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一通俗易懂、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明朝的历史。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快乐假期开始,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又开始了我的明朝之旅。这几天读了由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的第三部,让我对明朝又有了新的认知。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有三个:土木堡之变、于谦救明朝、夺门之变。
首先是土木堡之变讲了我最憎恨的人——太监王振。历史上有多少太监乱政,而明朝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就是明朝的第一个专权太监。他夺得了皇帝朱祁镇的信任,飞扬跋扈,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让自己名垂青史,不顾群臣反对,带领皇帝亲证,在他的“英明”统帅上,结果可想而知,王振完败,几万大军全埋在了土木堡,王振也被自己人打死,皇帝也被捉走!奸臣的私利、私欲导致了自己毙命,死有余辜,但他却让数万大军为他陪葬,岂不让人痛惜!
然后就是我最敬佩的智者——于谦。他在明朝最危难时,用自己冷静的头脑,非凡的智慧,与众大将一起,守卫城门,成功保卫了京城。于谦,改变了明朝的历史,在明朝灭亡之际,留下了一抹希望,让后人所敬仰。
最后是夺门之变,也是我最悲痛、愤恨的章节,讲述了奸臣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人胡造谎言诬陷于谦,朱祁镇信以为真,处死大英雄于谦。这三个人欺骗皇上,借刀杀人,换来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我也深深感悟到——自私竟如此可怕。最后李贤通过重重困难,终于还于谦一个清白,将那三个奸臣全部处死。这样的结局,我也深感欣慰。
我敬佩于谦,多亏了他,在明朝灭亡之时站了出来,救国家于水生火热之中,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篇二: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薄雾在梦境中散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辨。耳边传来古老的钟磬之音,辉煌的大明王朝展现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城内,宁静安详,静谧幽深。深宫大院尽处,只传来一串沉重的脚步声。他——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纵是一国之君,然而走近他,却不难体会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与不尽。
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先兄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财色酒气全无。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走向灭亡。先兄的昏庸执政,使崇祯面对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此时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矛盾啊!大势已去,他却能让国家坚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实则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勇敢与胆怯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并为国家的长久付出了心血,虽死,则无憾矣!面对这样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祯皇帝显赫的权力背后,却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奸臣的满口胡言,使他受尽排挤、压迫和虐待,也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终于在登基的那一刻冲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奸臣,使朝代焕然一新。国家统一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却被他自己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同情。杀死袁崇焕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以至国家再也没能力与清兵抗衡。如果历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处决袁崇焕的指令。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做着这个美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