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品就像是一本给我们提供精神粮食的好书。那么,在撰写作品读后感时,有哪些小窍门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毛泽东传读后感”的秘诀。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1)
这次我选择读的是罗斯.特里尔版本的《毛泽东传》,虽未全部读完这本略厚的传记,我已经从这本书中认识到一个和以往不一样的毛泽东。这本书从毛泽东的出生说起一直说到新中国成立,这漫漫长路,看似短短几十年,却是不平凡的一生。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生活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因其父亲擅长精打细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在毛泽东的记忆里他的父亲却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甚至后来在回忆中说他这辈子第一个斗争的资本家就是他父亲。
在整本书的开篇就描写了这样一幕场景“父子俩刚刚在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父亲当着满屋子客人的面骂他懒而无用,泽东顶撞了父亲,然后跑出家门。他的父母出来追他,客人们茫然地跟着他。
毛泽东跑到池塘边停了下来,声称如果父亲再靠近一点,他就会跳下去。”或许从那时开始,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骨子里流淌着一股不属于那个封建时代的血液,名为叛逆。
在毛泽东,山区人民的特点是:淳朴朴实,反抗精神,绿色英雄的浪漫主义。也有平原人的禀赋:热爱读书、良好的组织能力、关心世事,因他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这些不凡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小时候,毛泽东就非常爱看书,常和他的同学们在上课时偷读一些大多是描写战争或反叛的书,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有次他父亲要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在韶山,这些书最能丰富毛泽东的精神世界。
所以说,多看书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的眼界都是有限的,封闭的知识只会让自己的心灵世界越发匮乏,困于一方小天地做个井底之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来毛泽东找到一本描写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的小册子,他记得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在他回忆这个小册子对他的影响时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这本具有改良思想的书就是《盛世危言》,它让泽东深信:为了中国,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于是,他开始走出韶山,用私底下攒的钱离家出走。在他独自在外闯荡的那段时间里,也曾过着穷困的流浪生活,但“表面上看来优柔寡断的这个流浪者,实际上似乎正在孕育着一种新的世界观。”而后来的一项项传奇事迹都说明了这个当时穷困潦倒的少年即将为中国带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后来,毛泽东去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家里也同意了毛泽东的选择并给他寄来了钱,那个听凭兴趣、率意而为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第一师范,毛泽东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教学兴趣主要来自道德哲学和报纸,这是他一生的两大爱好。
而相对于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都不敢说我是个爱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更关心的是小我,而非大我。所以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令我最为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或许也只有那个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成为像毛泽东那样的英雄,但是,现在的中国正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