是成功的创作者,在这场想象的大赛中,老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抛砖的角色,却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师:走进大自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等你从大自然归来,你会学会许多东西,会懂得什么是----

  生齐:纯洁。

  师:什么是----

  生齐:美好。

  师:什么是----

  生齐:智慧。

  师:什么是----

  生齐: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呢,你们从大自然懂得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因为大自然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它却从不要求我们回报什么。

  生2:我懂得了什么是险峻,什么是浩瀚。

  生3:我懂得了什么是苍翠,什么是成熟。

  生4:我懂得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

  生5:我懂得了什么是灿烂。

  生6:我懂得了什么是团结,小小的蚂蚁如果不是依靠团结,它们就不能抬动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东西。

  生7: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动物妈妈爱它们的孩子,植物妈妈也爱它们的孩子。

  师:是啊,大自然就像一本宽厚的大书,大自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让我们以实际的行动去热爱大自然吧!

  齐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全诗。

  评析:我想,孩子们已经彻底走进了大自然,并从大自然这本大百科全书里得到了应得的馈赠。他们懂得了什么叫给予,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博大,什么深远

走进小学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二、学情分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是很关注。秋天来了,又去了,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除了树叶黄了,庄稼丰收了,真不知道他们还能说出些什么来。还有就在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自然趣事,孩子们是否用心关注过?通过本组教学,在引导孩子们发现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探索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的同时,相信他们会渐渐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发现、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本单元识字、写字量较大,但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年的自主识字的经历,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相信他们能较好地掌握。

  三、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四、整体构想

  《识字1》《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秋天的,所以将其组合为第一模块──美丽的秋天;《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描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将其定为第二模块──神奇的大自然;第三模块就是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和创造的《语文园地一》──我发现,我创作。

  模块一美丽的秋天

  教学内容:《识字1》《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

  整体构想

  1.走近秋天认识美。随文识字,读中感悟识字,在整体感知词语、文章的意思的基础上,出示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秋天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画面,认识秋天的美。

  2.走进秋天感受美。从画面走向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配乐中情景朗读,用心感受秋天的美,并用自己的声音表现美。

  3.走进生活展示美。

  把字写美观。

  语文实践活动:画出自己眼中的秋天、创编秋天的童话、诗配画活动

  识字1

  教学目标

  1.主动识记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词语背后的美,并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再现这些词语;培养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仔细观察过吗?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自由汇报)

  播放幻灯片,使学生眼中的秋天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然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字写字

  (一)读中识字

  1.自读词语,边读边画出生字。

  2.拼读生字,在词语中识记。

  3.同桌互相听读,相互纠正读音。

  4.师出示生字卡片,主动识记生字。

  5.班内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6.师指名认读,共同纠正读音。

  (二)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扩词练习。

  2.师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自编儿歌,指名阅读。

  景色宜人气候爽,

  层林尽染五谷旺,

  天高云淡山河美,

  春华秋实瓜果香。

  (三)写字

  1.指导观察字型,发现规律。

  2.特别提醒

  范写:

  尽层色上窄上宽

  3.描红,临写。

  4.自评,小组互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感悟

  1.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画面。

  2.生自读,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交流。

  4.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简单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5.练习运用。师播放幻灯片,试说出与画面相对应的词语。

  6.生配乐美读,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四、实践活动

  1.根据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联系大自然,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吧!

  2.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整理在《采密集》上,再收集一些秋天的词语写在上面。

  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在听读、自读、美读、评读、背诵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自行解决。

  2.把画出的生字多拼读两遍,然后再读一读该词所在的句子。

  3.指名认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

  4.扩词练习。

  5.写字。

  (1)分析字形,数笔画记住字形。

  (2)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3)描红、临写、同桌互评。

  二、朗读感悟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相听读,互相纠正。

  3.小组内练读、赛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出示文章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二)品读感悟

  1.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像,注重体会朗读所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生自由练读,注重由文字到画面的想象过程。

  3.重点导读。投影出示句子: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蹈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图画色彩的美丽。

  4.小组内互读。组内每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5.班内赛读、评读,看谁读得最美。

  6.指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本文的简笔画,引领全体学生根据画面提示,试着背诵全文。

  7.配乐齐读全文。

  三、积累语言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四、写话练习:创造童话故事

  秋天到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水果比美大赛。苹果、梨、香蕉都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天的焕然生机,再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养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所有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相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1)分析字形,掌握规律。

  (2)师范写枝刘,提醒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3)描红、临写,评出优秀。

  二、朗读感悟

  (一)《赠刘景文》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听读。

  3.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说说自己听诗的感受。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潘华)

  模块二神奇的大自然

  学习内容:《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自主识字整体感知(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小组合作读,{要求:互相帮助,读的正确,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自主识字

  1.同桌互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生字,然后同桌交流。

  2.汇报生字。小老师领读识字组词。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游戏检测。生与生之间互动玩猜字游戏。评选出识字小能手。

  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篇课文{要求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3.展示朗读。

  写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发现。

  3.老师指点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随机指导。

  板块二朗读感悟{第二课时}

  以《黄山奇石》为例

  赏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老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解说}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体

  会黄山石头奇妙与美丽。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评选朗读之星}

  诵读

  1.配乐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那个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①读出自己的感受。②抓住重点的词,如:飞、落读出仙桃石的那种奇妙。

  出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①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奇妙。

  ②要读出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的语气。

  (师根据生展示的内容随机指导)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同桌比赛看谁背的有感情)

  演读:

  1.自由练习表演朗读:{可以加上动作,可以想象发挥}

  2.扮演小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朗读可以穿插在《黄山奇石》环节中,也可以单独进行。步骤如上。

  板块三积累、运用语言(第三课时)

  1.择你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抱球仙女弹琴,然后给图配上文字。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模仿课文2.3.4自然段的形式,来说一说吧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贾丽丽)

  模块三我发现,我创作

  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导入

  学完了本组课文,我们感到了秋之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神清气爽;;我们感到了秋之美,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劳动创造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我们眼中的秋天吧!

  二、活动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2.找小伙伴交流,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

  3.小组讨论本组秋游计划。

  4.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集中意见。

  5.统一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6.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的分工。

  7.向老师提出意见。

  8.根据计划进行秋游。

  三、活动展示

  此次秋游,大家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现在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眼中的秋天展示出来吧!

  1.说一说。说说秋游中的见闻或有趣的现象。

  2.贴一贴。利用秋游路途中采集的各种树叶标本制作叶画、书签。

  3.画一画。用彩笔来描绘一幅你眼中的秋天的美景。

  4.写一写。本单元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秋天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你能试着运用它们把这次秋游的活动写下来吗?

  5.组织班级评选优秀作品,并将其粘贴出来,展览、赏评。

走进小学教案【篇3】

  从洒满阳光的天安门广场,我走进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睡着了,睡得那么沉静,那么安详。他为中国革命操劳一生,送走多少严寒酷暑,迎来多少黎明的曙光。他太累了,正在安睡,身上覆盖的党旗,永远闪耀着庄严的辉煌。他双眼微闭,仍然在倾听江河湖海波涛的喧哗,仍然在倾听千山万岭中林涛的轰响。

  我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打扰了毛主席的安睡,无数要说的话,却撞击着我的喉嗓。毛主席,我带着一颗少年的心来看你,带着我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敬仰。我从教科书里知道,您带领前辈们南征北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朝阳。我从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知道,你亲笔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直鼓舞我们健康地成长。

  我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向毛主席敬一个队礼,默默诉说心中的愿望:我多想请您看看祖国崭新的景象。祖国的山河,是这样壮美;祖国的天空,是这样晴朗。一穷二白的帽子,已经被我们甩进历史;中华儿女用辛勤的汗水,在神圣的土地上书写繁荣,描绘富强。我还想,亲手为您戴上红领巾,让您看我们甜蜜的欢笑,让你听我们幸福的歌唱。

  我脚步轻轻地走出毛主席纪念堂,迎接我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灿烂的阳光。我抬起头来,看见了,毛主席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正在蔚蓝的天空飘扬,飘扬。

走进小学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歇后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与同学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上网浏览有关歇后语的知识并搜集歇后语。

  2、要求各个小组根据一条歇后语排练一个小品。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生情。

  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歇后语王国。

  二、开展竞赛,活跃思维。

  第一关:看谁续得对。

  每组根据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开火车续上后半部分。如果前面同学答不出,后面同学可接上,说出一个得5分。(每队必答,时间为30秒。)

  第二关:看谁说得多。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歇后语,看哪个组说得多,每说出一个加5分。本组队员在规定时间内每补充一个得2分。(时间为40秒)

  第三关:看谁猜得快。

  看图猜歇后语,猜对一个得5分。本题为抢答题,回答时间为10秒。

  第四关:看谁演得好。

  每组围绕一个歇后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表演一个小品。根据表演质量评分,满分10分。

  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贪吃的鱼上钩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第五关:看谁填得准。

  (1)小明的妈妈在街上摆了和水果摊,桔子放在那已经好几天了,可她还在那儿吆喝:新鲜的桔子,快来买呀!小明对他妈妈说:你真是。

  (2)晚上李平在家里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就问爸爸。可爸爸教了老半天,他还是不会做。爸爸急了,批评他:。

  (3)警察在街上当场抓小偷,可那小偷还一直狡辩,说自己根本没偷,这真是。

  (4)妈妈要小林每天早上吃过饭后,读一会儿书再去学校。小林哪有心思读书,就随便乱读一气,真是。

  第六关:看谁用得棒。

  每组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歇后语说一句(一段)话。根据质量评分。满分为10分。

  三、评选冠军,颁发奖品。(每位队员发一枚书签。)

  四、小结活动,鼓励积累。

  活动中,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扬了一个篱笆三个桩团结协作的精神,走进了歇后语王国。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多看歇后语,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的运用歇后语。

走进小学教案【篇5】

  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周成富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当今社会,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辐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随时接触到的一切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技术,本质是一种数学技术。在过去,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数学没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会分析,所以对于挑起未来重任的新一代人,必须要有更强的数学能力作为普通职业的准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可以这样设计:假期里我们教室地面要铺方砖,小组研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经过大家讨论,达成共识:(1)测量教室的长、宽,(2)计算教室的面积,(3)选择需用方砖的大小,(4)计算大约需要多少块方砖?有的学生还可能考虑到方砖的运费和工人铺地面的劳务费等。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计算时,可让学生拿来购物小票、电费收据、电话费收据等,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弄懂每个小数的意义、来源,进而进行计算。这样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二,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要比较1/5与1/8的大小,初学时学生难以理解,画图是一种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这样想:要分吃一个西瓜,你只能吃得一块,你是喜欢5个人吃,还是喜欢8个人吃?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喜欢5个人吃,因为5个人吃分得的那块大,从而比较出1/5大于1/8,这样,学生真正悟出了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这样教学,抽象的思维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

  第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身高是多少?身体有多重?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说说周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经常这样做,让学生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第四、让估算生活化

  学生从低年级就学习估算,生活中处处用到估算,所以在学习了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后,都要让学生实施估算,如:在学习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记下走这段路程所用时间,计算出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进而估计从家到其它地方所用时间。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你留心去发现,经常让学生这样训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走进小学教案【篇6】

  首先,题目村居意境。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在读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读来则更多的是一种向往。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其次,无赖中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再者,对最的关注。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最后,醉中的多角度理解。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但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学生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诗词歌赋中的许多字眼往往是作者反复推敲所置,蕴涵着作者的无限情思,不妨我们也来推敲一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五心理健康教案十一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小学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植物教案汇总

小学植物教案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

小学英语复习教案集锦

小学英语复习教案

小学综合教案

小学综合教案

小学教案收藏

小学教案

小学整理教案

小学整理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合集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