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论语手抄报栏目,提供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论语手抄报内容

论语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经典诵读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要画关于论语的手抄报当然少不了文字内容,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论语的语录和其中的故事供您参考。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论语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第九章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老师讲授的学问,如果没有搞明白,非常担心老师讲授新的东西。

  对古文不是很了解的朋友需要注意两个“有”字不同的含义,前面一个与现在的含义同,后面一个同“又”。

  杨伯峻先生这样翻译这一章: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钱穆先生的意见跟他差不多:子路听到一项道理,若未能即行,便像怕再听到别一项。

  将“未之能行”理解为没有去践行似乎不怎么恰当,因为孔子传述的东西,有许多不是马上能践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时机,比如许多制度上的东西,怎么去践行?即便是做了官,还有一个“思不出其位”的问题。所以,“未之能行”理解为“还没有着手去研究、没有搞清楚”这一类的意思比较恰当。

  这种心理,即便放到现在也一样,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功课没有搞清楚,新功课又开始了,非常着急。

  泰伯篇有这样一章,是孔子论述学习的,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与子路,一个说,一个行,师徒二人言行相合,可以作这一章完美的注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又称仲叔圉,是卫国的大夫,“文”是他死后的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前面讲过一个关于孔文子的故事,这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比较有心胸,也知大体。

  在宪问篇有一章,也涉及到孔文子: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跟季康子一起聊天,说起卫灵公无道的事情,季康子问:既然这样,他为什么没有失去国家?孔子说:他用孔文子负责接待宾客,用祝鮀负责管理宗庙事务,用王孙贾负责军事事务,这样做,怎么能失国呢?

  季康子与孔子这段对话中,透露了两点信息:1,其时的国君并不是铁饭碗,不好好干,也会失去工作,而且下场还往往比较悲惨。2、孔文子等人都是卫国一等一的人才。在过去说到这种人的时候,不但指他们有能力,也得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支撑。

  从子贡问孔子的话里可以知道,“文”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谥号,不到一定的程度是得不到的,历史上但凡谥号中有“文”的人,都做过一些说得过去的比较不错的事情。古人一向比较认真,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丝毫不肯含糊。到汉武帝死的时候,还有人因为汉武帝的谥号入狱,他们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折腾得民不聊生,不该享受那么好的谥号。

  孔子告诉子贡:孔文子勤勉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谥他为文。

  敏和好学是两回事情,敏通常指对事情比较敏感,反映迅捷。有了政事马上处理,不积压,有了不懂的问题马上向人请教,都可以算得上敏;好学指对自己所不懂的事情而言;不耻下问指求学的方式与态度。

  勤勉于事,又肯学习,不但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也能方向身架,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种人自然没得说了,被谥为文非常正常。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

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手抄报内容

论语手抄报图片

论语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经典诵读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图片

  论语是一部在全世界都甚有影响的著作,同学们画关于论语的手抄报也许心生敬畏。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论语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论语手抄报图片(一)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图片(二)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图片(三)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论语中的故事—第八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先生的文章我们都听过。夫子关于天性和天道方面的言论,我们很少听到。

  文章:指与礼乐制度相关的学问,诸如礼乐史书一类。性:人之性。天道:古人有效天法地的思想,认为制度是先人仿效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比礼乐制度更本质的就是天道。而天道领悟起来确实非常难,如果感兴趣的,可以去看老子的《道德经》,那里面说的多是天道。

  所谓不可得而闻并不是孔子不谈或者不懂,而是很少论及。虽然很少论及,比如那句著名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但是性,还是性之源,是最基本的人性,但是《论语》中并没有载录,西方到了中世纪之后才明确提出类似的理念。

  一、《论语》中有二章有关人性的记载,第一章在季氏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小学生手抄报

国学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经典诵读手抄报
国学论语手抄报

  画论语手抄报应考虑整张作品的布局,在选好主题和材料后,才动笔而不是想到那做到哪。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关于论语的手抄报,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国学论语手抄报(一)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国学论语手抄报(二)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国学论语手抄报(三)

论语手抄报

  【冉求的故事】

  冉求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前文中我们已经多次和他打过照面:他和备受夫子鼓励的冉雍同宗;他曾力荐樊须担当重任,在抗击齐军侵鲁的战斗中大获全胜;他曾和仲由、公西赤、曾点一起,在夫子面前谈论治国安邦的理想;当公西赤出使齐国时,他多次为大使的母亲申请粮食补贴;当鲁大夫孟武伯视察夫子的人才库时,他和仲由、公西赤同学一起得到了孔老师的极力举荐。现在,就让我们正式认识一下这位在“孔门十哲”中排名第七,位列大名鼎鼎的子路之前的重量级人物。

  一、长于政事

  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鲁国人,和孔老师同乡,比孔老师小二十九岁。他在《论语》中出镜16次,是个戏份较足的角色。在学生时代,他很受老师的器重,是老师眼里的长于政事且多才多艺的优等生。《论语》中曾四次记录了孔老师对他政治才干的肯定。

  第一次是在《公冶长》篇中。当时鲁大夫孟武伯造访孔子学院,他想招募德才兼备的贤人。可能来访之前已经做过一些初步调研,所以他点名要了解仲由、冉求、公西赤三位同学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才干。孔老师对冉有的推荐词是“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这里,老师明确地指出冉有同学完全可以为国家管理一个拥有一千户人家的县城,或者去做一个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封地的总管。...

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经典诵读手抄报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画论语手抄报需要认真地理解孔子这个人,认真地读一遍论语这部作品。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关于论语的手抄报,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一)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二)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三)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四)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五)

关于论语的手抄报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

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手抄报图片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

  论语作为儒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无可估量,同学们画论语手抄报应该知晓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论语手抄报,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论语手抄报(一)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二)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三)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四)

论语手抄报

  论语手抄报(五)

论语手抄报

  yuē rén yìlǐ zhì xìncǐ wǔ chángbù róng wěn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ì suǒ shēngyǒu cǎo mùcǐ zhí wùbiàn shuǐ lù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y...

与论语手抄报相关的手抄报内容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