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口技》同步试题5

2012-08-31 10:13:39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

  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活动内容:熟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疏通文义。

  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家长签字: 组长检查

  你知道吗?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1.请你了解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 人。

  《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 “ 善画声 ” (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 善画声 ” 的诗作。细读《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3、抄写熟记课下注释。

  4、完成《同步学习》1、2。

  5、完成《配套练习》一1、2、3、4。

  课堂自学:(提高自我)

  6、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7、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和停顿。

  8、小组朗读比赛,指正错误,熟悉课文内容。

  9、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不会的做好标记。

  合作研讨:(合作愉快)

  10、合作解决自译中的疑难。

  11、完成《课后练习三》。

  展示交流:(比一比,看谁棒!)

  分组展示课文重点词句、译文、课后练习三。

  检测延伸:(一展身手)

  12、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⑴通假字 满坐寂然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⑵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不能名其一处也。( )

  ⑶古今异义

  虽人有百手( )会宾客大宴(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众妙毕备( )

  不能名其一处(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⑷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妙  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绝 群响毕绝( ) 以为妙绝( )

  13、翻译句子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教)学后记:(注意梳理总结)

  第 二 课 时

  活动内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

  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要学会自觉学习)家长签字 组长检查

  熟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本文记叙了 ,表现了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3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4)

  ;第三部分(5) 。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课堂自学:(我有能力,我能行!)

  5、完成《配套练习》一5。

  6、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妇抚儿乳( ) ②既而儿醒( )

  ③一时齐发( ) ④众妙毕备( )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 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完成《同步学习》3--7。

  (8)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9)直接称赞口技者的_______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 。

  (10)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

  (11)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合作研讨:(你帮我,我帮你!)

  8、找出文中对听众反应的描述,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9、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10、“遥闻深巷中犬吠。” 和“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这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1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交流:()

  分组展示5---11题。

  检测延伸:

  12、完成《配套练习》二。

  13、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大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囱。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乡:同“向”,从前。④寤:同‘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傍有积薪:    ②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③俄而家果失火:   ④不者,且有火患: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幸而得息:很侥幸把火熄灭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们各人论功劳摆座位。。

  C、乡使所客之言:从前假使听了那个客人的话。

  D、焦头烂额为上客邪?那些头部烧焦、额头灼伤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吗?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教)学后记

  链接阅读文章

  明湖居听书

  刘鹗

  老残从鹊华桥往南,缓缓向小布政司街走去。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纸还未十分干,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甚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一路走着,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侵举国若狂如此?”信步走来,不知不觉已到高升店口。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一一说过,就顺便问道:“你们此他说鼓书是个甚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么许多的人?”茶房说:“客人,你不知道。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同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自从王家出了这个白妞、黑妞妹妹两个,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她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她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甚么出奇,她就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听就会;甚么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人的调子,她一听也就会唱。仗着她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她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她又把那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她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现在已有招子,明儿就唱。你不信,去听一听就知道了。只是要听还要早去,她虽是一点钟开唱,若到十点钟去,便没有坐位的。”老残听了,也不甚相信。

  次日六点钟起,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及至回店,已有九点钟的光景,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时候。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高谈阔论,说笑自如。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说闲话。因为人大多了,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气味到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 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她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她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说着,那黑妞又上来说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场。这一段,闻旁边人说,叫做“黑驴段”。听了去,不过是一个士子见一惊人,骑了一个黑驴走过去的故事。将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驴怎样怎样好法,待铺叙到美人的好处,不过数语,这段书也就完了。其音节全是快板,越说越快。白香山诗云:“大珠小珠落王盘。”可以尽之。其妙处,在说得极快的时候,听的人仿佛都赶不上听,她却字字清楚,无一字不送到人耳轮深处。这是她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了一筹了。 (选自《老残游记》)

  画出本文侧面描写的语句。

  本文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加以赏析。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备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