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由公子光到吴王阖闾的权谋之路

2012-12-02 03:57:26 中考历史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始祖为太伯。当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为了让父亲把王位顺利地传给自己喜欢的小弟季历,他和二弟仲雍离开周原,悄悄出走。两个人千里迢迢,来到荆蛮聚集的长江下游,隐居在那里,并以德望统治了"断发文身"的土著百姓,建立起吴国。据传,这件事发生在殷商末年。西周和春秋前期,由于吴国和中原各国没有什么来往,史书上也就缺乏有关吴国的事迹。

  春秋时期的吴国,位于长江以南,即今江苏和浙江一带,原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被中原诸国称为“蛮夷之邦”。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采纳从楚国叛逃到晋国的申公巫臣的策略,扶吴制楚,派巫臣到吴,用中原的乘车、射御、战阵教吴人,又教吴人攻楚。从此,吴人开始扰楚,吞并一些附属楚的蛮夷小国,逐渐强盛起来,到了寿梦执政时,便公然称王。邦国强盛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便有王权的争夺。

  觊觎王位 公子光折节交友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扎。诸子之中,季扎最贤。寿梦临死之时,欲立季扎,但季扎坚辞不受。于是寿梦将王位传给诸樊,并约定兄终弟及,必使季扎取得王位。

  诸樊立刻要把王位让给季扎,并说:"这是父王的遗志。"季扎回答道:"父王在世时,我不愿位列东宫,父王归天,我怎么能抢兄长的王位?哥哥若再逼我,我只好出避他国。"诸樊拗不过季扎,只好以父命继位。

  作了吴王的诸樊,心想:我要是活到老才死,按次序传位,传来传去,四弟还能继承王位吗?我得另想办法。于是,他亲自率领吴军攻打楚国,战死在疆场上。大臣们依照寿梦的遗愿,立余祭为吴王。余祭了解兄长的心意,说:"哥哥战死,为的是要把王位尽快传给季扎。"他也亲自率军去攻打越国,打了胜仗,自己却让越国的俘虏刺死了。

  三公子夷昧依次当立,他也不肯登基,坚持让位于季扎,并说季扎访问徐、鲁、郑、卫、晋诸国的时候,各国的君主和大臣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原来,季扎奉吴王余祭之命出聘,在鲁国观乐,品评优长,使鲁人钦服。至齐,与相国晏婴交了朋友。适郑,与相国子产交换衣带作为纪念。及晋,与赵武、韩厥、魏舒相友善。尤其是他访问徐国的举动,更是让世人感动。季扎和徐君会谈的时候,徐君很是羡慕地瞧着他随身佩戴的宝剑。徐君没有明言,但季扎知道他欣赏自己的宝剑。季扎很想送给他,可因为还要访问别的国家,不能没有防身的兵刃,只好作罢。等到季扎完成使命回来,再过徐境的时候,徐君已经死了。季扎到他得坟上去祭奠,临走时解下宝剑,挂在坟前的树上。随从不明白,便问:“徐君已经死了,还送宝剑干什么?”季扎回答道:“贵在心交,我的心里早已答应送给他,怎么能因为人死了就失去信义。”这样一来,夷昧更加敬重季扎,诚意让位。但季扎宁死也不同意,夷昧只好自己作吴王。他采纳季扎的建议,罢兵安民,和好各国,太太平平地作了几年吴王。

  公元前527年,吴王夷昧身患重病。临死时,他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扎接替王位。季扎再度拒绝,并逃到边邑延陵躲藏起来。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遂奉夷昧的嫡长子州于为王,改名僚,称吴王僚。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寿梦的长孙、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公子光认为:按照嫡长子的继承传统,王位当属自己;按照先王传弟不传子的遗嘱,也轮不到夷昧的儿子州于。公子光一心要发动宫廷政变,把王权夺回来。

  公子光不敢贸然行事,因为他清楚对方的实力。王僚不仅有季扎的辅佐,更有胞弟掩余、烛庸执掌兵权,他的儿子庆忌也是吴国著名的勇士。然而,公子光不消极等待。一方面,他极力表现出忠诚于吴王僚,时时处处都在为吴国效命,以巩固自己作为王兄的地位。公元前525年、519年、518年,吴楚三次交战,公子光表现出色,夺得楚国两座城池,赢得朝野一片赞誉,更博得了吴王僚的信任。另一方面,公子光在暗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将来夺取王位而一砖一瓦地铺平道路。他任命心腹被离为市吏,密令被离借在市场任职的方便搜罗奇能异士,以为己用。

  这一天,被离闲游街市,见个赤足破衣、披发垢面的狂人,手持斑竹管箫,吹奏乞食,辨听箫音,凄苦哀惋,细观人相,惊其面貌,恭请茶肆,彼此交谈,十分倾心。被离这一留意,竟为吴国日后称霸中原发现了一个大人才。这个佯狂吹箫的人并非等闲之辈,他便是楚国名臣伍子胥,因其父兄为楚王所杀,逃奔吴国。

  被离与伍子胥的交谈,早有人报知吴王僚,吴王僚召其入见。被离一边使人私报公子光,一边让伍子胥沐浴估衣,同去晋谒。交谈之中,吴王僚为伍子胥的才辨所折服,当即拜为大夫。伍子胥说及父兄冤仇,头发上竖,目眦尽裂,乞请吴王举兵伐楚。吴王僚怜其孝顺,犹豫片刻,答应了他的要求。

  公子光素闻伍子胥的智勇,有心把他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就去见吴王僚,劝他说:“吴楚结怨已久,臣身临作战,难获大胜。如果单纯为子胥兴师,胜则泄匹夫私恨,败则让邦国受辱。伍子胥劝大王攻楚,不是为了我国,而是为了替父兄报仇。大王要打仗,退一步说,也要做好准备,挑选时机,才能马到成功。现在只凭子胥的一句话,就要兴兵出师,大王岂不是为了别人泄愤而不顾社稷荣辱吗?”吴王僚觉得有理,便疏远了伍子胥。

  伍子胥料到公子光入谏必然别有用心,在吴楚交战问题上花费口舌,使吴王改变初衷。他随班入朝,向吴王僚辞职。公子光对吴王僚说:“伍子胥因为大王不肯发兵,所以辞职不干。这种人用之无益,送他几亩地,让他躬耕自养算了。”

  伍子胥辞职后,公子光带着粟米美酒,私下前来拜访。两人各言心志,一个愿意相助夺权,一个允诺兴师复仇。伍子胥借机荐举了壮士专诸。

  专诸是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北)人。伍子胥从楚国逃奔吴国时,在路上遇见专诸与人格斗,怒气冲天,勇不可挡,非常钦佩。不料过了一会儿,专诸听见妻子叫他,竟然俯首帖耳,从命而归。伍子胥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前询问:“你刚才盛怒之下,令人胆战心惊,为什么却对一个弱女子如此顺从?”专诸答道:“你这个人说话怎么这么难听?你看我的相貌,是那种愚蠢不堪的人吗?告诉你,屈服于一人之下,必能凌驾于万人之上!”伍子胥对他的回答十分赞赏,又观察他的相貌,见其口阔目深,熊腰虎背,气度雄伟,知道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侠义之人,临难可以托命,于是与他结为莫逆之交,以备将来之用。

  听了伍子胥的介绍,公子光邀请他一同去探望专诸。专诸见伍子胥同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公子来访,连忙出来迎接。伍子胥为双方引见后,公子光捧出好些金帛作为见面的礼物。专诸坚辞不受。经伍子胥反复劝说,方才接受。就这样,三人成了朋友。公子光见专诸家境贫寒,便经常派人送去粟肉布帛,自己也不时前去问候。专诸对此非常感激,表示愿为差遣,以报答公子光折节相交的知遇之恩。一天,公子光向专诸详细地复述了祖父传弟不传子的遗嘱后说:"兄终弟及,季扎王叔让位,王权宜重归嫡长,嫡长之后,舍我其谁?!王僚贪位恃力,不肯退让,我力弱不足以图大事,欲请壮士相助。"专诸慨然应许,问道:"不知王僚有何嗜好?凡事轻举无功,要杀王僚,得投其所好,顺着他的习性靠近他。否则,王僚防守严密,难于下手,即便下手,也不能作到万无一失。"公子光想了想说:"王僚喜滋味,特爱吃鱼。"于是专诸动身前往太湖,寻找名厨,学习制作鱼炙的手艺。他专心致志地学了三个月,鱼炙的手艺已经十分精湛,便返回都城,待公子光之命。

  投其所好 专诸献鱼刺王僚

  一天,公子光对伍子胥说:“专诸已精鱼味,有什么法子才能接近王僚呢?”伍子胥回答说:“事情不那么简单,公子庆忌时时随侍王侧,掩余,烛庸并握兵权,欲除王僚,先得把这三个人打发出去,方能行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引起对方的警惕。”公子光沉吟半晌,恍然醒悟,使伍子胥暂回田野,耐心等待时机。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太子珍继位,是为楚昭王。伍子胥听到杀父仇人寿终正寝,顿足大哭,为自己不能手刃仇人而泪流不止。一连三夜,他碾转难眠,终于想出一个主意来,急忙找到公子光,对他说:“现在楚平王死了,新王年幼,朝廷里没有忠良之臣,如果此时奏过王僚,乘楚国丧乱之际发兵南伐,他必然同意,我们便可乘机图谋大事。”公子光道:“如果吴王派我为征伐统帅,怎么办呢?”伍子胥早已想好了对策,侃侃对答道:“公子可以说上次征楚时从战车上掉下来扭伤了脚,吴王就再不好派您了。您不出征,吴王肯定要派掩余和烛庸为统帅……”

  公子光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打断了伍子胥的话:“还有庆忌呢?”

  庆忌是吴王僚的长子,筋强骨健,有万夫不挡之勇。据说有一次他命令属下向自己的心窝射箭,没料到一支支飞箭竟然全被他接了下来,令旁观者惊叹不已。公子光对他甚为忌惮。

  伍子胥笑了笑,接着说道:“可以建议王僚派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联络他们一起攻伐楚国。这不是一计而除去三翼吗?王僚之死指日可待了!”公子光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三翼虽去,王叔季扎依然在朝,他岂能容我行篡王位?"

  伍子胥胸有成竹地说:“这一点我也想过了。吴国和晋国刚刚修好,派季扎出使晋国联络感情,同时观察中原各国情况,不是名正言顺吗?王僚好大喜功,并且疏于计谋,必然听从您的建议。待到季扎出使回国,公子的大事已定,难道还能再谈什么废立之事吗?”

  公子光突然下拜,眼含感激的泪水。哽咽着说:“我得先生相助,真乃天赐啊!”

  公子光依计而行,王僚不明底细,欣然听从他的意见,使胞弟掩余、烛庸率师伐楚,季扎聘晋,庆忌纠合郑、卫,四个心腹同日离开都城。王僚身边,只留公子光居国。公子光篡夺王位的计划可以实施了。

  行事之前,专诸回家探望母亲,不言而泣。母亲知道他割舍不下自己,对他说道:"诸儿哭什么呢?难道是公子光想要用你了吗?我们全家受公子恩养,大德当报,忠孝自古就难以两全,你就去吧,不必惦念我。你能成此大事,名垂后世,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专诸听罢,更加悲从中来,依依不舍。母亲说:"我想喝点水,你到河边的清泉舀一点吧。"专诸不敢稍违母命,取回泉水后却不见母亲,惊问妻子,妻子说,母亲说身体困倦,闭门思卧。不要我去打扰。专诸有点疑心,推开窗子进入室内,发现母亲已经自缢身亡。专诸含泪葬母,毅然离家直往公子光府邸。

  四月里的一天,公子光入宫朝见王僚,谈了一会儿国事后,趁兴邀请说:"有庖人从太湖来,新学炙鱼,味道鲜美异常。臣不敢私匿,请大王辱临下舍品尝。"王僚含笑点头。公子光夜伏甲士,大备宴席。伍子胥暗率勇士百人,在外接应。

  次日清晨,王僚入告母亲说:“公子光烹鱼相请,儿臣前去赴宴。”母亲劝阻道:“公子光对你继承王位心怀不满,经常流露出愧恨怨怒之色,此次相请,谅无好意,不如推辞不去。”王僚道:“儿臣为王,已非一载。君臣名分早定,谁还敢有异议!此次赴宴,何惧之有?”话虽这么说,王僚也怕遭到不测,内穿重甲,外罩衮服,自带百名卫士,又陈设师旅,从王宫直到公子光的府门,士卒相望,护卫森严。

  王驾进门,公子光跪拜迎接,君臣相携入席。王僚居中而坐,公子光一侧相陪。王僚的亲信,布满堂阶,举刀的卫士,不离左右。庖人上菜,在庭下被搜身更衣,在卫士交戟的寒光下膝行向前。献馔的庖人,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哪敢仰视。见此情景,王僚心中稍安。

  酒酣之际,公子光佯称足疾,借故离席,进入密室。王僚正吃在兴头上,毫不疑心有变。

  不一会儿,专诸端着一大盘炙鱼出现在庭下,如前搜行。没有发现意外,便许他膝行进奉。那盘中的红色鲤鱼,香气直冲鼻孔,两鳃一张一合,居然活着。王僚的眼睛惊异地看着红鲤鱼,张着嘴,恨不能马上就能吃到嘴。专诸将鱼盘放在王僚的几案上,突然从鱼腹中抽出一支短剑来,猛地向王僚刺去。王僚猝不及防,专诸手势又重,当时刺入铠甲,穿入心脏。吴王僚闷哼一声,倒地身亡。卫士亲信,惊呆之余,一拥而上,刀戟并举。壮士专诸,转眼间便被砍成肉泥。

  堂中顿时大乱,公子光率甲士杀出,伍子胥从外杀入,两下合兵,杀散吴王僚的人众。公子光乘车入朝,伍子胥拥兵护卫,聚集群臣,宣布王僚背约自立的罪行,然后对大家说:“不是我贪图王位,实在是王僚不守先君遗命。光暂居大位,等待王叔季扎返国,就把王位让给他,光愿北面称臣。”事已至此,理由堂皇,诸臣谁敢多言,自去送死?

  王僚被刺杀以后,公子光自立为王,号阖闾。阖闾厚葬专诸,封其子专毅为上卿,拜伍子胥为行人,委以国政,又升被离为大夫。同时散财发粟,赈济穷民百姓,使刚刚经过一场政变动乱的国家很快便安定下来了。

  掩余、烛庸出师不利,被困在楚地潜城一带,听说吴都政变的消息后,扔下部队,扮作小卒,分别逃到徐国和钟吾。但这两个小国不敢得罪吴国,他们又亡命楚国。王僚的长子庆忌在奔赴郑、卫的途中,便听到了父亲被杀的消息,慌忙改道逃命。阖闾派人追杀,庆忌弃车飞奔,隐入山林。追兵追赶不及,集弓矢猛射,庆忌探手接箭,反掷过来,伤了不少人。阖闾命边邑严加防守。

  不久,季扎自晋国出使归来,知道王僚死了,径去墓地,举哀凭吊:“您交付我的使命,我已如愿完成,特来复命。”阖闾也去墓地,以王位相让,说:“这是祖父之意,侄儿不敢忤逆。”季扎叹息着说:“费心谋求,怎能让人。国无废礼,民无废主。能立者即为国主。我若嗣位,早成大典,何必夺侄子王位。”一席话说得阖闾满脸通红,再也说不出话来。季扎守臣位,终以政变为国耻,从此退避延陵,不问政事,后来老死在那里。据说,孔子曾亲题其碑:“有吴延陵季子之墓”。

  苦肉定计 要离破家刺庆忌

  伍子胥见吴国国势日见昌大,于是请求发兵伐楚。阖闾表示,既然你伍子胥帮助我成了大业,我一定帮助你复仇,但我有一个心腹大患,大患不除,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伍子胥当然明白,王僚的弟弟和儿子尚在国外,掩余、烛庸不足为患,惟有庆忌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且性情刚烈,据说正在操练兵马,发誓要灭吴枭其仇人之首。于是,伍子胥便把吴国另一个勇士要离推荐给阖闾。

  要离是伍子胥的至交,又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其人身材瘦弱矮小,但勇武超群,又善于计谋。市井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据说齐国著名的武士椒丘欣也曾遭到他的折辱,甘拜下风。

  当时,椒丘欣作为齐王的使者前往吴国。在渡过淮水的时候,饮马于渡口。掌管渡口的小吏警告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水中有一种怪物,时常出没,害死饮水的马匹。椒丘欣不以为然:“我是天下著名的壮士,什么怪物敢来捣乱?”不料怪物果然出现,把正在饮水的马拖入水中吃掉了。椒丘欣大怒,赤膊挥剑,跳入水中,和那个怪物一连厮杀了好几天,终因气力不支,退回岸上,眼睛被那怪物弄瞎了一只。 到了吴国之后,有一次参加朋友举行的宴会,椒丘欣自持曾与水怪搏斗,傲慢无礼,出口不逊,盛气凌人,弄得来客非常恼火,但又不敢和他较量,只好忍气吞声。当时要离也在场,就坐在椒丘欣的对面,见其如此狂妄,便斥责道:“我听说,勇士之斗,与日月战不变色,与鬼神战不后退,与敌人战不求饶。出生入死,不受侮辱。你与水怪搏斗,不仅丢失了马匹,还弄瞎了一只眼睛,留下残废之身,徒有勇武的虚名。这是壮士的羞耻!你不死在搏斗场上,却偷生而还,苟延残喘,居然还好意思在这里装模作样!”椒丘欣受到这顿辱骂,怒恨交加,决定晚上找要离算帐。

  要离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说:“我今天在宴席之上当众羞辱了椒丘欣。此人怀恨在心。晚间一定会找上门来决斗。请你晚上不要把门关上。”

  夜幕降临之后,椒丘欣来到要离的住处,见大门洞开。毫无防范,便径直闯入内室。只见要离披头散发,卧于床榻之上,丝毫没有惧怕的神色。椒丘欣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手持利剑,厉声问道:“你已经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你可曾知道?”要离答道:“不知道。”椒丘欣道:“你当众羞辱我,这是第一个;回家以后不关紧大门,这是第二个;睡觉时不加守卫,这是第三个。你犯了这三个错误,死了不能怪我!”要离非常镇静地对椒丘欣说:“我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倒是你做了三件亏心事,你知道吗?”椒丘欣声称不知。要离对他说:“我在上千人面前羞辱你,你却不敢当众复仇,此其一;夜至私宅,登堂入室,偷偷摸摸,鬼鬼祟祟,此其二;手持利剑,抓住我的头发,口出狂言,此其三。你做了三件亏心事,反而来恫吓我,是不是太卑鄙了?” 椒丘欣闻言,丢下手中的利剑,惭愧地说:“人们都畏惧我的勇武,不敢正视我一眼。要离居然凌驾于我之上,这才是天下真正的壮士!”此事传开,要离之勇名闻天下。

  阖闾早已知道要离的大名,听伍子胥一说,连忙传令接见。殿堂上,阖闾见要离貌不出众,身材矮小,大失所望。碍于情面,不得不客套几句。要离看出阖闾的心思,大言道:“小民出身草野,身弱无力,一阵大风也许就能把我刮倒。但大王若得公子庆忌,我可以把他杀掉!善杀的人,在智不在力。专诸近王僚,一剑要了命;小民近庆忌,岂有他的活路!”阖闾为他的豪气所动,不禁刮目相看,连忙赐座,亲自把盏。酒后,二人和伍子胥一起研究,制定了一个谋刺庆忌的方案……

  一日早朝,伍子胥哭拜在地,恳请吴王发兵攻楚,说是父兄大仇不报,难能竭力国事,同时推荐要离为大将。阖闾冷笑道:“要离鼠头獐目之辈,给寡人开个心还凑合,让他领兵打仗,岂不令楚人耻笑?况且寡人邦国未靖,不堪兴师。”要离被楚王当众挖苦一通,肺都要气炸了。他实在难以忍受,推开众臣,跃班而出,用右手指着阖闾骂道:“侮辱臣下,好生无礼。不用我倒也罢了,人家伍子胥可是为你立了汗马功劳,你还亲口答应要替他父兄申冤。如今却说了不算,身为一国之君,竟然如此轻诺寡信、忘恩负义,怎作臣下表率!”阖闾闻言大怒,大声喝道:“国家大事,匹夫岂能多言?你敢扬手辱骂寡人,真是大逆不道。来人哪,砍去他的右臂,押进大狱,听候发落!”

  卫士拥上前来,动手举刀,砍下要离的右臂。要离昏倒在地,被押进大狱。他的妻子也受到了牵连,被囚于女牢。伍子胥耷拉着脑袋叹着气,群臣鸦雀无声,哪个敢上前求情?

  过了几天,伍子胥买通狱吏,将要离偷偷放走了。阖闾得知要离逃走,异常愤怒,从狱中提出要离之妻,游行街衢,杀头示众。

  要离逃出吴境,一路哭诉,访得庆忌在卫,便去投奔。庆忌见他少了右臂,问其原委,没说什么就收下了他。不久,心腹从国都探事归报,言及要离妻子已被焚弃街市。要离目中喷火,指天发誓,定要手刃仇人。庆忌壮其语,坦然不疑,问道:“阖闾得伍子胥辅佐,国中大治。我等兵微力薄,何时能泄此胸中怨气?”

  要离答道:“伍子胥帮助阖闾杀君夺位,原打算借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岂知阖闾得位之后,安享富贵,不肯替子胥兴师。伍子胥对此甚为不满,我这次有幸逃脱,全靠他鼎力相助。他曾表示,公子如肯为伍氏报仇,他愿助公子一臂之力。”

  庆忌闻言大喜,立即命人修造战船,训练兵马,着手做伐吴的准备。要离鞍前马后,不辞劳苦,出谋划策,废寝忘食。庆忌倚为心腹 ,十分信任。

  三个月后,兵船舟师准备就绪。庆忌带着大批人马,沿着长江水路,顺流而下,打算偷袭吴国。庆忌坐在船头,要离执矛侍立。船行江心,江面刮起大风。站在上风口的要离,借着风力,突然将长矛刺向庆忌,一下子刺穿了胸膛。庆忌忍痛将要离倒提起来,头朝下浸入水中,提起,浸入,如此三次。要离被呛得半死不活,仍然紧闭着嘴巴,一言不发。接着,庆忌将要离放在自己的腿上,抚弄着他的湿发,笑着说:“你胆敢对我行刺,算得上天下的勇士!”

  左右卫士横剑要杀死要离,庆忌摆手劝阻:“我已经活不成了,再杀了要离,岂不是一日之中连杀两位勇士?你们千万不要加害于他!”说罢,推开要离,拔出身上的长矛,倒地身亡。

  庆忌的卫士遵从遗命,送要离渡江。上岸以后,要离心中突然涌上一阵惆怅。沉吟良久,他方才抬起头来,环顾众人苦笑道:“想不到庆忌如此英雄,竟然死于我这残疾匹夫之手。我杀妻以事吴王,不仁;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不义;欲成名扬世而残身灭家,不智。不仁、不义、不智,有此三种罪孽,我还有什么面目苟活人世!”说罢,抽出宝剑,砍断自己的手足,投江而死。

  舟师将士收拾庆忌、要离尸体,去见阖闾。阖闾见状大喜,重赏降卒,以上卿之礼,安葬要离,使其与专诸的坟墓并列;用公子之礼葬庆忌于王僚墓侧。不久,又派兵袭杀掩余、烛庸,彻底清除了威胁王位的内患。

  王位巩固以后,阖闾采纳吴子胥的“三军继之”的策略,频繁骚扰楚军,使其疲于奔命。柏举之役后,吴军五战五捷入郢都。吴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终报父兄大仇。

  阖闾开疆拓土,为其子夫差北上称霸奠定了基础,也给吴国伏下了宗庙断祀的危机。公元前473年,吴国为越王勾践所灭。此时,据阖闾去世仅仅隔了二十三年。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