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要点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我们需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在报纸上、电视中或广播里发布一条消息。报纸、电视、广播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三种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传播各种各样的新闻。
成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你,肯定比以往更加喜欢读报、看电视、听广播,并为那一篇篇激动人心的消息所深深感动。但是,你会写新闻报道吗?你知道它的标题如何拟?电头怎样写?导语有什么用?消息主体的材料应如何取舍?新闻报道的语言有些什么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全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来吧。
关于文体
新闻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阔无边。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以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品质,一定都有极大的好处。”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读、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用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观众、听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分体现上述特点的一篇典型的消息。
首先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关于字词
1.字的读音
芜湖( ) 溃退( ) 泄气( )
锐不可当( ) 荻港( ) 歼灭( )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掌握。
溃退:众多、大批(敌人)败下阵。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其次学习本文。
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本篇消息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2.新闻电头如何写,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新闻电头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在一篇新闻的开头,包括:通讯社名称、发电报稿地点、时间和记者姓名。本篇通讯是由新华社发搞,发电地点:“长江前线”,时间:“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电头里写明通读社名称,发电时间、地点和记者姓名都是表现真实性的手段。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特点。新闻,就要注意一个“新”字,它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在当今世界上,消息的时效性是各国通讯社特别注意的问题,往往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立即通过广播或报纸向全世界发布。因为时效是消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则消息写得再好,失去时效等于废品。为了说明时效,本篇在电头里,不仅注明日期,而且还注明了时间,用来强调报道的是截至二十二时所发生的事件。
3.本篇的导语是什么?导语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作用?
本篇导语是开头的两句话。它概括告诉读者三个情况:一是参战部队及数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二是战斗的具体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纵横一千余华里”;三是战果——“已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一般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点明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导语使读者了解文章概貌,可以激起读者有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的欲望。
4.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
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力。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些。21日下午5时起至22日22时已渡过20多万人,余下三分之一,预计23日可渡完。写到受阻情况时,交代了一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删去这句,对报道西路情况无损,而前面对中路受敌情况就要加上“毫无斗志,抵抗微弱”之类重复的话。把相同的情况合并起来写,详略分明,字更为简洁。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度已十分明朗。
5.我军所遇之敌,抵抗力量甚微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如下: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而国民党部队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政府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6.这篇报道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要论述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覆灭的命运。
7.“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一句中“丝毫”的含义是什么?
“丝毫”指作用极小或很少,勾画了汤恩伯捉襟见肘的狼狈相。
8.在新闻中找出下述之类词语 ①描写我军强大攻势、英雄气概的10个词语;②描写敌军被动挨打、士气低落的3个词语;③带有文言色彩的5个词语。
①冲破、横渡、突破、占领、扩展、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歼灭、击溃……
②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泄气……
③均、之、亦、然、业……
研讨
1.这篇新闻报道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本篇新闻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可从以下三点认真品味、学习。
(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如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选用“冲破”、“横渡”等词语;表现我军勇猛进击、节节胜利用的是“占领”、“扩展”、“突破”、“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组成的一连串动宾短语。描写敌军溃败无能,则用的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泄气”等,用词褒贬色彩十分鲜明。
(2)语言概括力强。如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到的抵抗,用“甚为微弱”四字来概括;而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
(3)用词有分寸。如报道我军战果时,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
2.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在前文已经作了比较详细地叙述和交代。所以略写。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我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那么在分析胜利的原因时,就应该先分析我军的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附:有关资料:
一、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持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至武穴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二、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要点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绥靖(suí jìng) 管辖 逃窜 聿(yù)
二、学习本文思考如下问题。
1、 通读全文,弄清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中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这则新闻如何划分层次?
全文可以划分为五层: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这则新闻主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4、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