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平均数教学设计栏目,提供与平均数教学设计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平均数教学设计9篇

平均数教学设计

  每位老师都离不开教案。教案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我猜您正在寻找教案的范本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平均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平均数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推测。

  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三、教学难点: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产生平均数的必要性。

  同学们平时喜欢打球吗?前些天,二(3)班有5名男生,4名女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投篮比赛。说到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情况。

  出示两幅统计图: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球情况统计图。(0表示投中一个)

  A、观察统计图,根据比赛情况,你认为哪队的投球水平高一些?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比总数——每队总人数不相同,不公平

  比最多的——个人水平,不是整队水平

  B、到底怎样比才公平地体现两队的实力(投球水平)呢?

  (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实际就是每队队员投球的平均数

  揭题板书——认识平均数

  2、认识平均数

  刚才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算出每队队员的投球平均数,能帮我们评判输赢。那怎样才能求出两队投球的平均数呢?

  A、同桌合作完成

  a、利用手中的作业纸,不用箭头在图上移一移,也可以动笔算一算,求出两队的平均数。b、再比一比,哪队赢了?

  B、反馈:哪队赢了?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来的?

  a、移一移,学生板演,其他生观察:在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每人投球个数变了

  每队的总个数不变

  (每队内部的个数调整,不影响整个队的实力)

  像这种在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使每人投球个数相同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刚才同学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了男生队投球的平均数是5,女生队投球的平均数是6,从而认为女生队投球的实力比男生队强一些。

  还有别的方法吗?

  C、算一算,(7+3+5+9)/4=6(个) (4+7+5+4+5)/5=5(个)

  (1)、算式中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2)、比较平均数,谁赢了?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当数字比较小又接近的时候我们用移多补少更简便,

  当数字比较大而复杂的时候我们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刚才在评判了两队的输赢...

与平均数教学设计相关的实用资料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通用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

  2、指导学生试算,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例2水杯挂图、小黑板、卡片若干、长方体积木16块。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用卡片出示)

  (38+52)3(7620)7

  说出205表示的意义。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通过此题,使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结果是每杯水的实际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上题这样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这样的说法,例如:火车提速后,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91分,某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都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平均数怎样求呢?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体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水面高度同样高时水面的高度值。

  (4)、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图的上半部,问:怎样做才能使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样高,而得到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

  (5)、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

与平均数教学设计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