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高考重庆卷作文点评栏目,提供与2014高考重庆卷作文点评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高考重庆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 2014高考作文点评 2014高考重庆作文点评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赌博,则难免颓废,若说高考是一场力量与机智的决斗则失于粗野,倘冠之以情人之间的幽会确有几分诗意。高考作为人生中一大关口,决定着无数人的人生。自己用拼搏赢的人生,才是真的活得漂亮。出国留学网为广大考生提供2014高考重庆作文点评,供考生参考,请大家密切关注本站高考资讯更新。

  2014高考重庆作文点评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7日中午揭晓,作文题目《租房》以一位老人拒绝把房子租给将碎玻璃放进垃圾袋里随意丢弃的游客为材料,要求考生作文。教育界专家称这个作文题目具有多元化含义,体现了一种价值引导。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内容如下: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题目要求考生就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董小玉认为,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诸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

  譬如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董小玉认为,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包括6个大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古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其中古代文阅读选择了清代散曲,具有新颖性。

  重庆育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琪表示,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精神,贴近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试卷格...

与2014高考重庆卷作文点评相关的高考作文

2014全国卷Ⅰ高考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 2014高考作文点评 2014全国卷Ⅰ高考作文点评

  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平日从严,高考坦然。要相信平时的辛苦和汗水是高考成功的保障,没有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挫折和艰难的堆砌。出国留学网温馨提示,在高考考后,我站提供 2014全国卷Ⅰ高考作文点评,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本站首页的实时更新。

  2014全国卷Ⅰ高考作文点评

  2014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围绕高考话题的热点讨论还在上演,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今年高考作文。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作文题目接近生活、考验考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搜狐教育携手多位名家对各地作文题目进行热辣点评,从命题水平、应试技巧、语言功底等各个方面各抒己见。

  2014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项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作文。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推荐阅读:高考作文题目

  推荐阅读:2014高考作文点评汇总

  推荐阅读:2014年全国各地各科高考真题及答案

...

与2014高考重庆卷作文点评相关的高考作文

微博点评2012高考作文题:重庆卷

重庆 高考
2012年高考已拉开大幕,7日中午,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两位语文名师刘纯老师和王乃中老师第一时间在微博独家 点评了本年度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说明了其破题立意的角度及升华方向,并结合往年题目说明了高考作文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下为2012重庆卷高考语文作文点评微博内容汇总:

  重庆卷:【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由于题目信息不全,不知道究竟是要求我们“自选角度”还是“结合材料总结”,因此无法确定地判断立意角度的自由度有多大。从门卫的角度,可以写“善于观察日常、善于思考”,这也恰恰是高考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人情味”这个角度来提炼,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颇可以从“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此外,从被关在冷库里的人的角度也可以提炼出立意重点,颇具佛家意味的“种昔日因得今日果”,往日的微小善意,日积月累之下,亦可以变成今日的救命稻草,这是无心之善,但冥冥中自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可以大做文章。而比较稳妥的选择是从后者也即是被关者的角度来看,因为它明显更符合“整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事情。(王乃中)

...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点评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点评

  六月的高考是全国瞩目的一次考试,这次的高考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决定未来的一次考试,因此,在考试过后,很多考生都想核对一下答案,好做到心中有数。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点评,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点评:碎的是玻璃,不碎的是责任

  材料丰厚,富有深意。“文似看山不喜平”,今年的材料作文可谓一波三折,情节跌宕,有波澜、有起伏。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打算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则友善地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结尾处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让人深受触动。

  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诸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这一材料有叙述、有对话、有起伏,有冲突,易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真话、说实话,利于考察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意蕴丰富,立意深远。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这一作文可以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敬业的做人准则,启示我们修德明辨,将关爱化作言行,将责任注入品质、将原则铭记心扉、将道德提升为境界。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推荐阅读:2014高考作文点评汇总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解析 高考作文点评

  高考的独木桥不是你一个人在渡过!出国留学网为你精选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做你背后的参谋,帮助你分析每一道题目的得分利弊,让失分不再冤枉!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

  试题内容: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设计思路: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2017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解析 高考作文点评

  高考后不要迷茫,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带来2017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为你扫清迷雾认清考点,不再为盲目失分而烦恼。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更新高考成绩,请各位考生及家长密切关注页面更新,祝大家的高考之路顺畅无阻。

  2017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

  试题内容: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设计思路: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1.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2.立意角度丰富。“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3.富有思辨性。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要写出深度与个性,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辨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解析 高考作文点评

  高考的魅力在于努力的奋斗,在于你用汗水浇灌了自己的前途,在于你战斗每分每秒。xx高考频道考后为你首发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点评,并为你附上答案解析,一旦高考真题及答案发布,将在此表页的头条显示,请记住按ctrl+F5进行刷新。

  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点评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设计思路:

  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2017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解析 高考作文点评

  自古天道酬勤,有恒乃成,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了,各位高考生肯定会关心自己考的怎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大家送来及时雨,首发2017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最后小编祝广大2017年高考考生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

  2017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专家评析: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