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国商人栏目,提供与中国商人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国商人主导了缅甸曼德勒的经济

缅甸移民经验
  美媒称,缅甸的曼德勒是19世纪中叶在伊洛瓦底河畔创建的皇家城堡,在那之前,中国商人就一直在曼德勒和国内之间往返。在那时,中国人的影响并不大,如今,中国人主导了这里的经济。在一个被称为“新城”的华人聚居区,沿街都是豪宅。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曼德勒的居民将中国商人视为“闯入者”,该市靠近印度和孟加拉国、老挝和泰国,也离中国南方的一大片地区不远。

  报道称,在露天翡翠市场,中国商人与经营这种绿色宝石的缅甸商人讨价还价,缅甸人卖的大石板粗材是刚从北方偏远地区的矿山里挖出来的,但翡翠交易已经放慢。

  在最近的一个上午,中国商人走在用木头建的一排排售货摊之间,检查着翡翠的质量和颜色,人们的情绪都很暴躁。“这里很脏、很乱,有时还有危险,”来自中国广东省的翡翠采购者朱学飞(音)说。他抱怨说,缅甸太穷了,没钱安装有助于防止抢劫的闭路电视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在中国到处可见。

  1949年,国民党军队的一些残余力量逃到了缅甸北部,他们带着他们的大家庭在曼德勒定居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曼德勒与世隔绝,成了新来的中国移民安家的地方,这些人给自己起了缅甸名字,学会了当地的语言。

  那些老兵的子女现在都已60出头。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黎明的柔光中,在宫墙边的人行道上练习太极拳。穿着短裤和运动鞋的太极积极分子希韦,一只手拿着一把敞开的中国红扇,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银剑,缓缓地做着太极动作。便携式磁带录音机中响起中国音乐。

  报道称,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新的中国企业家涌入缅甸,那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

  “缅甸人没有钱,中国人把土地买走了,也只有他们才买得...

与中国商人相关的移民经验

英国留学 进一步努力简化对中国商人和旅游者的签证

签证政策
英国留学 进一步努力简化对中国商人和旅游者的签证
   随着中国学生去英国留学的人数剧增,英国政府商业事务大臣温斯.凯布尔说,还需做进一步努力,简化对中国商人和旅游者的签证。凯布尔在《伦敦旗帜晚报》上撰文,首先提问说,马年会给英中关系带来什么呢?他表示,英国越来越理解到中国的重要性,他希望确保欢迎中国的游客、商业访问者、学生或家属到英国来访问、留学。

  从中国大陆到英国来的访客人数已经从2009年的8.9万上升到2012年的17.9万。而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人数已经多达16万,显示这一数字继续创纪录上升。凯布尔说,这给英国带来商机,中国的访客比阿拉伯人和俄国人消费都要高,他们购买货真价实但价格比中国更便宜的豪华商品。

  但他批评说,虽然英国向中国大陆访客签发的签证到2013年第三季度已经有40%的上升,但相比德国和法国来说,英国的签证官僚机制阻碍了中国游客访英和中国留学生到英国读书。

  鼓励中英“全面交流”

  凯布尔在文章中表示,这并不是说英中双方没有问题存在,比如知识产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但知识经济贸易不仅是简单的一揽子买卖,这包括人才、服务和思想的交流。他说,如果英国的确需要和中国加强经济和文化联系的话,就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年轻人学普通话或者到中国留学,欢迎中国的游客、学生、研究人员、企业家和潜在的投资者访英。而为了扩宽英国和中国的广泛联系,也需要从长计议,包括在双向投资方面。凯布尔说,英国和中国的任何合理的关系都必须建立在长期的承诺上,他亲自对中国的访问已经让他相信让数亿人脱贫的中国将会是一个有益的力量。

  他表示,虽然中国面临处理包括环境污染、经济结构调整、影子银行坏债风险和不容忍异见者的问题,但中国的改革动力巨大,管理有力。

...

与中国商人相关的留学政策

中国商人在安哥拉遭劫杀 中方要求尽快缉凶

安哥拉 中方 中国商人

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官员24日紧急与罗安达警察刑侦局交涉,要求安哥拉警方迅速调查中国浙江籍商人楼永镇23日在罗安达南郊本菲卡区被劫匪枪杀一案,尽快破案和缉拿凶手,并切实加强对在安哥拉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的安全和保卫工作。

新华网报道,中国大使馆领事官员当天向安哥拉警方进行紧急交涉,要求尽快破案,同时呼吁在安哥拉工作和务工的中国人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应对安哥拉日益恶化治安局势。

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高克祥当天看望了楼永镇的家属和同事,对楼永镇遇害表示深切哀悼。

楼永镇是浙江金华浦江人士,生前和朋友在安哥拉经营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当地时间23日上午10时左右,楼永镇在罗安达南郊本菲卡区的一条小巷驾车行驶时被持枪歹徒拦截并开枪杀害,歹徒在案发后逃离现场,目前警方正在展开调查和追捕工作。

与中国商人相关的社会聚焦

不懂大马语言文化 中国商人客套话送客引误会

客套话 误会 中国商人

中国商人一句“好走”客套话,引起顾客误解,以为是驱客或诅咒顾客走最后一程,令顾客耿耿于怀。经过2位男女中国同胞解释后,明白只是当地的土语文化,意思是“慢走”,化解了一场误会。

一名马来西亚《光明日报》读者陈小姐于2月中,在马口区一档中国货展销中心买了一个瓷器花瓶。付钱后,中国商人送她到门口,还向她挥别,以不知是上海话还是山东语大声对她说“好走,好走”,当时她觉得很刺耳,陈小姐一直耿耿于怀,觉得“好走”这句话有带驱客令及送人最后一程的含意,而向该报记者申诉。

针对这“好走”字眼,住在马口巴都峇加新村5年的过埠新娘王丽艳(41岁,来自中国黑龙江省)说,中国住了各籍贯人士,各有各土语文化。

她解释,其实“好走”是中国人的客套话,意思是“慢走”或“小心的走”,根本没有送最后一程的意思。

她认为,一些中国人如山东人、胡北人讲话大声又快,加上挥别的手势而被误解是赶人走,纯粹是一场误会。

在马口展销中国产品的颜海华(32岁)来自中国江西省,逗留大马超过半年。他说,“好走”是中国人喜欢说的客套话,意思是祝大家步上路程时顺风顺水回到家。“不过,千万别用‘一路走好’,这就是送人最后一程的意思”。

与中国商人相关的社会聚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