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作文辅导:多积累 勤练笔

2012-09-19 10:50:58 中考作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作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巧渡中考作文关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的发散思维能力等等。因此写作不但要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巧审题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会包含命题者的意图,因此首先要揣摩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题”。揣摩命题的依据、出发点和意图,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其次要注意分析作文题目的形式,常见的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如果是命题作文则要注意分辨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如谈、小议、记、礼赞等等,同时还要明确选材的范围,它往往从时间、处所、数量、关系等方面加以限制。如果是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既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又要不落俗套,写出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尤其要注意分析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思维的引发点,对学生的作文起着提示和启发的作用,作文只要不离开“话题”即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话题,打开思路,激活思维,拓宽视野,一旦学生的思维被引入话题,其使命就完成了,提供的材料可用可不用,取材十分自由;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学生审题、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读懂材料,弄清材料中蕴含的主旨、寓意或感情倾向,从中提炼出符合题意的观点,行文时自始至终不能离开材料。其作用要么为记叙文创设情景,要么为议论文提供论点,要么作为论据使用。

  例1:和谐是美的象征。和谐是幸福的源泉。和谐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和谐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请以“和谐”为话题写篇文章。

  例2:一个铁环,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拼命地寻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圆,所以滚得很慢。也正因为如此,它观赏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到的花草,并和它们交上了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它找到了丢失的部分。有了它,虽然完美了,但同时也跑得快了,再也无暇和花草说话。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作文。

  分析:例1是一道话题作文、命题者拟此题目,是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号召相吻合的,有的学生以“祈盼和谐的手”为题,写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会见,突出国共合作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很有深度。

  例2是一道材料作文,命题者命此题目是在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否理解材料中蕴含的哲理,直接影响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因此要反复琢磨,悟出主旨。可围绕“得与失”、“缺陷与完美”来写两者的辩证关系。行文时可以此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二、巧立意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立意,立意高远便如给文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就是说,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则如一潭死水,平淡无奇,味同嚼蜡。

  既然如此,那么立意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正确,要有积极的意义。这里的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不片面、不偏激、没有低级情趣等。其次要新颖,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再次立意要深。例如:以“根”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写《想回家的我》,把台湾比作一片飘零的树叶,并赋予它人的灵性,以它的口吻叙说流浪的艰辛,以及对故乡的期盼,立意可谓深远。

  要做到以上几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联想”法。用联想点亮你的灵感。如“放弃”话题,就可以思考谁在放弃、他(她)放弃什么,为什么放弃,放弃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想答案就丰富多彩起来,然后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意义深刻的人和事来写。可写“非典”时期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患者的生命。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孩子,甚至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人们的崇敬与赞美;可写同学们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放弃了节假日,放弃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作准备;可写科技工作者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二,“反向立意”法。此法可使文章写出新意,仍如“放弃”话题,可写一些贪官污吏,该放弃的没有放弃,如金钱、美色等等,结果沦为历史的罪人;可写某些中学生禁不住电视、电子游戏的诱惑,结果放弃了理想、放弃了学业,后悔不已。

  第三,“以小见大”法。把话题化大为小,选好切入点,从小处着眼,对其外延加以限制,对其内涵加以挖掘。如“感谢”话题,有位考生写《感谢那束灯光》,通过深夜回家母亲等待自己这样一个画面来表现伟大的母爱,那束灯光其实就是母爱的化身,感谢灯光,实际就是对伟大母爱的歌颂。

  第四,“化虚为实”法。要善于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或描写良好风貌,或抒写人间真情等。如“爱”话题,有位考生写《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写自己从小就容易落枕,妈妈便自己动手用棉花做枕头。夏天来了,妈妈又用绿豆壳给“我”缝了一只枕头。上初中时,母亲又塞给“我”一只枕头,里面溢着一股药香。作者三写枕头,让极其常见的生活物品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切,令人动容。

  三、巧拟题

  非命题作文的拟题很重要。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由此可见文章标题的重要。这里先讲一下好标题的标准:首先,拟题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指没有错别字,没有语法错误。不别扭生硬。其次,要简明。指题目表述用一词或一句,能短则短,不要拖泥带水。第三,要形象。比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比《旧事重提》形象;《昂起你的头》就比《不要自卑》形象。第四,要新颖。

  要做到以上这些,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技巧。

  (1)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方法。如“亲人”话题。可拟为《爸爸,我的阳光》;“诚信”话题,可拟为《诚信走了》;“虚荣”话题,可拟为《不要穿上皇帝的新装》等等。

  (2)巧用符号。如“团结”话题,可拟成《1+1>2》、《团结=成功》;“诚实”话题,可拟成《诚实>100分》;“面对”话题,可拟为《当我面对?的时候》等。

  (3)引用、化用歌名、书名、术语等。如拟题为《都是纸条惹的祸》、《好人一生平安》、《克隆记忆》等。

  (4)制造奇崛,违反常理,或用对比手法拟出悬念性标题。如《蓝树叶》、《种太阳》、《贫穷的富翁》、《生病真好》、《多想做个差生》等。

  (5)以“话题”为中心词,在前后加上修饰、限制、补充性文字。如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为《多味的语文课》、《语文课剪影》等;以“手”为话题,可拟为《对手》、《一次难忘的握手》、《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

  (6)以“话题”的比喻义、引申义为标题。如“考题”话题,可拟为《生活的考题无处不在》、《直面人生的考题》等。

  四、巧开头

  写文章讲究凤头豹尾,这里的凤头是指文章开头要用心构思,力求精彩,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文章的开头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1)运用修辞来润色。如培根的《论求知》开头写道:“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这里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求知的目的;再如,有位同学写“道歉”话题的作文,题目是《重回蓝天白云下》,开头写道:“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我总感觉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翔在蓝天白云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自己的快乐,同时为后文写家庭的不和埋下伏笔。

  (2)设置悬念以激趣。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以人物的语言开头,给读者造成悬念,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3)文章开篇可点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4)巧引名言与警句。如有位同学写《节约小议》的议论文,文章开头引用名言“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创业艰难尚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自然地引出了论点:“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如有位同学写《让心灵在幸福中憩息》,文章开头写道:“柏拉图说:‘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永恒。’我说:‘在平淡的生活中呼唤幸福。’”

  (5)先抑后扬突主题。如程乃珊的作品《我家有女初长成》开头写道:“从来不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这是“抑”,与后文的“扬”形成一种对此,以突出主题。

  五、巧结尾

  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文章的结尾可采用如下的方式:

  (1)自然性结尾。在文章内容表达完结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在写了前面七件事后,最后写道:“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2)首尾呼应式结尾。这种结尾既照应文章的开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写“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做到了首尾照应。再如《重回蓝天白云下》的结尾:“一篇真情文,一番道歉语,驱散满天阴霾,我又重新回到蓝天白云下,唱着更加欢乐的歌。”

  (3)画龙点睛式结尾。在结尾用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如冯骥才的《桶马蜂窝》,文章结尾写:“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结尾把捅马蜂窝这一小事,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升华了主题,也让读者回味无穷。

  (4)用名言警句或诗句结尾。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这样既照应了题目,又深化了主题。

  (5)蕴含哲理性的结尾。这样的结尾语言含蓄深刻,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鲁迅的《故乡》一文,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结尾既含蓄,又深刻。

  以上从审题、立意、拟题等方面介绍了文章的构思过程,只要多积累,勤练笔,掌握写作的技巧,相信我们一定会顺利渡过中考作文关的。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优秀作文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英语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与范文:缺憾中的完美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2021

202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与范文:乡情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2021

202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与范文:守护诚信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

202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与范文:我的青春我做主

作文题目预测

202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与范文:让______充满味道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

2020中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疫情素材积累

中考作文

2020中考作文的高分素材积累

中考作文素材积累

2020中考作文素材:名著美句积累

中考作文素材

2020中考写作素材:常用俗语积累

中考写作素材

2020中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名人故事

中考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