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古诗文备考(九上)

2013-02-28 03:59:56 中考语文

  不管你是否准备充分,2013年的一模就这样步履匆匆地来了又去了。一模过去了,中考还会远吗?面对一模成绩,特别是语文,难免会有些同学焦虑不安,并波及家长。但是焦虑不安于事无补,于己有害,所以一模之后的中考复习,最先要准备的是良好的心态,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

  在下一阶段高效复习。

  古诗文记忆和默写要熟练与准确

  中考试卷默写部分一般来说是既有给上句默下句,也有给下句默上句。这就要求考生要对古诗文背诵篇目熟练记忆,特别是给下句默写上句,属于逆向背诵,如果不熟练,往往出现卡壳现象。默写六道小题中,有两小题出自古文,所以不管篇幅长短,凡是要默写的内容都必须准确记忆,特别要注意关键字、易混字。比如浦东一模试卷中的两个默写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和“泉香而酒洌”中,“零”和“洌”的错误率就比较高。究其原因应当是对这两个字的意思还不完全理解,前者是“花草树木凋落”,有“凋零”之意;后者是“清澈”,引申义是指酒的“清醇”,所以不能写成“冽”(寒冷之意)。

  复习建议:一、理解每一个诗句的含义。二、熟练背诵,反复多次。三、默写并做好订正。四、整理默写中常出错的字句,重点记忆。

  34.《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5.《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3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1.《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关链接: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上册)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下册)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上册)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下册)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上册)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下册)

  相关链接:

  《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语文 中考作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政治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历史 中考生物 中考地理 中考英语作文 中考网址 中考时间
中考报名 中考资源 志愿填报 录取查询 中考成绩查询 分数线 心理辅导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如何短期背诵古诗文?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2020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古诗文默写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2020中考语文:如何巧妙借鉴古诗文?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文默写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2020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练习技巧

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