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提供了“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辅导:把脉命题趋势与动态”,供考生参考。
第一章 把脉申论——命题趋势与动态
第一节 分卷考试意味着什么——省直和地市卷的异同分析
在公务员考试刚刚推行的时候,很多行政执法类的考生不用考申论。后来所有的考生都要求考申论。国家根据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职位所需素质能力的不同特点,在同一套试卷中设置了不同的题目供不同的考生回答,这个传统是从2007年开始的。尽管两类考生答的题目不一样,但是在2010年以前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却是相同的。2010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分卷考试,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大纲。2011年国考大纲延续了这一特点。
2011年新大纲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是两类考试都要求具备的能力,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第二条要求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则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什么是综合分析能力?对综合和分析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两个词从辞源上来说都不是中文,而是西文,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命题分为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简单地说,综合命题就是能够增加知识的命题,分析命题是不能增加知识,而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分出来的知识。康德的意思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在康德之前和之后,这两个概念不停地被各个文化和哲学家使用,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混乱,一些工具书给出了上百种解释,不过我们这里不去从辞源上说,而只是从日常语言的意义上谈。按照我们日常的理解,综合可以说是把各种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分析则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很多时候分析在前,综合在后。我们不管前后,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特点都是需要发挥人的理智的作用,对事物进行判断。综合分析能力也可以说是对材料的判断和把握的能力;而贯彻执行能力就不需要你分析,也不需要综合,只要去做就行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就业在我们国家的形势是怎么样的,如果是省级以上的就让考生自己去分析,你可以认为最主要的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也可以认为人口过多是主要矛盾等等;而市(地)级以下则可能不用你判断,直接告诉你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要你提出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
2.省级以上考查的第三条是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市(地)级以下的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差别可以理解为:市(地)级的问题已经摆在那里了,你只要去解决就好了,而省级的材料问题不明显,还要自己去找问题,自己找出问题后再自己解决。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细节是市(地)级的还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这里可以看出,市(地)级的不是不考判断能力,而是相对省级的题目,它考查的判断能力要具体一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省级的题目要宏观一些,注重对事物的高度和整体把握;市(地)级的题目要微观一些,侧重对事物的细节把握。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