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上海财大栏目,提供与上海财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上海大学经济学2013年考研心路历程

上海财大 经济学考研 历程 经验

  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就立志若考上一定写一篇文章记录这一路的点滴同时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经验。离公布录取名单已经过去3周左右了,这几天一直到处跑。今天才安下心来打算写点东西算是纪念我这一年的考研光阴。
 
  一、先说下今年的录取情况
 
  金融录取12个,产经录取14个,国贸录取15个,区经录取4个,统计录取9个,国际商务专硕录取16个,金融专硕录取21个,人口资源环境录取3个,西方经济学录取3个,劳经录取2个。
 
  应用经济学(金融,产经,国贸,区经)中计划招生53个,其中推免18个,按说应该再招35个,实际招了45个,可见是扩招了。我是考取国贸的,今年国贸让人很惊喜,参加复试的全被录取了,这真是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其中一志愿11个,调剂了4个,全部录取。)不过产经据说很惨,调剂了很多而且刷人很严重。今年的复试线也出乎意料,金融350,劳经351,区经346,而产经则爆冷340,和国贸,世经,西经一个分数线。

 
  想说的太多了,未免有些杂乱无章,希望大家别见笑。
 
  二、关于自己
 
  我本科是个不太好的二本,并且是学工科的,我们学校每年考上研究生的也并不多,我跨考是因为受了我一个师哥的影响,他12年跨经济考湖大以410+的高分录取,这给了我们小辈们很大的勇气,并且我学工科不开窍,所以决定跨考经济。
 
  其实不怕大家见笑,我刚一开始眼光很高,只认定985,曾一度想报考天大和山大,后来综合各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上大,首先上大是211,其次在上海,偶想见识一下国际性的大都市。
 
  我开始准备的时候是12年的3月份,那时还没选定学校,就先准备了数学和英语,专业课则是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刚开始效率很低,虽然一天都在图书馆,但是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一直到了5月底时才确定考上大,又着急的从网上买了陈宪的书和习题册。陈的书偏简单,看过高的书后感觉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先看下高的书打底,我就是看陈的书上遇到不太清晰的就再看一下高的书,立刻豁然开朗。然后又一直吊儿郎当的混到了7月底,那时送走了大四的学长学姐,又忙完期末考试,才最终闲下来。对了,补充一句,关于翘课去图书馆学,若本科就是经济类的我觉得最好不要翘,若本科非经济类的,有条件的话就翘课去图书馆学吧。前提是你得保证老师不给你挂科。
 
  至于奖学金之类的,我认为考上研究生比几千元的奖励更值钱吧。鱼和熊掌必须舍弃一样。
 
  我当时是选择性的翘课,就是有时候去上课,我也会偷偷拿着专业课的书在下面看。我建议大家暑假不要回家,就在学校学最好,因为这一个暑假至关重要,虽然很热很难熬但是也要坚持下来,我曾经连续5天上考研班然后热晕厥,也曾经暑假期间在空无几人的校园里和同伴孤苦散心,哎,别人都回家了你却只能吃着难吃的盒饭,天天冒着烈日奔波在考研班与教室还有只剩自己一人的宿舍之间,那种落差很难受。
 
  而且考研期间我的视力骤降,也在11月份时因为压力过大而疯狂爆痘。还一个人在楼梯间因为想家偷偷抹泪,因为疯狂背书导致嗓子说不出话来,不过现在回头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与上海财大相关的考研专业

上海财大海外引才:双轨并行 在宽严之间寻平衡

教师 上海 期刊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上海财大海外引才:双轨并行 在宽严之间寻平衡》1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6年前,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推“常任轨”(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海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以探索接轨国际师资管理模式。

日前,6年一考的成绩单揭晓。当年首批引进的8位“常任轨”教师经过终期考核,3位获常任教职,2位延聘, 1位缓考,2位被终止“常任轨”合同。另有1位未满6年试用期的教师,因表现突出被提前授予“常任轨”教师常任教职。

6年要大考

时间回到6年前,2005年,上海财大开始批量引进海归博士,借鉴北美著名大学师资管理模式,首推“常任轨”教师管理制度。学校规定:海归博士进入“常任轨”,一般都有不超过6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学校对其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进行全面考核,最后的考核结果将决定其能否获得常任教职。

其中很重要的考核因素是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常任轨”教师每人至少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其中包括诸如《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人》等顶尖经济学学术刊物的论文一篇。

“4位教师经受住了严格的考验,说明我们的探索有了成效。”考核结果揭晓后,上海财大副校长周仲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看看此次获得常任教职的4位教师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就能掂出周仲飞这句话中“严格考验”的分量。

经济学院的孙宁教授在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在其他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篇,于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院的陈庆池教授有2篇论文在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另有3篇在其他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于2009年入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经济学院的周亚虹副教授在经济学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在其他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篇,于2009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会计学院的靳庆鲁副教授在会计学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另有多篇在其他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

压力之外有动力

考核如此严格,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压力之外,也有动力。“虽然压力大,但因为机制透明,有奔头,所以压力也是动力”,靳庆鲁的这番话是他的切身体会。

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来上海财大的前三年,一篇论文都没发表,不仅学校依然加以鼓励,校长、院长也没有“给脸色”。第四年开始,靳庆鲁厚积薄发,发表了高质量论文,第六年在会计学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

“严格管理和宽松氛围并举,让教师有压力也有动力。”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没有形成国际化的同行专家评审规范的背景下,必须通过硬性的高质量学术标准来确立发展方向。否则,即便是优秀的海归教师引进后也会逐渐被“同化”。

有媒体评价认为,在我国高校,海外引进人才待遇普遍优于原有教师,如何使其更好地助力学校科研、教学发展,相关考核的尺度把握亟待探索。上海财大推行“常任轨”管理模式,便是意在寻找宽松成长环境与严格考核指标之间的平衡。

“国际轨”和“国内轨”并行

6年来,上海财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考评办法,“常任轨”教师管理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型。周仲飞指出,“常任轨”教师管理制度的推行对学校整个人事制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

与上海财大相关的新闻资讯

上海财大推“常任轨”制 宽严结合引进海外人才

教师 上海 海外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上海财大推“常任轨”制 宽严结合引进海外人才》12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

2005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推“常任轨”海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探索接轨国际的师资管理模式。今年,首批引进的9位“常任轨”教师试用期满。上海财大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终期考核,其中4位获得常任教职,两位教师延聘,1位教师缓考,两位教师被解聘。

6年一“大考”,并非走走过场,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的“上财实践”,也是我国高校近年来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得失的一次检验。

严与宽的辩证法

考核结果一公布,副校长周仲飞松了口气:“4位教师经受住了严格的考验,说明我们的探索有了成效。”

“常任轨”制是上海财大借鉴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设立的。周仲飞介绍,学校为此制定了作为晋升依据的国际高水平期刊分级目录,同时注重学术软环境的打造,为海外人才在国内大学做出世界级的成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据了解,对纳入“常任轨”制管理的海归教师,学院每年会对其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试用期第3年期中考核,进行第一轮“筛选”。通过的将在第6年接受全面考核。其中很重要的考核因素是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国际学术期刊至少发表4篇论文,其中包括诸如《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人》等顶尖经济学学术刊物的论文一篇。而获得常任教职的教师,学校将保障其退休之前,在岗收入不低于获得常任教职之前,鼓励他们做出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

“严格管理和宽松氛围并举,让教师有压力也有动力。”在田国强看来,在没有形成国际化的同行专家评审规范的背景下,必须通过硬性的高质量学术标准来确立发展方向。否则,即便是优秀的海归教师引进后也会逐渐被“同化”。

给他们六年的成长期

“常任轨”的引入,给上海财大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外来的和尚到底能不能念好经?大家都在看。

此次获得“常任教职”的会计学院教师靳庆鲁坦言,“常任轨”教师“压力很大”。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来财大的前3年一篇论文都没发表,可学校依然加以鼓励。校长、院长没有“给脸色”,他自己倒憋着一股劲,被子铺盖都搬进了办公室。第4年开始,越来越多高质量论文得以发表,第6年在会计学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

上海财大给海归青年人才6年的成长期,让他们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大展拳脚,施展才华。此次通过考核的优秀教师陈庆池和周亚虹,前者学术成果丰硕,2009年入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后者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还连续两年当选上海财大教书育人十佳标兵。

据了解,2005年至今,共有120名海归青年人才加入“常任轨”,海外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近年来,学校在世界一流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发表量居全国首位,海归教师和国内教师携手,在国家级课题立项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周仲飞表示,从今年开始,将有更多的“常任轨”教师通过努力获得常任教职。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打造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平台和集聚高地。

做好一片试验田

2010年,上海财大的“常任轨”探索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开放竞争环境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落户高校...

与上海财大相关的新闻资讯

上海财大SQA HND项目:七成毕业生英国读硕士

英国 上海

近日,记者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获悉,开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 HND)至今,出国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七成以上已就读或申请英国的硕士研究生。虽然这些学生当年高考成绩并不十分理想,但通过HND这条留学“绿色通道”,他们不仅比昔日的同窗提前两年取得硕士文凭,而且比直接出国留学至少节省了40万元。今年,“受益”于金融危机,既经济又稳妥的“国内留学”项目HND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格外青睐,在上财大国际教育学院,甚至有考生高考刚结束就跑来“占座”。

现场:金融危机促“经济型”留学升温

“HND项目在国内一年的学费才2万多元,仅相当于国外学费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及国内民办高校的收费,而学生却可以拿到英国高等教育文凭,之后到英国几十所合作高校深造,一年就可以拿到本科学历,两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即使不出国,凭借过硬的技能、纯正的外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不用为找工作发愁。”都说“久病成医”,为女儿升学操碎心的张妈妈如今俨然已经成为升学专家,不过在“三本”、复读、出国留学等出路中,最终她为女儿选中了“中间路线”——到上财大读HND。

张妈妈不否认,“投入产出比”是她为女儿选择出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费上涨了10%到40%;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涨幅涨了在5%-10%;即便是亚洲的新加坡公立学校明年学费也要上涨20%-30%。出国读四年本科,最少也得六七十万,如果将来就业不理想,这笔巨额投资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赚回来!”不过,现在她有点儿担心的是,虽然女儿的成绩符合免笔试(高考成绩达到当地本科线,英语单科成绩100分以上),但是近两年上财的生源越来越火,其他开办HND项目的学校英语单科90分以上就可以免试录取,而在上财,这只是报名的“门槛”,因此不知是否能够被最理想的“国际理财”专业录取。

回访:七成毕业生英国读硕士

上财大国际教育学院叶朱院长认为,上财大HND项目走热,便宜实惠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高产出”的优势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认可,不少因为临场发挥不理想或是填报志愿不当,而无缘第一志愿的考生,很多直接转投上财大的HND项目。

SQA HND是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开发的国家高等教育文凭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国内首批招收该项目的学院之一,今年招生已是第七个年头,前几届毕业生中,有70%已在就读或申请英国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前不久,受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邀请,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组织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全国八所高校访问了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总部。利用这次访问的机会,上财大的老师看望了正在南安普顿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原该校两名同学。04级学生王中贤感慨地说,当年高考不堪回首,选择了SQA HND项目,在上海财大学习三年受益匪浅,特别是树立了自己也能成才的信心,现在他正在撰写论文,硕士学位获得后准备去美国继续深造。

叶朱院长表示,选择HND的学生,有一部分都在高考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HND项目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由于该项目国内三年,第一年以语言教学为主,第二、三年使用英国原版教材,实行中外教师联合执教,并采用国内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使学生更易成功留学。“3+1”模式在经济上比直接去英国读本科要节约四十多万,成为工薪阶层欲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最佳途径。不仅如此,在学生培养方面,上财大确定了“外向型、复合型、责任型”的培养重点。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流...

与上海财大相关的新闻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