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应该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学科能力为目标、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将历史知识、史学观点、史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二)、命题趋势:
1非选择题命题重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命题视角多变,视野较开阔,在能力立意上引导教学从死记硬背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具有明显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考生运用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向。
2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不直接考查知识再认与再现,而是对建立在基础知识铺垫下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3紧扣《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不脱离中学历史教材重点讲述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围绕基本能力,注重材料的选择和问题设计,注重挖掘试题立意、创设问题情景,突出体现了既与现实问题、社会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又关注了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
知识考查突出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彰显“三基”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同时,重视 “五新” 创设与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视角、新课题”),体现出 “五个考查趋向”(情景创设趋向、反映现实趋向、目标立意趋向、史学范式趋向、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趋向 )
(三)、新课程命题总体特点:
命题原则:立足学科知识•突出学科能力体现人文素养
价值取向:凸显课程观念•关注学科前沿树立历史意识
呈现方式:呈现新的材料•设置新的情景•着眼新的视角
(四)、高考考什么
1. 考查主干知识(如何确定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1)从地位看:主干知识是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的知识;
2)从作用看:主干知识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知识;
3)从教材内容看:主干知识是教材重点阐述、详细分析的知识;
4)从《课程标准》看:主干知识应是《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知识;
5)从高考看:主干知识应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属于当年考试范围的知识。
2. 依据课程标准,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课程知识。
3. 由注重知识的广度向注重知识的深度转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
(1)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能力。
(4)历史探究思维能力。
(5)获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