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关于“部门的心得体会”的内容吧。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想法当然不一样,此时,写一篇心得体会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经常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么是可以找到多角度看问题的方式的。相信我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分析数据!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1】
灿烂明媚的阳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此刻,我们正在接受军训的最后检阅。为期一周的军训,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然而它却给予我们甚多。那整齐有序的步伐,那昂头挺胸的气魄,那嘹亮恢弘的口号,无一不在展示我们训练的成果。是的,短短的七天军训,教会我们的恐怕不只是那稍息立正的军式训练,更多的,它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意志的沐浴,精神的洗礼。
它教会我什么是坚强的意志。那笔直的腰身,挺起的胸膛,昂扬的势气,告诉我那是军人的飒爽英姿;那骄阳下伫立的身影,那汗水中神采奕奕的双眼,那支撑着沉重身躯却依旧丝毫未动的双腿,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们有着铁铸的信念,钢焊的意志。他们,这群正直而不乏潇洒、严肃而不乏幽默的教官们,将他们铁的纪律带到我们面前,教会我们什么是军人的风范,什么是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它教会我什么是团结的力量。那创造中的和谐摩擦出美丽的火花。看吧,统一而整洁的军装,豪迈而整齐的步伐,伴着那嘹亮的口号,一排排,一列列,是那样赏心悦目,振奋士气。团结就是力量,再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授予我们人生的哲理,告诫我们为人的理念,更在军训的训练中,铸起了一座不倒的城墙,集体的荣誉感让我们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愈见丰美。不是吗?那拔河比赛上,跃跃欲试的激动,齐心协力的合作和抵制不住的欣喜,无一不在表现着我们六十三颗紧紧相连的心。团结的动力使我们反败为胜的那一刻,涨红的双脸,雀跃的欢呼,又让我们真实地体验着这份欣喜,更让我们感悟:有种力量叫团结。
幼苗不经历风霜洗礼,怎能长成参天大树;雏鹰不经历狂风骤雨,怎能飞上万里苍穹;溪流不经历颠簸流离,怎能交汇于浩瀚大海。而年少的我们,不经历艰苦磨炼,又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在这里,我们尝到了种种滋味。那迎风不动的军姿训练中,我们磨练了意志,品尝到了难咽的苦涩;那倍受关注的拔河比赛中,我们锻造了身心,品尝到了失败的痛楚……
也许,这短暂的七天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它让我们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让我们稚嫩的心灵变得充盈成熟,让我们走出他人精心编织的暖巢,勇敢地站出来同风雨挑战。
可亲可敬的教官们,一路走好!
难忘的军训生活,将会在我美好的回忆中舞动得别样精彩!
痛并快乐着——军训体会
痛
可以感觉到帽檐已经湿漉漉了,豆大的汗珠如同雨后春笋般地从额头上冒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聚集在下巴处。由于地球具有引力和汗珠自身也有重力,再一次向下落,不过估计在落地的那一刹那就已经蒸发干了,我不能低下头!平视前方,是立正的基本姿势,而立正又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基本动作。趁着教官巡视后排的时候,向上瞟了一眼。那个可恨的太阳似乎担心我们看不到它的强大,把它的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风姑娘也迫于太阳的强大,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唉,世间万物竟都是如此的现实,心中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军训时间几乎都是以秒为单位),整个身子已经麻木了,只有脚底才有一种火烧的感觉,脑子里马上出现一种向前倒的意识。在向前倒的前一瞬间,我用余光向两边都看了一下,大家如我,我是很容易改变主意的人,马上又下了要坚持到底的决心。
庆幸的是教官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立刻发出了“休息”的命令,整个人就如同一个泄了气的气球。刚才挺直的背马上弯曲了下来,有一种往下坐的趋势,突然,人机械地停在半空中,腿不能弯曲了,仍然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急忙伸出手去敲敲那没有知觉的脚……耳边又响起轰雷般的吼声:“停!5秒休息时间结束。”哎!又是新一轮的姿势定形。
乐
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军训会操比赛结束。“……第三名是。。。。”喜悦涌上心头,莫名的感动也随之而来,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教官教我们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情景。虽然教官唱的不是很好听,虽然我们唱得有些走调,但是这歌声清晰地留在我的回忆里,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让我们这56个陌生的人拧成了一股绳;团结让我们感受到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前进;团结让我们这四天流尽的汗水转变为可喜的收获。
在艰苦的军训中体会到乐是我最大的收益。高中三年的学习就像是一座防守坚固的城堡,苦中作乐则是我最好的武器。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2】
基于学习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物流管理就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其特点我做到以下认识:范围包括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对象不仅包括物品,目前已经涉及到服务和信息等方面;现代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已经达到综合统一;现代物流管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最终达到实现顾客满意。
在现代社会中,物流的作用已十分明显。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它已被称做“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管理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集合了物流管理实践与运筹学、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它可以实现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运输、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达到高效率低成本。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8月1日开始实施。《物流术语》对物流定义如下: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也就是说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物流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三个层面上展开。
1.物流战略管理。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就企业物流的发展目标、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定位以及物流服务水准和物流服务内容等问题做出整体规划。
2.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企业物流战略确定以后,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实施手段或工具,即物流运作系统。这一阶段,物流管理的任务是设计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确定物流运作方式和程序等,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并对系统运营进行监控和调整。
3.物流作业管理。根据业务需求,制订物流作业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对物流作业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对物流作业的质量进行监控。
主要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七个方面。
是物流各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甚至可作为物流的代名词。没有运输,物品只能有存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运输可以划分为两段:
一段是生产厂到流通据点的运输,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单一,运距比较长,另-段是流通据点到用户之间的运输,一般称为“配送”,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各类商品按不同类别、不同方向和不同用户进行分类、拣选、组配、装箱,按用户要求的品种、数量配齐后送给用户,其实质在于“配齐”和“送达”。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3】
企业挂职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年轻人,我有幸能够在一家知名企业挂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描述我的挂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其他有意向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挂职的重要性。挂职给予了我难得的机会,让我从容地走进一家实际运营的企业,亲身感受到其中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通过观察和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我对行业的整体情况和市场竞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亲身经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其次,挂职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在企业的各个岗位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挂职期间,我刻苦学习,不仅阅读相关专业杂志和书籍,还参加了企业举办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通过这些学习,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知道了未来需要提升的技能和知识领域。
同时,挂职也让我了解到了在企业中如何与同事合作和沟通。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只有相互配合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在挂职期间,我与不同岗位的同事合作过,并在合作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发现,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清晰的沟通,才能够做到任务的分工明确,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些经验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挂职给予我自信和成长的机会。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肯定,也看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长。这些成果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期待。挂职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我成长的见证。从挂职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挂职,我深刻地体会到,挂职是一种宝贵而有意义的经验。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拓宽眼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挂职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把握和利用这个机会,就一定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挂职心得体会不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希望所有有志于挂职的年轻人都能够勇敢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4】
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像追明星周刊一样追一本叫《商界》的杂志。可以说这本杂志对我来说像是对“商业界”认识的启蒙。在那里我看到过很多故事,譬如老沃森创立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开创了流水线并发布留名历史T型车,比尔盖茨辍学后积极创业,并在硅谷创造了微软帝国等等诸如此类。当时我在想,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企业家,他们能够创造出庞大的企业,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而最终要的是,他们能够改变这个星球。无法想象没有福特的流水线,美国是否还能在二战时便成为“轮子上的国家”,也无法想象没有IBM,个人电脑时代真的能够来临,当然也无法想象没有了微软,此时此刻我是否还能在windows操作界面下用office办公软件写这篇文章。
其实在我小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步伐已经迈出了十余年,对商界名流的宣传已经十分普遍。我了解到潮州出生的李嘉诚从草根到亚洲首富的创业神话,不管是他以“人无我有”的思想开启挖金机遇,从意大利“偷师学艺”成就了塑胶花大王的经历亦或是后来成为地产界巨擘的眼光都让人伏案赞叹。而中国内地呢,并不是没有值得一书的人物。张瑞敏,我们都知道,在1984年成为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以“砸冰箱”举世闻名的张瑞敏带从那一年起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在xx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xx年)的全球化企业。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品牌价值连续九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再到后来中国的商界有了数次创业,成就阿里巴巴的.马云;有了脱离伊利,借鸡下蛋建立乳制品帝国的牛根生;有了“可以恨他,但不能不在乎他”的SOHO中国潘石屹。而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群体,这个群体叫中国“企业家”。
很奇怪,在如今的中国,基尼系数不断放大,社会保障并不健全,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仇富心理甚嚣尘上的时候,这样一个企业家的群体在总体来说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敌视。相反,这样一个掌握着庞大财富的群体却备受推崇。
我想我不得不在此分析一下,什么是企业家,而他们拥有者什么样的精神。如果我在此问大家,在山西开煤矿靠卖资源发了大财的煤老板,他们是企业家吗?不是,我想你会回答。而我问大家,在私有化过程中依靠制度漏洞,将曾经国家的企业掌握在了自己受伤,并因此拥有了庞大财富的人是企业家吗?不是,你依旧会这样回答。
的确,企业家的标志并不是他们有巨额的财富,掌握着庞大的公司,他们的标志应该是其能带领一个公司走向兴旺和发达,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乃至精神支柱,甚至使自己的企业能够引领一个产业的未来。不得不说,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敌视上面我提到的那群人,这是因为他们是靠自己力量创造起了属于自己的神话,他们拥有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明确的目标。可以说,在“仇富心理”中,我们仇视的是机会的不公而不是钱的多少。相反,对那些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空的人我们由衷的尊敬。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几乎就没有过商人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时候。除去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左右逢源甚至与国君分庭抗礼的时期,商人曾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还诞生了“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而在其他的时代,商人从来就是社会地位的最底层,“士农工商”的最末端。然而,奇怪的是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最活跃、最开放。可以说,华夏文明的源头就来源于那个时代、东方人的哲学思辨观念也来自于那个时代。其后两千余年到如今,中国一直处于官本位的时代,学而优则仕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中国的识字阶层将自己本该远远高于普通民众的创造力附属在“为官”这一条路上,若不能“为官”则在家耕读即可。说是耕读,大多为地主出身读书人实际上也就在家乡的祖宅里,靠着佃农的供养蹉跎一生。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技术而无科学”,为什么被工匠创造出来的技术却经常断了传承,这都是因为在人心思“官”的条件下,所有技术的革新都是细枝末节,被称之为“奇淫巧计”。试想,若是中国的风气不是如此,中国人的创造力就会被记录,被传承,各种技术的创新最终会被商人推向全国,在被总结之后而引发实质上的科学革新。甚至在10xx年前的宋朝,庞大的社会生产力就已经积累出了工业革命的基础。我华夏文明怎么会后来的衰落,中华民族怎么会备受一百余的耻辱,而如今的世界怎么会成为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相较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洛伦萨与威尼斯,大航海时期的热那亚和巴塞罗那,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又有哪一个不是商人势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在我看来企业家是这样一个群体,他最不满足于现状、拥有最活跃的思想、最能够接受新鲜的实物。而这样一个群体的蓬勃发展将有助于激发各个产业、各个层面的活力。
不得不说走到如今,中国依旧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即便现在这个共产党曾经领导着这个民族结束了割据真正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即便执政党的纲领里面就有“来源于人民而依靠人民”,但在此,即使我们不提制度问题,传统的官本位文化仍旧形成了如今中国官与民的分割,我们的社会仍旧继承下了自古便有的等级观念。想想每一年有多少应届生尝试考公务员,而又有多少应届生在自身理想的引导下坚持创业就知道了。
现如今,譬如温州的商人拥有着巨额的财富,然后却没有一点政治上的发言权,甚至很多人没有一点政治上的诉求,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当然,即便有,他们也不是以企业家、以商人的身份去参与政局,而是要麽如同沈万三一样攀附权贵,要麽如同胡雪岩一样投身官场,成为红顶商人。而沈万三与胡雪岩的结局我们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
但我想在未来,随着新时代企业家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的壮大,我相信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将在这个群体中逐渐觉醒,并引导各个阶层对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关注,并最终使得华夏民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很多年前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其中开宗名义,写作这本书的原因是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人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相对简单的经济学教程也成为我最终来到经济学院的指路一书。而如今我却想要“像企业家一样思考”。这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企业家一定是我奋斗的目标,而只是说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获得新的东西。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比如在平庸中寻找特性的眼光、比如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技巧、比如创业后如何守业的困惑,等等。每一个企业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阅读他们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悟,相信我能够变得更成熟,也能够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自身面对的问题。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5】
这次学校安排我参加重庆市首届中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活动,在我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此行的重任。在此,我非常感谢。感谢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的领导对这次实践活动的重视;感谢重庆九源科技集团给了我们中职教师这次企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时光飞逝,一转眼企业实践活动的时间就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通过企业师父的谆谆教诲、自己的刻苦学习和与人交流,使得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此次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
这次中职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正是国家教育部倡导:“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在职人员,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了解行业用人需求,培养适合市场要求的合格中高职人才”的具体体现。此次活动既响应了国家教育方针,同时也充分证明重庆市教委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两年来,重庆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对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在全国率先实施就读中职学生的生活资助政策;增加各中职学校的设施设备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本月22日“20xx年中国(重庆)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鲁部长明确提出的“六条”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思路以及黄启帆市长宣布就读中职的“两大”新政策,充分体现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对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信心。
第二、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区别
今天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断的改革中找到了方向;在执着的摸索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但依然还存
在着许多的弊端,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1、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想成为明天的人才。我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单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就能培养出一批二十一世纪新形式下的行业人才,其实不然。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实践之路。把“培养学生”当作“产品加工”,严格控制生产线的加工流程的过程管理,熟悉产品质量的加工要求。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合格中职“产品”。为此我们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要了解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定义;熟悉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考核标准;掌握企业提拔人才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要改革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现有的教材体系。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够用。在课程开设、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科学性,时效性。教学内容应时效、教学模式要改革、教学方法需创新、教学手段应先进、教学效果才显著。总之,职业教育不能与市场脱节。
2、企业与学校的文化差异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三流的企业靠制度。到了九源机械公司,进大门看到三条醒目的警示标语: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到了车间大门,门上挂着一对联:拼脑拼劲不拼命,流汗流泪不流血,横批是:安全第一。在九源的厨房、车间、楼梯口,办公室,寝室等处处都洋溢着九源的企业文化氛围,比如:“坚持只能把事情做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穷人与富人不仅仅是口袋的差别,更是脑袋的差别”等等。车间里没有制度,他们员工都知道错了后的结果。“成为一家持续发展60年的教育训练机构”是九源的远景目标;“让九源学员带着‘竞争力’走向岗位”是他们的使命;“追求卓越、激情、坚韧、用心、合作”是他们的价值观。
3、企业与学校的评价体系差异
在企业里没有:“优”、“良”、“中”、“差”的评价体系,而在学校里,对于学生加工的零件,我们经常给学生打70分、80分、90分……而对于企业,他们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在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中,只有“合格品”和“报废品”两种评价标准。
而对于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我们学校经常以治病救人包容的心态对等差生。而企业则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他们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的最终目标,从来不会花时间去研究谁对谁错,只需找到这件事故出现以后该谁来负责(经济或刑事责任)。他们对员工经常教导的一句座佑铭是:今天的高标准就是明天的低要求。
在学校,我们经常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机会拯救和挽留,而企业对员工讲的是“筛沙原理”的用人原则,适合者留、不适者走。企业没有为员工因能力不足而犯错买单的义务。当然也不会给你一次又一次犯错的机会。企业最不愿患的错误就是同情员工的能力不足。员工的中庸是企业走向倒闭的根本原因。常言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也是企业不能容忍中庸员工的根本原因。
第三、培训的收获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变
这次中职教师到企业,让我受益匪浅。从集团的总经理杜平到车间的员工,给予我们每个学员大力的扶持和帮助。他们对中职教师来到他们企业学习的这项活动非常重视,为此他们前前后后准备了近一周时间,尽管还有许多的教师对此次活动的接待方九源不满意:特别是住宿、生活等条件比较差,但我个人认为这次来学习实践,不是来考察和参观,而是来当一名企业员工。他们当然不会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标准来接见我们,他们用对待员工一样的方式对待我们是理所当然的,很多老师刚开始根本受不了。直到后来经过沟通和相互的理解才慢慢适应。因此来的第一天,九源就用他们的管理制度和行动给我们中职教师上了一堂课。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他们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后来我们连续几天学习了九源的文化、管理、制度以及我们的指纹考勤等。
在车间,我们每天一个项目(加工工件的作业),要求学员必须完成。学员之间由于存在技术和年龄的差异,有的学员基本上不能完成任务,只能依靠相互的帮助。几天下来,让我们相互学习,长进不小。无论学员处于哪种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另外,这半个月来,天气特别热,几乎天天都是高温,车间里面没有空调,小数学员不能吃苦,也有偷偷跑在一角吹风扇的,跟我们教的中职学习一样,能否学到技术关键还得靠自己。从这个方面又让我们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诚然,半个月的企业培训的确让我们每个学员在技术上有不同的收获。但我想我们这些来自学校的中职教师最大的收获是体验作为一名企业员工的感受。同时让我们感受到当员工的辛苦和不容易。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之间的落差。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企业的真正文化,更新了中职教师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意识,改变了职业理念,让中职教师有了职业压力感和紧迫感,我相信学员会回到自己的岗位后会更加努力工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收获不小,为此,我再一次感谢重庆市教委、教科院,感谢九源集团、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知识、学到了企业文化与管理,还多了一次生活的体验。
部门的心得体会【篇6】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
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
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
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要把公司决策的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
二、企业绩效文化的途径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在公司工作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牵引力?创建企业绩效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
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进行深入交流,能是双方的思想成功交融。
第四,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
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在绩效目标达成的考核中,以对未达成目标的责任追究与员工完成顶定目标的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依据,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的公平。
第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与时俱进,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追求卓越业绩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追求意识形态范畴的境界,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要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保障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第六,实现自我超越。
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不但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建立起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总之,企业绩效文化是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最简单最通俗的说就是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创造一种公平考核的环境,制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的环境,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使工作丰富化。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