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观沧海》备考要点

2012-07-28 15:14:59 中考语文

  七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5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要点

  古代诗词曲是我国文化和文学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单元所选几首,更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精华,特点是形象鲜明,语言含蓄凝炼。

  了解什么是词牌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观沧海》

  曹操

  介绍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沛国谯郡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和散文上。他的诗继承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作品背景介绍: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1、 字:

  沧海 cāng 碣石 jié 澹澹dàn 竦峙 sǒng zhì 萧瑟sè

  2、 解释下列加红字的含义:

  水何澹澹:多么。

  东临碣石:来到,这里指登上。

  树木丛生:聚集在一起生长。

  洪波涌起:巨浪。洪,大。

  3、 理解诗歌的层次: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沧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河~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日月~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二、 重点研读: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接着第二层写观到的实景。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接着第三层写虚。仅仅十六个字,给我们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仿佛与诗人一起欣赏这宏伟的景观: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诗人在此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广、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伟气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全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的,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后世称其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国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解词:

  风正:风顺而和

  悬:挂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冬天往南飞,春天往北飞,候时来往,故称归雁。旧说,归雁能替人传书。

  2、 简析课文内容:

  唐朝诗人王湾的诗做得很好,可惜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录了十首。本文所选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作者家住洛阳,旅游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的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抬头看山,山中驿路逶迤而上,遥接山顶,远远望去,好像路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伸到青天之中;再看长江,江水浩淼,接连天际,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碧绿的江水边,简直驶入天际了。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开头。接着写近景,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水面开阔,风平浪静,江中一帆高挂的船的美妙图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的佳句:夜还没有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 残冬未尽,旧年未去,江边就露出了春意。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思乡之情。

  这首诗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你就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简析本诗:本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第一、二句写的是远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第三、四句写的是近景,写高处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的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非"处处","谁家"而非"家家",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来叙述这些景象,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第五、六句写的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观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作者对景物观察入微:春草虽茂,但却不高,刚没过马蹄。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畅感。最后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流连忘返了。这是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西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是词牌,它的作用是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韵脚。词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有词牌,有些词还有词题。词,可以是一段,有时也可以是两段(上阕、下阕),还有时是三叠或四叠。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词(91字以上)三种。词因为它的字数不等,所以也称词叫"长短句"。

  介绍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遭打击,长期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他空抱一腔报国热情,壮志难酬,含恨而死。他的词,多抒写抗金爱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是歌咏祖国山河的。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

  简析词的内容: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月色皎洁的夏夜,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阕写月夜夏景。前两句用"明月"、"清风"点明是晴夜,"惊鹊"、"鸣蝉"点明是夏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晴夜图。后两句诗人借夏夜的一片蛙声,就好像这些青蛙正在稻花香里赞说丰年。表面是写蛙,实际是写人,即写诗人自己喜悦之情。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于蛙声表现出来,让读者展开想像,一起去体会那丰收的喜悦之情。

  下阕写诗人雨夜赶路。前两句写景,"七八个星"暗示晴空已密布乌云,"两三点雨"表明阵雨即将来临。这里,诗人也采用倒装句式,将"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前置,突出了夏雨初来的特点,让人想到云雨的发展趋势。后两句写人,为了避雨,诗人加快脚步去寻找旧时来过的社林边的茅店,在溪头一拐弯那茅店就一下出现在眼前。"忽"字用得极妙,把诗人由焦急到喜悦的心情贴切地传达出来了。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七百多年来,人们只要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元曲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介绍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作家。大都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号东篱,字千里。代表作有《汉宫秋》、《岳阳楼》、《任风子》、《青衫泪》等。

  《天净沙·秋思》极有层次美。"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组自然景观,一"枯",一"老",一"昏"三字的妙运,透视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相当的凄苦不畅快。接着,才有了一点起色,那是因为见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这才有了一点生机,一点活力,一点希望,一点寄托,也勾起了诗人的怀乡愁绪。通过意象的变化,就知道作者的心情也在变化,镜头也在由远及近地逼近。但是,毕竟"夕阳"、"古道"、"瘦马",毕竟是一个旅人独自在外,落日余辉中,行在古道上,还能有什么奢望呢?

  整首小令给人以一种凄婉的美丽。像一幅油画,只可远观,不可近瞧。更何况是"夕阳西下"时在遥远的天涯处,旅人思断"肝肠"。此曲短短28个字,却道出了游子的辛酸和凄苦,画面、色彩、情感、距离,美不胜收。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要点

中考语文

观沧海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解答要点

中考语文阅读解答要点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