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2023-08-16 18:20:18 中位数众数课件众数课件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活动反思:

  夹子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非常喜欢玩夹子,而且百玩不厌。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教学活动,以夹子为教学具,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兴趣是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示范性的东西很少,只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中,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我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所有教学具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容易取到的。2、给幼儿提供了较大的操作平台。在活动中,孩子们没有被局限在自己桌子上进行操作,他们可以走下位子,到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进行操作。3、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夹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每个家庭中都有,我班的娃娃家和操作区都有关于夹子的游戏,他们也很喜欢玩。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让幼儿在不停的操作过程中,使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4、整个活动较有趣味性,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所以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指数字,幼儿夹夹子这一环节,我应该突出指到的那个数字,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到。另外,整个活动的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2

  A、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教材是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第二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本节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南中考选择题16题.河南中考选择题19题,河南中考选择题3题,河南中考填空题9题。“一高英才杯” 选择题3题。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②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②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教学难点:

  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

  ①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②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3

  2.使学生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

  难点:在一组数据中有两个居于中间的数的平均数做为中位数时的判定方法.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1.什么叫做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在对一组数据分析研究过程中,往往要了解某个数出现的最多,某个特定的数处于什么特定位置.那么这些数应如何称呼,如何利用?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探讨,

  教材售鞋一例 即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介绍完之后,可再介绍如下实例.某面包房生产多种面包,在一天内销售面包100个,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店主最关心的是哪种面包售量最好.从表中可见,椰茸面包销售情况最好,达到30个.

  接下来向学生介绍: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材中的例子中,23.5(厘米)出现的次数最多,称这组数据的众数;而我们举的例子中,椰茸面包销售情况最好,占100个中的30个,它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

  讲到此处,要强调众数的功能,即“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1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

  70 80 100 60 80 70 90 50 80 70 80 70 90 80 90 80 70 90 60 80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后,指出80出现了7次,确定80分是学生得分的众数.(可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观察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163中间一段文字.即看数学竞赛一例,即在一次数字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依次是55 57 61 62 98前四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一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得出学生成绩最中间的数据为61,它可以用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的较大变动的影响.

  由此给出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接下来指出61是上述一组数的中位数.

  要特别指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4个数据0.5,0.8,0.9,1.0中,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0.85,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要使学生注意,这组数有“偶数个”.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 12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教师应请一位学生将此例中的一组数据在黑板上从小到 大按顺序排列,启发学生找出中位数是15(件).

  还可顺势问一下,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哪些?(引导学生答出:14,15,17.)

  例3 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生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通过此例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对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又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在讲述过程中需强调: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教学中要注意讲好众数在一组数据中不止一个;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为奇数、偶数时的不同确定方法.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4

  教案设计 河北省定兴县天宫寺中学――赵绘苗 教学内容: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   数和众数,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   体会题目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合作,探讨交流,经历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理解,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前置准备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  , 2、对于数据2、2、3、4、5、2、10的平均数是 , 除了平均数外,有时我们还用“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中学由6名师生组成一个排球队,他们的年龄分别为15岁、15岁、16岁、24岁、40岁、52岁。 问题:①这6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②用平均数作为他们年龄的代表值好吗? 2、学校召开运动会,班长统计了全班24名男生运动鞋号码,结果如下 鞋的号码(cm) 25 25.5 26 26.5 人数(名) 2 6 12 4 这24个号码数据,出现最多的是哪个? 以上两个铺垫,师引出: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上例1中、6名师生年龄的中位数是20,众数是15 2中、24名男生运动鞋号码数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26 3、合作交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哪些特征? 4、例:10名评委给某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单位:分) 9.6  9.5  9.3  9.0  9.1  9.1  9.3  9.2  9.0  9.0  问题:⑴平均分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应得平均分是  。 ⑶你认为用哪个分数作为这名歌手的最后成绩比较合理? 分小组完成,老师可以个别指导,学生讨论评价的合理性。 三、做一做 某公司销售部统计了14名销售人员6月份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6月份销售量/件 1500 1360 500 460 400 人数/名 1 1 5 4 3 问题:⑴分别求出6月份销售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⑵请你帮助该公司销售人员制定一个合理的月销售定额。 要求:⑴由学生独立完成,⑵分组讨论,根据合理性,确定销售定额。 四、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又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 五、课堂练习1、某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31  31 B、34  31 C、34  35 D、31  32  2、某校初三(1)班一组女生体重数据统计如下表: 体重(Kg) 40 42 44 46 51 人数(人) 1 0 3 2 1 该组女生体重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六、作业 教材93页第3题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一、前置准备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  。 2、对于数据2、2、3、4、5、2、10的平均数是 。 二、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三、例:10名评委给某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单位:分) 9.6  9.5  9.3  9.0  9.1  9.1  9.3  9.2  9.0  9.0  问题:⑴平均分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应得平均分是  。 ⑶你认为用哪个分数作为这名歌手的最后成绩比较合理?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认识大家,今天我主要是想给大家介绍两个朋友。

  先请欣赏一段视频。

  师问:你们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吗?

  生齐答:开运动会。

  师:是的,前几天我们学校举办了20xx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我记录了立定跳远一个小组的预赛成绩,如下表(课件出示):

  姓名陈银刘俊胡榜刘敏向旺胡周吴坤蒋奎汤浩

  成绩(cm)15515015015014814714511060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他们的竞赛成绩,下面请同学们帮忙算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好吗?

  学生动手计算然后汇报。(平均数:135)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用平均数135cm来代表这个组的同学跳远的水平,同学们觉得合适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因为就除了两个同学是以外其他同学的成绩的都要比这个数大)

  过渡:由于有一个数很小,平均数在这里不能真实反映这个组同学的跳远水平。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师:你认为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个组同学的跳远水平比较合理,为什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们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预设:1、用148cm比较合适;

  2、用150cm比较合适;

  (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一一加以分析,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2、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1)师:我们来看一看148在成绩表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在最中间。

  师:这就是中位数。

  (这就是今天要给同学们介绍的第一个朋友:中位数)

  板书:中位数

  (揭示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将一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当数的中位数。(出示幻灯片)

  2)我们再来看看一看150这个数,我们发现在这一组数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它,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众数。

  (这就是我要给同学们介绍的第二个朋友:众数)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众数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出示幻灯片)

  教师小结:(回到本课开始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数据148处于中间,反映的是这个组男同学跳远的中等水平,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150出现次数最多,体现的是多数同学的水平;由于一个同学情况特殊成绩较差,使平均数一下子变小了,平均数135已经不能合理的这些同学的跳远水平了。

  三、做游戏以完善概念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1:找朋友。

  游戏2:猜年龄。

  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游戏结束后教师简单总结求一组数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求出一组数的中位数和众数,那么中位数和众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用处呢?下面我们就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反映特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3).在一次数学单元检测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在全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种时间跳的次数如下:

  2351351309011012018012590。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3、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分别为38cm,39cm,40cm,41cm,42cm的衬衫,为了了事各种领口的衬衫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下表)

  领口尺寸/cm3839404142

  售出件数131934159

  你认为商店应多进那种衬衫?

  五、小调查:老师上完这节课,后面的评委就要给老师打分,在计算我的最后得分时往往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学生讨论交流。

  六、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能把你的收获告诉我们吗?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七、板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

  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位数和众数,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我们要根据要求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吧!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设想:

  首先创设小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调查学生的体重、年龄、鞋号,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师:老师想了解你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呢?

  生:军人。

  师:多远大的志向啊!共和国的卫士。

  生:教师。

  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课件,指名读招聘启事。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家公司要招聘员工。

  生:我还知道这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

  师:对啊,平均工资2000元,小明一看比较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兴冲冲地来到了招聘处,经理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后对他说: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我们给你的工资是1400元。(出示课件。)

  师:如果你是小明,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想?

  生:招聘启事上不是说平均工资是2000元吗?为什么给我的工资却是1400元?

  生:这是一家骗人的公司,明明是2000元的基本工资,为什么只给我这些呢?

  师:小明也有这些疑问,经理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时他拿出该公司员工月工资表。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生: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

  生:我发现老板没有骗人,因为这些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平均工资的确是2000元。

  师:老板没有骗人,可是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又都在2000元以下?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生:因为两个经理的工资特别高,所以使得员工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都低。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你认为应该是哪个数据更能表示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认为是1800元,因为它和2000元比较接近。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9个数据的最中间。

  生:我认为是1300元,因为去掉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它在这组数据的中间。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比较一下这3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更合理呢?可以在小组中再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我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工资表的最中间的位置。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师:通过第一次的交流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让我们达成了共识,现在大家都认为150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150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师:(板书:中间。)那它前面有几个比它大的数据?(4个。)后面有几个比它小的数据。(4个。)它处于9个数据的最中间的位置。

  师:那我们看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啊?

  生:从大到小。(板书:大小。)

  师:(手势)这样呢?(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就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出示中位数概念并指名读。)

  师: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哪一个更能表现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中位数。

  师:那么作为商店经理为什么要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平均数呢?

  生:是因为在这里平均数比中位数要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师:看来啊,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分析一组数据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关注点就不同,所以才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师:我的朋友小明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资表发生了变化,那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1500。

  生:1400。

  生:这组数据最中间是1500和1400,中位数就应该是它俩中间的数。

  生:我认为它俩中间的数就是它们两个的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口算一下应该是多少?(电脑出示求法。)

  师: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看来中位数只和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系。

  2.众数。

  师:其实生活中中位数的应用很多,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好不好?

  师:你们发现老师在写这些数据时,是怎么写的?

  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的。

  师:观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你的体重和这组数据对照,处于什么水平?

  生:中位数是80,它表示这一组同学的体重一般是80斤。

  生:我的体重是62斤,和这组同学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生:我的体重是96斤,和他们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师:有和这几个同学的体重一样的吗?

  生:我的体重是80斤。

  生:我的体重也是80斤。

  师:我们观察现在的这组数据,除了能找出中位数以外,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出示数据:62768083978080。)

  生:我发现有3个同学的体重是一样的,是80斤。

  师:说明8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生:我认为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多的数。

  师:(电脑出示众数概念并指名读。)我们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生:80。

  师:说明在调查的这几个同学中,体重是80斤的最多。看来众数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系。

  师: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我们看一下,11岁的举手,那12岁的呢?你们说咱班十几岁的同学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同学年龄(众数。)

  3.新课小结。

  师: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它们3个统计量都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数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生:中位数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生: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

  生:我知道了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而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师:老师还想做一个现场小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码的鞋吗?现在分别统计一下男女同学的鞋号。(生分男、女生组开始统计,记录员进行整理。)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号鞋的同学最多,穿40号鞋的最少。

  师:如果你是一家儿童鞋店的经理,针对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学生长大脚也会变大。

  生:少进一些34号、40号的鞋,因为穿这些号的人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呢,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到生活中去寻找吧!

  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且体会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有冲突才有探究,有认知才会建构。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新建构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中,体会到中位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背景。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新知的整合与建构,而且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学生。

  (二)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补充才愈完善。

  在本节课中,无论从概念的得出、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了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把握比较成功的地方,但仍然存在着遗憾和不足:例如众数的学习虽然很自然很容易,但认识比较浅显,如果能再充分地利用这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有1、2个或可能没有,那样学生对众数的认识会更全面。中位数在学生的生活中运用不是很多,如何通过丰富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7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张老师的学生大学毕业了,他们来到人才招聘大会准备应聘工作。学生甲发现有两家公司很适合自己。(大屏幕出示员工工资表)她应该选择哪家公司呢?你能提供点建议吗?

  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每月工资2200元)

  姓名

  李明

  王红

  刘丽丽

  张颖

  杨林

  程红

  赵霞

  工资(元)

  6400

  1800

  1600

  1500

  1450

  1350

  1300

  乙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

  姓名

  李想

  王亮

  刘红

  唐丽君

  杨洋

  于晓惠

  孙雅芸

  工资(元)

  2000

  1980

  1920

  2600

  2000

  1800

  1700

  预设:学生们都选择甲公司

  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

  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的平均水平高于乙公司。但计算平均数需要用到每个数据,由于甲公司李明的工资偏高,甲公司的平均工资也就偏高,只有李明1人的工资高于平均数,其余的人都低于平均数。看来平均数2200不能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一般水平。

  二、新授

  (一)探究中位数

  1、认识中位数

  出示甲公司工资表

  问:哪个数能够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师:在这组数据中出现了6400这样偏大的数,我们就应该选择中间的数1500来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才合理。

  这组数据中间的数1500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关于中位数你还有补充吗?

  教师引导:

  将李明和张颖的工资交换位置。

  出示: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每月工资2200元)

  姓名

  张颖

  王红

  刘丽丽

  李明

  杨林

  程红

  赵霞

  工资(元)

  150000

  1800

  1600

  6400

  1450

  1350

  1300

  问:中位数是6400吗?怎样才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必须将一组数据按从达到小的顺序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吗?板书:大小排列

  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解释实际意义:中位数1500代表的是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2、探究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出示乙公司工资表

  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按顺序排列的乙公司的工资表)

  解释实际意义:中位数1980代表的是什么?(乙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小结:从中位数来比较,乙公司工资水平高于甲公司。学生甲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选择去乙公司。

  3、探究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优秀的学生甲经过面试顺利地加入了乙公司,月工资为1800元。

  出示:乙公司工资表

  姓名

  李想

  王亮

  刘红

  唐丽君

  杨洋

  于晓惠

  孙雅芸

  生甲

  工资(元)

  2000

  1980

  1920

  2600

  2000

  1800

  1700

  1800

  问:现在的中位数是多少?(自己尝试,小组交流)

  汇报引导:什么是中位数?中间的数是多少?中间的数是两个数怎么办?

  解释实际意义:中位数1950代表的是什么?(现在乙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二)探究众数

  1、认识众数

  学生乙、丙也加盟了乙公司,月工资也是1800元。

  出示:乙公司工资表

  姓名

  李想

  王亮

  刘红

  唐丽君

  杨洋

  于晓惠

  孙雅芸

  生甲

  生乙

  生丙

  工资(元)

  2000

  1980

  1920

  2600

  2000

  1800

  1700

  1800

  1800

  1800

  问:现在哪个书能代表乙公司多数人的工资水平?

  我们把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800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众数

  什么叫众数?板书: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解释实际意义:众数1800代表的是什么?(乙公司多数人的工资水平)

  2、认识众数的不唯一性

  由于工作努力,乙公司部分员工工资上调,这是上调后的工资表

  姓名

  李想

  王亮

  刘红

  唐丽君

  杨洋

  于晓惠

  孙雅芸

  生甲

  生乙

  生丙

  工资(元)

  2000

  2000

  1920

  2600

  2000

  1900

  1700

  1900

  1900

  1900

  三、质疑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

  2、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篇8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650。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分享

热门关注

秋分唯美文案(精选100句)

秋分文案

半年度工作报告(汇总11篇)

半年度工作报告

小学年级组述职报告集锦

小学年级组述职报告

幼儿雪孩子教案

幼儿雪孩子教案

祝福生双胞胎的说说

祝福双胞胎说说

[精]中位数众数教学反思模板10篇

众数教学反思

最新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必备

三位数两位数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收藏7篇)

两位数课件

2023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收藏4篇)

三位数两位数课件

最新光与热课件(精品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