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年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评价目标】

  1.识记微格教学、教学反思等概念。

  2.理解教师的期望效应、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3.分析自己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并运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自我发展设计。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2、教学反思的概念: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3、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二、理解部分

  4、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5、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A、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方面: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在教材的呈现方面;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在课堂练习方面: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

  在家庭作业的检查方面: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在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C、课后评价的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评价目标】

  1.识记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分类、教学测量与评价及测验的关系

  2.理解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与优越性、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

  3.运用自编测验技术编制成就测验试题。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具体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二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由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瑚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

  2、教学测量与评价及测验的关系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

  3、非测验性评价技术的种类:案卷分析、观察(用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等记录观察信息)、情感评价、问卷量表以...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评价目标】

  1、识记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

  2、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群体动力的要素、课堂气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能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井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定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3、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刨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理解部分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2、群体动力的要素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提高群体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评价目标】

  1、识记教学目标的定义和种类、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典型程序。

  2、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媒体选择方法、情境教学的含义、合作学习的特征。

  3、运用指导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设计教学。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种类: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认知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领会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应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接受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3)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2、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3、个别化教学的典型程序(模式)

  (1)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做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出现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种程序能够融入书、教学机器(即一种融入程序学习形式的机器设备)或计算机。

  (2)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所有个别化教学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相比,CAI具有这样几个优越性,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其次是即时反馈。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第四是自定步调。

  (3)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

  5、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目标】

  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概念。

  2.理解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辅导的一般目标。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利会适应等几方面。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以使其更全面。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3、心理评估的概念;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4、心理辅导的概念: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二、理解部分

  1、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1)焦虑症

  焦虑症的特征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焦虑症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于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评价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根据实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态度的实质及结构

  态度的实质: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第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2、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把握下面几点: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能被称之为品德。

  二、理解部分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评价目标】

  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并能以实例解释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并能以实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结合实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6.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问题的概念: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有结构的问题常用常规性问题解决,无结构的的问题需用创造性问题解决。

  3、功能固着的概念: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创造性的概念: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5、发散思维的概念: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二、理解部分

  1、理解并能以实例解释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已有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理解并能以实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

  (1)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三、掌握部分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问题...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习策略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八章 学习策略

  【评价目标】

  1.识记学习策略的定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

  2.理解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元认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3.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③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认知策略的种类:

  (1)复述策略: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排除相互干扰 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D、多种感官参与 E、复习形式多样化 F、画线

  (2)精细加工策略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生成性学习 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

  A、列提纲 B、利用图形 C、利用表格

  3、元认知策略的种类: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4、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二、理解部分

  1、复述策略的含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的含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的含义: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元认知的概念与结构:

  (1:它具有)概念: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2)结构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方法:

  A、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形成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评价目标】

  1、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等概念。

  2、理解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技能: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3、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二、理解部分

  4、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

  (1)基本特征: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形成阶段:

  A、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B、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c、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d、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C、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b、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c、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d、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D、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c、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2015年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评价目标】

  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主要知识点与考棱要求】

  一、识记部分

  1、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2、知识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3、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一种知觉水平的概括。

  (2)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记忆的三个系统:

  (1)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一是工作记忆。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二、理解部分

  5、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

  知识的分类:见识记部分“知识的类型...

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