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辅导: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案例表现

2012-11-15 15:59:56 中考心理辅导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案例表现

  张某,男,19岁,待业青年,家庭成员无精神病史;从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顽皮,喜欢恶作剧;上学后,经常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辱骂老师;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的男女同学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露在外面;小学毕业经补考升入初中,初一因三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后因表现太差,被勒令退学;在家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至和父母对打;14岁时被儿童医院诊断为多动症,药物治疗不佳;被送进工读学校就读,经常借故离校,一两个月不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多次盗窃公共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7岁进工厂,常常旷工,招引一些朋友在家中吃喝玩乐,多次聚赌,结交不三不四的女青年;18岁时与人寻衅闹事,纠集同伙用棍棒和皮带毒打他人;骑车撞了人,反诬陷对方,拳打脚踢;因毒打他人致伤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患者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述从小任性,受家人溺爱;上学后贪玩,上课坐不住,爱说话,成绩下降,学校不要他上学了;因和父母吵架,左邻右舍对讨厌他,名声坏了;不承认干了坏事,对打人情节避重就轻;否认与父母对打,说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去了就后悔了;想到家庭很温暖,过去胡闹是不懂事,自己年龄还小,没干过坏事,边哭边叹息:“人生真难啊!”“没有人了解我,连父母也不了解我!”“现在后悔得很。”检查刚一结束,便与其他病人谈笑,显得无忧无虑,满不在乎。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障碍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它引起违法犯罪的问题最多。患者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情绪具有爆发性,行为具有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和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心和羞愧悔改之心,目无法纪,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焦虑感和罪恶感缺乏。

  (二)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特征

  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心理学家克莱克利在他的《正常的假面具》一书中作过描述。他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16条明显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l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少年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我国心理学界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发现,患者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述表现中的三项:

  ◆ 经常逃学;

  ◆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一次;

  ◆ 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 至少有二次未经说明而外出过夜;

  ◆ 反复说慌(不是为了躲避惩罚);

  ◆ 习惯性吸烟、喝酒;

  ◆ 反复偷窃;

  ◆ 反复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 反复挑起或参与打架斗殴;

  ◆ 反复违反家规和校规;

  ◆ 过早有性行为发生;

  ◆ 虐待动物和弱小同伴。

  患者在18岁后有不负责任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至少有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 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如经常旷工、旷课,期望工作而得到工作后又长久待业(6个月以上),或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

  ◆ 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破坏公共财物;

  ◆ 易激怒,并有攻击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殴打配偶或子女(不是为保护他人或自卫);

  ◆ 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如拖欠债务,不抚养小孩,不赡养父母;

  ◆ 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无计划的旅行,无目的地在外游逛;

  ◆ 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慌,使用化名,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或快乐;

  ◆ 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

  ◆ 缺乏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如其小孩因缺乏照顾而营养不良,因缺乏起码的卫生条件而经常生病,有病也不带其求医,无足够的衣食,浪费金钱而不购置家庭必需品;

  ◆ 不能维持长久的夫妻关系;

  ◆ 危害别人时无内疚感。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些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人,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

  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愧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遏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处之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其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一般说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还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大约有30%一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四)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防治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着。心理治疗的方法有:

  1、认知领悟法

  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2、 环境改变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

  3、厌恶疗法

  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张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大爱网)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中考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中考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2020中考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中考饮食搭配技巧

2020中考备考期间食谱安排

中考饮食安排计划

2020中考期间的饮食误区

中考期间饮食误区

2020年中考必背的饮食攻略

中考必背饮食攻略

2020中考心理:怎样排除学习心理障碍?

中考心理技巧

2020中考心理辅导:减小心理压力的技巧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考前心理辅导的宣泄方法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心理辅导:心理两大问题

中考心理辅导

2020中考心理辅导:心理十大调节技巧

中考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