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第六单元试卷8(七下)

2012-09-08 08:18:31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厝(cuò)朔东

  B.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C. 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

  D. 濯(zhuó)清涟而不妖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 且焉置土石 焉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C. 可以调素琴 调

  D. 陶后解有闻 解

  E. 半亩方塘一鉴开 鉴

  F. 最喜小儿亡赖 亡赖

  G. 烈士暮年 烈士

  3. 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大意: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大意: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大意:室内一起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无知的。

  D. 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意:孔子说:难道不简陋吗?

  4.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C. 问渠那得清如许。 D. 无丝竹之乱耳。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 对几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朝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欢》 李煜 唐代 B.《龟虽寿》曹操 东汉末年

  C.《观书有感》 朱熹 清代 D.《石壕吏》 辛弃疾 唐代

  7.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A. 无言独上酒楼,月如钓。( )

  B.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D.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8. 用原文回答。

  (1)《爱莲说》一文主旨句是什么?

  答:

  (2)《爱莲说》一文中以花喻人,暗喻君子不为世俗间追名逐利所污染的句子是什么?

  答:

  (3)写出《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答:

  (4)《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答:

  9. 背诵默写古代诗词

  (1)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3)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4)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二. 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士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① 惩山北之塞( ) ② 寒暑易节( ) ③ 始一反焉( )

  2. 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按要求填空。


 

  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组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4. 用原文回答问题。

  (1)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

  (2)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 ;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

  (3)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 ;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 ;表现路途遥远的语句是 。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德馨 ② 鸿濡

  2.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 白色的琴 宝贵的书 B. 朴素的琴 镀金的书

  C. 经常使用的琴 金黄色的经书 D. 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

  3.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

  A. 陋室简陋 B. 陋室不陋 C. 陋室不好 D. 陋室很陋

  4.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 在高,有仙/ 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

  7. 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2)点明主旨的句子: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 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下边是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fán),多 B. 濯(zhuó),洗涤

  C.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D. 鲜(xiān ),鲜明

  2. 下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3. 下边是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牡丹的人多,而作者的知己少。

  B. 贪慕富贵的人多,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少。

  C. 爱牡丹的人多,更说明牡丹的珍贵。

  D. 作者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4.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 )

  A. 出淤泥而不染。 B. 濯清涟而不妖。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花之君子者也。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上文字写莲的可爱形状是为了反映( )

  A. 作者敬重品德高尚之士,鄙视不学无术之徒的感情。

  B. 作者对菊和牡丹的厌恶之情。

  C. 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

  6. 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德性品格。

  C. 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试题答案】

  一.

  1. C 2. 哪里;用箕畚(装土石);调弄;少;镜子;顽皮;有抱负有才干的人

  3. D 4. D 5. D 6. B 7. 比喻;对偶;设问;比拟

  8.

  (1)莲,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惟吾德馨

  9.

  (1)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2)如闻泣幽咽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醉里吴音相媚好

  二.

  (一)

  1. ① 苦于 ② 交换 ③ 返回

  2. ①;②

  3. 年龄将近九十岁了,对着大山居住着

  4.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3)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

  1. ① 品德高尚 ② 博学的人

  2. D 3. B 4. D 5. C

  6. 惟吾德馨;鸿儒

  7.(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惟吾德馨

  8. A

  (三)

  1. D 2. D 3. C 4. D 5. C 6. A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