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34(七下)

2012-09-08 09:39:15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积累 运用(25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6分)

  1、将下列字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分)

  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

  2、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引诱( ) 亘( )古 顷( )刻 瞬( )间

  军xián zào 热 暴nüè 肃mù

  3、文言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2分)

  A. 有好(hào喜欢)事者 未果(guǒ结果)

  B. 不可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玩 处处志(zhì标记)之

  C. 寻(xún不久)病终 驴不胜怒,蹄(tí蹄子)之

  D. 无问津(jīn渡口)者 亭亭净植(zhí树立)

  4、关于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松树金龟子》是法国昆虫学家布封的作品,选自《昆虫记》。

  B.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在1928年重返母校,故地重游以后,在轮船上写的。

  C.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看起来强大却无实际才干的人。

  D. 《使至塞上》是唐代作家王维写的,诗中写出了塞外绮丽的景色。

  5、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C.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D. 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6、古诗文默写(6分)

  ① ,花落黄陵庙里啼。

  ②种豆南山下, 。

  ③ ,飞鸣声念群。

  ④阿姊闻妹来, 。

  ⑤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充分表现了农民的悲苦生活。

  二、语言运用(7分)

  7、在横线上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记者今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11月初起,我市将深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将进一步鼓励网吧连锁经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自2月底以来,全市累计依法取缔黑网吧519家。由于部分黑网吧向居民住宅和农村乡镇转移,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有所回潮等原因,全市各地必须深化整治工作,全面复查。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一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要责令停业整顿,时间不少于15天;对累计3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一次接纳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或在规定营业时间外接纳未成年人的,要坚决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可按有关规定,在本地区网吧总量规划内,审批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新设直营连锁门店,鼓励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现有网吧,提升行业形象。

  标题:

  8、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3分)

  ①《中学生实用学习手册》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语法研究会会长、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最新研究。作者结合2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潜心研究当今600余种学习方法,②历经10年的心血写成,③语言科学实用,内容生动易懂,④可以堪称最佳学习方法指导书。

  ① ,②

  ③

  9、请写出《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 ,他的性格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Ⅱ卷  理解 感悟(37分)

  三、阅读记叙文,完成10—14小题。(9分)

  担 子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净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这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啪——”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

  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刚才是草鞋刮了树根跌倒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加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街道上移动着。

  马家溪居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驮腰前进。

  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1分)

  11、怎么理解“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这句话?(2分)

  12、具体说说文中“皮鞋人”对“草鞋人”的关心是通过哪些动作表现出来的?(2分)

  13、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分)

  14、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分)

  四、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15——21题(13分)

  (一)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的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15、科学家为什么要把大熊猫定名为“猫熊”?(1分)

  16、大熊猫为什么喜食翠竹?(1分)

  17、“将错就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将错就错?(2分)

  (二)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8、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1分)

  A. 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 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 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 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19、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2分)

  答:( )→( )→ ( )→沙漠

  20、第③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1、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4分)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2——27题。(15分)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陶后鲜有闻( )②蔽林间窥之(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蔽林间窥之

  2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哪句?(2分)

  25、“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6、有两个成语出自《黔之驴》中,请写出这两个成语。(2分)

  27、《爱莲说》中作者描写了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以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黔之驴》中作者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 的道理。(2分)

  第Ⅲ卷  表达 交流(40分)

  六、作文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生活在温暖的怀抱中

  2、这节课使我 (兴奋或受益匪浅、痛苦……)

  【试题答案】

  一、1、略

  2、yòu gèn qīng shùn 衔 燥 虐 穆

  3、D 4、A 5、B 6、略

  二、7、我市将深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

  8、①……的最新研究成果 ②历时10年的心血写成,

  ③内容科学实用,语言生动易懂

  9、略

  三、10、父亲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儿子挑担子。

  11、送儿子上学、工作,突出了“草鞋人”对儿子的培养及付出的艰辛。

  12、“皮鞋人”飞奔过来抢担子;双手抢担子;马家溪镇上挑担子。

  13、为后文写父亲挑担子的艰难作铺垫;渲染愉快、和谐的氛围。

  14、略(结合主旨,能从一方面谈出深刻感受或从多方面谈感受。)

  四、15、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外貌相似于猫。

  16、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17、已经错了,就按照错误沿袭下去。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18、D

  19、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

  20、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例失衡,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21、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 (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撒哈拉大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五、22、① 少 ②偷看

  23、略

  2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5、略

  26、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27、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六、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