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答了如何寻找申论考试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的问题。
首先,界定一个基本前提,在申论考试中最后的大文章,在没有相反或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其实最合理的选择,就是以对策为核心的策论文章。原因有二:
一是申论测查的一个最高目标就是考生是否具备潜在的宏观决策能力。概述题考查的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你只需客观真实地将问题加以概括,以供决策者参考。具体来说,就是你是否能够承担起一个为他人决策提出问题和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角色任务,既能全面、准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炼地将复杂、琐碎、凌乱的问题加以概括整理,又能忠实于问题的原貌,克制自我,不做太多的主观发挥,以致扭曲事实原貌。那么,相对于概述题而言,文章写作题需要考察的是,考生能否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发挥,能否由一个具体问题而思考全局,并作出宏观决策。正是因为这点,文章写作题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策论文是最合理的选择,能以此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或别人最想看的一面。
二是在很多时候,文章写作题的题干会明确要求你就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篇文章,如2006年国家的申论要求,“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此题就限制了文章必须是策论文。
那么在基本前提界定之后,面对复杂琐碎的申论材料,如何从深度和广度上为文章写作寻找思维支点,拓宽思维空间?
第一、策论文的思路策略
策论文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当公共权力作出决策方案时,它不但需要其对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去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这些决策,如何让人大或议会表决通过这些方案。通常,我们会以问题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存在哪些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以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些决策,在具体写作结构安排上则可以有两种情况安排:
1、先交待正面意义,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先交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指出正面的意义。
这样,我们就为文章的写作寻找到了一个清晰而富有逻辑力度的思路策略。
第二、策论文的思维支点
策论文以对策为核心,对策需要既有具体内容和良好的针对性,又要有一定的高度。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自己写对策,只要有说服力。可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并非都是专家,完全凭自己空思冥想,是写不出比较全面、具体和有针对性对策的。那怎样为提出对策寻求一个思维的支撑点呢?
在申论考试大纲中有这样规定,“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所以,给定材料为我们如何写对策提供了思维支点,譬如材料中提到专家的建议、国外政府的经验做法等都可提炼加工为对策。
第三、策论文的思想空间
申论是一种思维的能力,指的是考生能够体现出从给定材料中如何捕捉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材料的碎玻璃片上学会曼妙的起舞;申论也是一种思想的境界,你能将材料中的信息运用和驾驭到什么程度,能否敏锐地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着的对策,依赖于你的思想积累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对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场深刻社会转型有过关怀和思考,从市场自由到公共责任、从行政监管到正当程序……例如,你懂得市场经济意味政府职能需要正确定位,需要避免过多的干预和介入或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而主要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的土地问题为例,材料告诉我们,“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的许说,村里的3000多亩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政府要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不要与农民争利,更不能把农民的土地抢走给开发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让农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面对这一材料,由于我们的思想积累,可以将该材料提炼为政府职能方面的对策,可以表述为,“正确定位政府的功能角色,避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过度干预、与民争利、直接介入土地交易过程中,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及权力寻租,而是使其承担起引导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利,让农民能拿自己的土地进入市场交易流转”,所以,如何更好地发现挖掘材料背后的价值,更好地对材料进行驾驭和提炼,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华图申论辅导专家郑岳峰老师在其多年的申论研究和培训中领悟到,无论是学生还是他自己,需要的不仅是申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对这个转型时代真诚的关切与思考。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对的,但一篇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策论文应该为自己寻求一种写作的思路策略、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所谓三思而行,申而论之。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