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江苏去年GDP超过4.9万亿元,人均GDP超过6万元,请问江苏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什么考虑?
李学勇:江苏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
比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江苏制定实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十大产业推进方案,坚持高端引领,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力争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
我们坚持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出台政策,落实措施,突出抓好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十大重点行业;特别是狠抓项目推进,狠抓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发展,狠抓集聚区建设,使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传统产业升级仍将深入推进。加快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和“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去年江苏粮食总产660亿斤,今年夏粮增产5.26亿斤,高效农业面积超过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我们将以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江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2%,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记者:作为科教人才大省,江苏如何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李学勇: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江苏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教人才集中的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努力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
围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结合江苏实际,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实现“六个突破”。
“四个坚持”:坚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战略重点,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坚持把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作为基本要求。
“六个突破”:一是在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上实现新突破,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三是在完善区域创新布局上实现新突破,以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崛起、苏北创新跨越为目标,加快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在科技惠民上实现新突破,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五是在构筑人才高地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六是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促进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并加快转化和产业化。今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12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记者:在新一轮发展中,江苏如何做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李学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在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重点支持苏北跨越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园区,实行“一市一策”,苏北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推动苏中江海联动、跨江合作,与苏南融合发展,苏中崛起步伐明显提速。发挥苏南对全省的带动作用,聚焦转型升级,实现创新突破,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和生态高地,苏南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滩涂围垦、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培育江苏发展新的增长极。
记者: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江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学勇:按照立足当前办好实事、着眼根本构建体系的思路,我们坚持每年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扎实推进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注重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大力实施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