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32)

2012-08-24 10:25:52 试题及答案言语

  【例题】①以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危机状况


②并不预示着一个国家马上就会改换门庭


③国家有别于企业的最显著特点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国家破产”更像是一个形容词


⑤而不是一个动词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⑤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②④⑤


【例题】生物上的完美令人不寒而栗,因为那等于同种生物没有变异,进化过程失去动力。我们接受生物的多样化,可是却假定完美是物理和工程科学可欲而又可及的目标。这种观念起源于我们对许多简单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而“简单”往往意味着对缺陷的忽略。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完美不可能在科学上实现


B.生物科学比物理和工程科学更深奥


C.缺陷对人类整个技术文明是绝对必须的


D.在物理和工程科学中完美是可欲而又可及的


【例题】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行为。这种家长式的焦虑非常可笑,就像劝阻孩子不要碰一块蛋糕一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块蛋糕里面长满了毒素。而事实证明,已经有无数人在吃过那块“蛋糕”之后是安然无恙的,再用夸张的词汇去形容它的不堪就是说谎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


A.中小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是他们的自由,家长们无权干涉


B.尽管《三国演义》中有不合适的东西,但不妨碍孩子们阅读


C.事实证明,《三国演义》是我国艺术文萃,任何人不得歪曲


D.通过损害文著内容来反对孩子读《三国演义》做法实不可取


【例题】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例题】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影响城市化进程


B.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


C.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城市需与周边农村和谐发展


D.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价值日益凸显

     【答案】C。解析:先看③④⑤,正因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国家破产”才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动词,故③句应排在④、⑤句的前面,排除A、B。①句的“体现……的状况”是对④中“形容词”的解释,②句的“预示着……”是对⑤中“动词”的解释,故①句应跟在④句之后,②句应跟在⑤句之后。本题答案为C。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否定了生物上的完美,由此引出科技上的完美,而完美之所以被假定为科技的目标,其根源就在于对缺陷的忽略。由此可见,文段着重强调的便是“缺陷”,C项当选。


【答案】D。解析:文段围绕“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展开。首句提出观点,即“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不对的”,接下来内容具体说明此观点。选项A将《三国演义》扩大为各种书,排除。选项B“不合适的东西”无中生有,排除。选项C家长们对《三国演义》的歪曲是为了劝阻孩子们读《三国演义》,故文段强调的不是“不得歪曲”,而是“不应以歪曲的做法反对读《三国演义》”。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解析:文段讲的是:画家有着一双画眼,能捕捉到许多美的画面,并沉醉在享受美感的快乐之中。这些快乐感慢慢地在心中积淀,并逐渐形成了一幅幅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画面,而这些在画家心底里形成的新的画才是真正的画。可见文段意在说明艺术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形象,是虚构的,用心看到的形象。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C。解析:文段先提出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无止境地侵蚀农村,接着以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农村的价值,最后提出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和谐与否是考察城市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文段尾句为主旨句,C项表述与此相符,为正确选项。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申论真题 申论答案 面试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