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栏目,提供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5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考点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系统复习”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萆 薢 (药材)

  1.利湿浊——用于膏淋、白浊。

  本品苦平,入肾、胃、膀胱经,功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

  (1)治下焦湿浊所致的膏淋,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常与益智仁、乌药、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薢分清饮。

  (2)治湿热渗入膀胱所致尿赤白浊。常与黄柏、石菖蒲、茯苓等同用。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证。

  (1)治风寒湿痹,关节屈伸不利。常与附子、羌活、独活等同用。

  (2)治湿热痹痛。常与黄柏、防己、秦艽等同用。

  此外,亦可用治妇女带下属湿盛者。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湿热黄疸,亦可用治湿疮、湿疹、湿温等湿邪为患病证。临床应用时须根据湿热轻重而随证配伍,若黄疸偏湿热重者,常配伍清热泻火解毒药;若黄疸偏寒湿重者,则须与化湿药、温里药配用。

  茵 陈 (基源 药材)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

  本品味苦降泄,寒以清热,入脾、胃、肝、胆经,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作用,为治黄疸要药,尤宜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黄疸。

  (1)治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之阳黄。常与栀子、大黄等同用,即茵陈蒿汤。

  (2)治脾胃寒湿内阻,黄色晦暗,手足不温之阴黄。常与附子、干姜同用,如茵陈四逆汤。

  (3)治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常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如茵陈五苓散。

  取本品清热利湿之功,还可治湿温、湿疮、湿疹。治湿温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常与黄芩、滑石、藿香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治湿疮、湿疹。常与黄柏、苦参、蛇床子同用,也可煎汤外洗。

  金 钱 草 (基源 药材)

  1.除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甘淡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既善清肝胆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之效。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

  2.利尿通淋——用于石淋、热淋。

  本品有较强的利尿通淋、排石作用,为治石淋要药。

  (1)治石淋。可单用大剂量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药同用,如二金排石汤。

  (2)治热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萹蓄、瞿麦等药同用。

  3.解毒消肿——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本品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取汁服,并以渣外敷,或与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鲜品捣汁涂患处,用治烧伤,烫伤。现代还常用本品治疗胆结石。

  虎 杖 (基源 药材)

  1.利胆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本品苦泄寒清,入肝胆经,善降泻肝胆湿热,为清热利湿退黄疸之良药。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

  (1)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同用。

  (2)治淋浊,带下。常与萆...

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中药学

2017年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4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考点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系统复习”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通 草 (基源 药材)

  1.利尿通淋——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甘淡微寒,入肺、胃、膀胱经,能清热利尿通淋。治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滑石、白茅根、木通等同用。

  2.下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本品有通气上达而行乳汁作用。常与穿山甲、川芎、甘草等同用,如通乳汤。

  附注:木通、通草名称不同,气味有别。但今之木通,古书称为“通草”;今之通草,古书称为“通脱木”,当知区别,不可混淆。

  瞿 麦 (基源 药材)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心与小肠之火,导热下行而擅利尿通淋,多用于热淋、血淋。常与木通、车前子、萹蓄等同用,如八正散。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通经作用,可用于血热瘀阻所致闭经、月经不调。

  萹 蓄 (基源 药材)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苦寒清降,功专除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1)治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木通、滑石等同用,如八正散。

  (2)治血淋。常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杀虫止痒——用于湿疹阴痒,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止痒作用,用于湿疹阴痒,虫积腹痛。

  (1)治皮肤湿疹、湿疮、阴痒。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2)治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或加米醋煎服。

  地 肤 子 (基源 药材)

  1.清热利湿——用于热淋。

  本品苦寒降泄,入膀胱经,有清热利湿通淋作用。治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木通、瞿麦等同用,如地肤子汤。

  2.祛风止痒——用于湿疹,风疹,皮肤瘙痒,阴痒。

  本品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为皮肤科常用药。

  (1)治湿疹、风疹、皮肤瘙痒。常与黄柏、蝉蜕、白鲜皮等同用。

  (2)治下焦湿热,外阴湿痒。可与苦参、蛇床子、龙胆草等煎汤外洗。

  海 金 沙 (基源 药材)

  利尿通淋——用于各种淋证。

  本品甘寒质滑,其性下降,善清小肠与膀胱湿热,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尤以石淋、血淋为佳。

  (1)治石淋。常与金钱草、牛膝、石韦等同用。

  (2)治血淋。常与地榆、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3)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瞿麦等同用。

  (4)治膏淋。每与萆薢同用。

  用法:入汤剂宜布包煎。

  石 韦 (基源 药材)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石淋、血淋。

  本品苦寒,入肺、膀胱经,有良好的利尿通淋作用,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药。

  (1)治石淋。常与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等同用。

  (2)治血淋。常与蒲黄、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3)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等同用。

  2.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喘。

  本品有清肺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可用石韦、槟...

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中药学

2017年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3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考点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系统复习”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与猪苓功用对比

  茯苓与猪苓均能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然茯苓 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又能健脾安神,为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所常用。而猪苓性主渗泄,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滞留实 证为宜。若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茯苓、猪苓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气。

  泽 泻 (基源 药材)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本品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具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常用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即四苓散。

  (2)治妇女妊娠浮肿,气喘息促。常与桑白皮、槟榔、赤茯苓等同用。

  (3)治水湿痰饮所致眩晕。常与白术同用,即泽泻汤。

  2.泄热——用于湿热带下,淋浊。

  本品性寒,有泄热作用,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治下焦湿热之黄白带下,小便淋浊,常与龙胆草、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此外,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以泻相火而保真阴。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盗汗、耳鸣腰酸,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薏 苡 仁 (基源 药材)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功似茯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对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

  (2)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常与茯苓、白术、黄芪等同用。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本品有健脾止泻作用。治脾虚湿盛所致食少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肠痈。

  本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有清热排脓作用,用于肺痈,肠痈。

  (1)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即苇茎汤。

  (2)治肠痈。常与附子、败酱草等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4.除痹——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本品有渗湿除痹作用,且其性寒,以治湿热痹痛为宜。

  (1)治湿滞经络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与桂枝、苍术、当归等同用,如薏苡仁汤。

  (2)治风湿热痹。常与防己、滑石、栀子等同用,如宣痹汤。

  (3)治湿郁经络,身热身痛,汗出自利。常与竹叶、滑石、通草等同用,如薏苡竹叶散。

  (4)治风湿身痛发热。常与麻黄、杏仁、炙甘草等同用,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5)治风湿日久,筋脉拘挛,水肿。常与粳米同用煮粥服,如薏苡仁粥。

  (6)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全身疼痛。常与杏仁、白豆蔻、滑石等同用,如三仁汤。

  茯苓与薏苡仁功用对比

  茯苓与薏苡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湿盛之泄泻。但茯...

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中药学

2017年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2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考点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系统复习”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与猪苓功用对比

  茯苓与猪苓均能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然茯苓 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又能健脾安神,为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所常用。而猪苓性主渗泄,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滞留实 证为宜。若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茯苓、猪苓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气。

  泽 泻 (基源 药材)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本品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具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常用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即四苓散。

  (2)治妇女妊娠浮肿,气喘息促。常与桑白皮、槟榔、赤茯苓等同用。

  (3)治水湿痰饮所致眩晕。常与白术同用,即泽泻汤。

  2.泄热——用于湿热带下,淋浊。

  本品性寒,有泄热作用,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治下焦湿热之黄白带下,小便淋浊,常与龙胆草、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此外,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以泻相火而保真阴。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盗汗、耳鸣腰酸,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薏 苡 仁 (基源 药材)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功似茯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对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

  (2)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常与茯苓、白术、黄芪等同用。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本品有健脾止泻作用。治脾虚湿盛所致食少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肠痈。

  本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有清热排脓作用,用于肺痈,肠痈。

  (1)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即苇茎汤。

  (2)治肠痈。常与附子、败酱草等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4.除痹——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本品有渗湿除痹作用,且其性寒,以治湿热痹痛为宜。

  (1)治湿滞经络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与桂枝、苍术、当归等同用,如薏苡仁汤。

  (2)治风湿热痹。常与防己、滑石、栀子等同用,如宣痹汤。

  (3)治湿郁经络,身热身痛,汗出自利。常与竹叶、滑石、通草等同用,如薏苡竹叶散。

  (4)治风湿身痛发热。常与麻黄、杏仁、炙甘草等同用,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5)治风湿日久,筋脉拘挛,水肿。常与粳米同用煮粥服,如薏苡仁粥。

  (6)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全身疼痛。常与杏仁、白豆蔻、滑石等同用,如三仁汤。

  茯苓与薏苡仁功用对比

  茯苓与薏苡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湿盛之泄泻。但茯...

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中药学

2017年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1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考点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系统复习”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一、含义(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淡能渗泄;性平或寒凉,主要归膀胱、肾、脾经。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疮、湿疹、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

  四、分类

  本类药物根据其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五、配伍应用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相应选择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水 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可与温补脾肾药配伍;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湿热者,可与清热泻火药配伍;热伤血络而致尿血者,可与 清热凉血止血药同用;湿热蕴结肝胆而致黄疸者,又可配伍清热燥湿药。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六、使用注意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虚津伤者应慎用或忌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属甘淡平,淡能利水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用于水湿内停而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茯 苓 (基源 药材)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补淡渗,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入心、脾、肾经,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1)治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2)治脾肾阳虚水肿。常与附子、白术、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

  (3)治水热互结,热伤阴津,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滑石、猪苓、泽泻等同用,如猪苓汤。2.健脾补中——用于脾虚诸证。

  本品有健脾补中之功,常用于脾虚诸证。

  (1)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便溏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2)治脾虚停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常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3)治脾虚泄泻。常与人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本品能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1)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

  (2)治水气凌心之心悸。常与桂枝、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猪 苓 (药材)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本品甘淡平,入肾、膀胱经。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凡水湿停滞者均可选用。常与茯苓相须为用。

  (1)治表邪不解,水湿内停之膀胱蓄水证及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桂枝、白术等同用,如五...

与中药学利水渗湿药重点相关的中药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