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编制高效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加灵活和深入地授课。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收集的“亡羊补牢教案”供您参考,以下信息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亡羊补牢教案【篇1】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 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 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 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1.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2.体现故事“寓言”特点;3.精炼故事内容
4.美化板书形式。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力求通过板书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让教学涌动着情感的灵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心灵交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生成。
五、说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教案【篇2】
《亡羊补牢》是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认识“亡、牢、则”等生字,会写“亡、牢、钻”等八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孩子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出示“亡”指示字,黄色部分是一只手,但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手,而是一个战士的手。战士手上拿着一个盾甲,准备干什么呢?(征战)可敌军太多,打不过敌军,就要用手上的盾甲掩护自己逃离。在逃亡过程中,会丢失自己的国土,就是亡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会丢失,就是死亡,这就是“亡”字。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出示牢象形字)从前,有个人养了很多牛,他一个人看不过来呀,怎么办呢?他围了一个大大的栏圈,把牛都关在里面,这个字呢就是“牢”,就是关牲畜的栏圈,关犯人的地方就是“监牢”我们要把学习的知识记牢,就是“牢固”后来有了关犯人的监狱这层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这两个字字有关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感知。
1、检测读文(师正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在这个故事中,“亡”是死亡还是丢失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养养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用横线划出。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一说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两次)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个窟窿。(板书,理解窟窿)
3、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是你,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修补羊圈)
4、那么文中的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5、这个时候一个好心的街坊路过,看到羊圈破了个窟窿,是怎么劝说他的?(课件出示,指名读)街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街坊的着急?
师引读:现在你们就是他的街坊,来劝劝他。街坊(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朗读指导)
6、好心的街坊如此为他着急,给他想办法,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这个养羊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养丢了,他伤心吗?(伤心)他沉浸在自己丢羊的悲伤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窟窿的危害,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体会养羊人意识不到不修羊圈带来的危害,朗读指导)
思辨:这个时候,养羊人如果修了羊圈,会怎么样?不修羊圈会怎么样?(生自由发言)
7、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8、就因为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有意识到窟窿的危害性,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又)
9、那么两次丢羊后,养羊人现在的心情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后悔),理解“后悔”,知道错了后,他心里怎么想的呢?(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对比读养羊人的做法,从“赶紧”一词体会养羊人行动之迅速)
10、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这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11、《亡羊补牢》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释题意: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出示内容,补空)那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像这样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寓言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亡羊补牢》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老师给大家举两个类似的事。(写字姿势、未完成作业……)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会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亡羊补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习《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亡羊补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就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就应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明白的(从“赶快”明白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分主角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情绪。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明白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就应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就应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情绪。尝试读出当时的情绪。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明白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立刻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此刻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之后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此刻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理解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怎样去做呢?
亡羊补牢教案【篇6】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请齐读课题。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 (要知道故事 ) 板书:故事)
师:谁能给《亡羊补牢》的“亡”组词?(亡羊补牢 灭亡死亡) (板书:死亡)
师:请给“牢”组词。 (坐牢 牢记 牢固 监牢 ) (板书:监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请把你们查下的情况告诉老师?
(字典中“牢”也有三种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监牢 3、结实、坚固)
师:那你们觉得“亡”“牢”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猜想。
(“牢” 是牢房的意思 “牢” 是羊圈的意思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听到谁读不准,热心帮帮他。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老师这里有三句话,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比比谁读得准。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师: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师巡视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齐回答:丢失 板书在题目“亡”下面)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 “牢”是“羊圈”意思。)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
汇报:
(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满不在乎,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板书 想法 已经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 (板书 做法 不补)
(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师: 养羊人这么做,她在想什么?师: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用上 “要是……就”…… 或者 “如果… 就”……)
师: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师:我们说过,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道理,刚才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就是丢羊补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作业本散了,但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
(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如果你是养羊人,会对街坊做什么?
亡羊补牢教案【篇7】
二、教学课题: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三、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1.以情境导入,课前采用多幅图片展示,先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
2.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寓意,从而知道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教案【篇8】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寓言两则》包括两个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本课时主要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说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第一步,学生讨论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第二步,指明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梗概。
这一步,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第一步,初读课文,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第二步,教师讲解并示范“窟窿”这两个字。接着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匪浅。
第三步,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对于不理解的词,我会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步,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我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再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
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第三步,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
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第一步,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导中,我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又要联系学习中发生的事,既要说亡羊补牢的事,又要说亡羊还未补牢的事。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其重要性。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亡羊补牢的寓意。设计时联系前面教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劝劝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懂得亡羊补牢,那么最终也不会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劝劝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小偷小摸的同学,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护有这些行为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说效果】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