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长平之战

2012-08-13 16:00:49 中考历史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已陆续结束,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山东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从国家战略到具体战术,军事家直到现在都在探讨它的得失。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另有电视剧以此为名。

  

长平之战地图

 

  长平之战地图

  名称:长平之战

  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时间:公元前262年

  参战方:秦国 赵国

  结果:秦胜赵败

  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

  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

  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

  简要介绍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赵国。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二千余万诣长平,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拼死突围,马服子赵括血战不退,气吞山河,丹水为秦军尸体所塞,为之不流,是役马服子斩杀秦军首级两千零二万八百四十三颗,白起带余部四十五人狼狈退回咸阳,秦昭襄王大恐,斩杀白起,令应侯范雎携起首使赵献上降表,括亦使副将将兵归赵,自隐去。

  过程及后果

  秦昭王听从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向韩国发起连续进攻。

  秦昭王四十二年,伐韩,取少曲(今河南济源市东北少水弯曲处)、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四十三年攻取韩的陉(今山西曲沃东北)。四十四年攻取韩太行山以南的南阳地,企图截断韩的上党与本土的联系。四十五年攻取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等10 城,把韩国的上党与本土联系完全截断了。韩王让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献给秦国以求秦息兵。冯亭不听,却决定把上党郡17 县献给赵国。此时赵国的惠文王已死,由其子孝成王继位。孝成王想得到这片土地,征求臣下的意见,平阳君赵豹主张不受,因为会引起秦国来攻,平原君赵胜与赵禹主张接受。结果赵国接受冯亭献地,赵封冯亭为华阳君,食万户城3座,封县令3个千户城,官民赐爵三级。赵国于是派军队取上党,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这样战国时期最大最残忍的一次战争的导火线就点燃了起来。

  秦国截断上党与韩本土的联系,目的是要夺取上党,恰如赵臣赵豹指出"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现在上党地入了赵,秦当然不甘心,于是立即派左庶长王龁攻赵长平。赵将廉颇知秦远道来攻,欲速战,就采用坚壁高垒以待秦军疲困,然后再反击的策略。廉颇坚守3年不出击,秦军不能进。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让廉颇出战,范睢又派人用重金到赵国行反间计,称秦军只怕马服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将要降秦了。赵王中秦计,于是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兵书是读了一些,但无实战经验,是位只会纸上谈兵之徒。赵王要任他为将时,赵括的母亲不同意,赵王不听。赵括母亲要赵王保证其子失败后,不牵连她。赵王也同意了。

  

赵括

 

  赵括

  [1]

  赵括取代廉颇后,全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求胜心切,立即派兵出击,秦军佯装败走。赵军追赶,陷入白起设置的包围圈中。秦军把赵军包围后,将其粮道断绝。赵军只得在包围圈中筑工事坚守,以待援军。秦昭王听到后,赶到河内,赐民爵一级,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征发到长平助战,用来堵塞赵国的援军及粮道。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赵士卒"阴相杀食"。赵军分为4队,轮番向外冲击,都不能突围。赵括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死,赵军于是大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白起认为赵士卒反复无信,于是将降卒全部活埋,只放走240人归赵报信。这次战争,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45万,坑杀降卒40余万人。赵国这次壮者尽死长平,国力大损。它继齐国之后,也从此衰落下去,再不能同秦国一争高低了。

  秦赵实力对比

  双方大军近百万,这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比拼。对比战前双方的经济实力,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且水利发达,常以水道运送军需。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赵“地薄人众” ,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虽然战国中期经赵武灵王改革,一度国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则相对薄弱,之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变,赵国内乱,实力再度下滑,而赵惠文王继位后一直没有时机推行赵国的二次变法,于是赵国在战国后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再适应连年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再比较两国军事实力,秦军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地近西北,民风凶悍尚武,秦马优良,秦车迅猛,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且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所向披靡。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较高,经验丰富。如此看来,赵国军事实力略弱于秦,至多与秦持平。综上所述,赵国之综合国力要劣于秦国。

  战争起因

  各国疆域图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此时,秦要统一六国,首先就要扫除三晋,打通东进的道路。于是秦赵间一场大战即将发生。秦昭王根据丞相范睢“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等地。并于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求和。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献上党之地于赵的选择。他的用意当然清楚: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抵御秦国。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范睢遂建议秦王乘机出兵攻赵。秦王便于公元前262年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西南),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历史地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是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长平之战-相关文献 长平之战当时形成的列国文献,多毁于秦火,传世的有关记载长平之战的上古早期文献,首推《史记》,次为《战国策》。其中又以《史记》的《白起王翦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最为详实,次为《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史记·赵世家》,又次为《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新序·善谋》、《史记·田完世家》。《史记·秦本纪》、《韩世家》则以大事记体行文,略事梗概。《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魏策四·长平之役》、《齐策二·秦攻赵长平》、《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秦策三·谓应侯曰君禽马服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等,或限于列国有关幕后外交(纵横)活动,或战后君臣间抑策士游说中有关得失论证。另有《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韩非子·显学篇》提到、《吕氏春秋·应言篇》、《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又有方志《上党记》、《风土记》等,发挥地方文献优势,于当年主战场的地理方位、范围和秦赵两军对峙态势、战守的记载,显然又比上述群籍具体、确切得多。后有司马光修《通鉴》。此外古人笔记、论著亦多有论述,如胡应麟《少室山房集》等。今人论著甚多,如杨宽《战国史》、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张颔先生在《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第2期著文《古长平战场资料研究》、张景贤先生在《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1983年第1l期先后著文《长平之战时间考辨》、《长平之战时间再辨》;杨宽先生在《历史教学》1983年第3期、1983年第11期先后著文《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再谈长平之战的时间》等等。近年对长平之战的专著首推靳生禾、谢鸿喜《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王树新主编《战国长平之战新考》。长平之战-影响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通过长平大战,秦国歼灭了赵国足够多的有生力量。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六国弱势以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大大的提前了。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3中考历史备考:长平之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已陆续结束,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山东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从国家战略到具体战术,军事家直到现在都在探讨它的得失。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另有电视剧以此为名。

  

长平之战地图

 

  长平之战地图

  名称:长平之战

  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时间:公元前262年

  参战方:秦国 赵国

  结果:秦胜赵败

  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

  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

  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

  简要介绍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赵国。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二千余万诣长平,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拼死突围,马服子赵括血战不退,气吞山河,丹水为秦军尸体所塞,为之不流,是役马服子斩杀秦军首级两千零二万八百四十三颗,白起带余部四十五人狼狈退回咸阳,秦昭襄王大恐,斩杀白起,令应侯范雎携起首使赵献上降表,括亦使副将将兵归赵,自隐去。

  过程及后果

  秦昭王听从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向韩国发起连续进攻。

  秦昭王四十二年,伐韩,取少曲(今河南济源市东北少水弯曲处)、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四十三年攻取韩的陉(今山西曲沃东北)。四十四年攻取韩太行山以南的南阳地,企图截断韩的上党与本土的联系。四十五年攻取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等10 城,把韩国的上党与本土联系完全截断了。韩王让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献给秦国以求秦息兵。冯亭不听,却决定把上党郡17 县献给赵国。此时赵国的惠文王已死,由其子孝成王继位。孝成王想得到这片土地,征求臣下的意见,平阳君赵豹主张不受,因为会引起秦国来攻,平原君赵胜与赵禹主张接受。结果赵国接受冯亭献地,赵封冯亭为华阳君,食万户城3座,封县令3个千户城,官民赐爵三级。赵国于是派军队取上党,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这样战国时期最大最残忍的一次战争的导火线就点燃了起来。

  秦国截断上党与韩本土的联系,目的是要夺取上党,恰如赵臣赵豹指出"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现在上党地入了赵,秦当然不甘心,于是立即派左庶长王龁攻赵长平。赵将廉颇知秦远道来攻,欲速战,就采用坚壁高垒以待秦军疲困,然后再反击的策略。廉颇坚守3年不出击,秦军不能进。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让廉颇出战,范睢又派人用重金到赵国行反间计,称秦军只怕马服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将要降秦了。赵王中秦计,于是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兵书是读了一些,但无实战经验,是位只会纸上谈兵之徒。赵王要任他为将时,赵括的母亲不同意,赵王不听。赵括母亲要赵王保证其子失败后,不牵连她。赵王也同意了。

  

赵括

 

  赵括

  [1]

  赵括取代廉颇后,全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求胜心切,立即派兵出击,秦军佯装败走。赵军追赶,陷入白起设置的包围圈中。秦军把赵军包围后,将其粮道断绝。赵军只得在包围圈中筑工事坚守,以待援军。秦昭王听到后,赶到河内,赐民爵一级,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征发到长平助战,用来堵塞赵国的援军及粮道。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赵士卒"阴相杀食"。赵军分为4队,轮番向外冲击,都不能突围。赵括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死,赵军于是大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白起认为赵士卒反复无信,于是将降卒全部活埋,只放走240人归赵报信。这次战争,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45万,坑杀降卒40余万人。赵国这次壮者尽死长平,国力大损。它继齐国之后,也从此衰落下去,再不能同秦国一争高低了。

  秦赵实力对比

  双方大军近百万,这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比拼。对比战前双方的经济实力,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且水利发达,常以水道运送军需。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赵“地薄人众” ,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虽然战国中期经赵武灵王改革,一度国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则相对薄弱,之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变,赵国内乱,实力再度下滑,而赵惠文王继位后一直没有时机推行赵国的二次变法,于是赵国在战国后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再适应连年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再比较两国军事实力,秦军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地近西北,民风凶悍尚武,秦马优良,秦车迅猛,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且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所向披靡。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较高,经验丰富。如此看来,赵国军事实力略弱于秦,至多与秦持平。综上所述,赵国之综合国力要劣于秦国。

  战争起因

  各国疆域图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此时,秦要统一六国,首先就要扫除三晋,打通东进的道路。于是秦赵间一场大战即将发生。秦昭王根据丞相范睢“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等地。并于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求和。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献上党之地于赵的选择。他的用意当然清楚: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抵御秦国。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范睢遂建议秦王乘机出兵攻赵。秦王便于公元前262年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西南),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历史地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是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长平之战-相关文献 长平之战当时形成的列国文献,多毁于秦火,传世的有关记载长平之战的上古早期文献,首推《史记》,次为《战国策》。其中又以《史记》的《白起王翦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最为详实,次为《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史记·赵世家》,又次为《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新序·善谋》、《史记·田完世家》。《史记·秦本纪》、《韩世家》则以大事记体行文,略事梗概。《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魏策四·长平之役》、《齐策二·秦攻赵长平》、《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秦策三·谓应侯曰君禽马服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等,或限于列国有关幕后外交(纵横)活动,或战后君臣间抑策士游说中有关得失论证。另有《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韩非子·显学篇》提到、《吕氏春秋·应言篇》、《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又有方志《上党记》、《风土记》等,发挥地方文献优势,于当年主战场的地理方位、范围和秦赵两军对峙态势、战守的记载,显然又比上述群籍具体、确切得多。后有司马光修《通鉴》。此外古人笔记、论著亦多有论述,如胡应麟《少室山房集》等。今人论著甚多,如杨宽《战国史》、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张颔先生在《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第2期著文《古长平战场资料研究》、张景贤先生在《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1983年第1l期先后著文《长平之战时间考辨》、《长平之战时间再辨》;杨宽先生在《历史教学》1983年第3期、1983年第11期先后著文《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再谈长平之战的时间》等等。近年对长平之战的专著首推靳生禾、谢鸿喜《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王树新主编《战国长平之战新考》。长平之战-影响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通过长平大战,秦国歼灭了赵国足够多的有生力量。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六国弱势以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大大的提前了。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