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性格 人物 揭示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一篇好的文艺作品,总是以其真、善、美的魅力令人折服。我读《石匠李》(作者周鹤生),就有这样的感觉。
小说虽然没有奇巧的完整故事,也没有曲折的人生遭际,甚至连篇幅也很短,仅九百个字。但是,作者将李石匠——这个“双耳被敌人的大炮震聋”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将近四十年的人生长河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踏过的坎坎坷坷进行了浓缩。作品以凝练的笔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憎爱分明的形象及其真、善、美的人格。
当李石匠“手里捏着个荣誉本本”回乡时,“乡长让他守乡政府大门,吃口官粮”,他却摇摇头,上山学石雕,做了“神手雕的关门弟子”。“每到北风紧时,乡长的老伴儿会颤抖着双小脚艰难地上山,给石匠加条破棉絮。他们把石匠李当成自家孩呢。”老乡长对李石匠关怀备至,李石匠对老乡长也是一往情深。那一年,“老乡长被捆着双手挨批斗,李石匠咆哮着冲上去背起老乡长一口气冲上山,他把石片片垒在门边,要和胆敢上山的人拼命呢。”当新乡长派人拿着钱上山请李石匠下山办石雕厂时,“石匠见了哇哇叫着把他赶跑”,而当“老乡长知道了,挺起精神让人用滑竿抬他上山,石匠见到他没打一个顿,卷起工具随他下山。”李石匠就是这样,以其真情,还人情真。同样,李石匠与他师傅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师傅死后,“李石匠哭红了双眼,七天七夜为师傅雕了一方清山凹空前绝后的青石巨碑”,自己死后,也“埋在神手雕墓旁边”。师傅死后,李石匠下山“给乡亲们凿磨、铣牲口槽和辘轳”,为乡亲们干活,他从不收钱。
李石匠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他“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从他对老乡长的“感恩”,对师傅的“报答”,对乡亲们的“还愿”中可以看出来。也许有人会对这种传统的“报恩”思想报有异议,而我却以为,正是由于这种朴素的情感,构成了李石匠与他周围人的那种水乳交融的诚挚关系,也才使其性格之美得到了升华。试想,在有些人的“权钱交易”愈演愈烈,有些人“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时候,李石匠这种“报恩”情感的砝码,份量会轻吗?
附小说:《石匠李》
李石匠年轻时不是石匠,抗美援朝结束回清山凹时,手里捏着个荣誉本本,他的双耳被敌人的大炮震聋。乡长让他守乡政府的大门,吃口官粮,他摇摇头。奔上南宫庙边,冲神手雕磕三个响头,提上布兜当上神手雕的关门弟子。或许双耳的灵性转移到双手上,没两年他就掏尽了师傅的技艺。满师该走了师傅举起钢凿赶他走,他竟然横着脑袋迎凿撞上去,吓得师傅忙缩回握凿的手,引得师徒俩哈哈大笑。那天师徒俩去大青山采石,一块滚石让师傅命归九泉,李石匠哭红了双眼,七天七夜为师傅雕了一方清山凹空前绝后的青石巨碑。
李石匠从此下山,展转凹子前后给乡亲们凿磨、铣牲口槽和辘轳,渴了哪家都有他喝的水,饥了,转谁家也没少了他吃的。石匠干活不用喊,喊了他也听不见。四五百户的大凹子谁家磨钝了,臼该换了,他心中有底呢。他干活不收钱,10分工才几分钱的乡亲们拿不出钱。该他的残废金老乡长撵屁股塞进他口袋,他又掏出扔地下,气得乡长骂“聋子缺心眼”。倒是给他的衣服,石匠毫不客气地拿回庙边。每到北风紧时乡长的老伴儿会颤抖着双小脚艰难地上山,给石匠加条破棉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