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数栏目,提供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

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数相关的实用资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

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数相关的实用资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用具:主题图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

  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

  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用具:主题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

  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板书:(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运 算 定 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数学教案人教版 数学教案四年级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出错就需要制作一份合理的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

  学习纸“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魔术)

  1.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

  2.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

  (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

  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0,有100个1/1000,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三个长度是一样的,都是以“米”为单位,我们就可以把数抽象...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