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在柏林的写作背景栏目,提供与在柏林的写作背景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接下来,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

  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描写天上的街市,使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满地上的现实,从而想象到牛郎和织女团聚生活。这里的牛郎和织女已经得到了解放,他们生活的很好,明星和街灯这回还往复的互喻,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

  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意境都是平常的,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放飞美好的梦想。


...

与在柏林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实用资料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简介

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已亥杂诗》是龚自珍的,有很多篇,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五篇。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己亥杂诗的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即《已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尤其是其后两句,以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诗歌首先写道:“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即广阔深远的样子,或者形容水势浩荡之意。“白日斜”即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吟鞭”即马鞭。词人在“鞭”前加一个“吟”字,是因为诗人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东指”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这两句的大意是说,离开京城南归,满怀离愁而对西下的夕阳,吟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诗人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上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不但表明了自己心中的不平,或许是滚滚滔滔,也强化“愁”之无尽,真有“身离朝廷心在国(朝廷)”的情怀。我们知道,诗人目...

与在柏林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实用资料

静夜思的意思以及写作背景

静夜思的意思 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关于静夜思的意思

  静夜思这首诗的意思和写作背景考生有了解吗?想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静夜思的意思以及写作背景”,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静夜思的意思

  一、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三、扩展资料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静夜思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一、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二、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月夜思乡诗。一个秋天的深夜,明亮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也照到了在外乡旅行的诗人身上。诗人揉揉朦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白的浓霜。再仔细看看,这分明又不是霜。它像霜一般白,又像水一般清。

  诗人不由得抬起头来望望天空,天空像镜子一般明净,一轮皓月挂在当空。哦!原来是月光呀!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显得分外明亮。月亮有缺也有圆,离乡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与亲人团圆?

  想着,想着,诗人又渐渐低下了头,他开始深深地怀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他的思想也和这月光一样,飞得很远,很远。

  推荐阅读:

  

雅思写作指南 背景句运用的技巧

雅思作文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为了满足考生应介绍段落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始,浪费时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50字。事实上,作者的结论,可以引入基于background 的描写来引出话题。

  II Background 方法介绍

  笔者就从教来的总结归纳来介绍Background的写作,认为应该从内容同句型上同时做到补充。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下扩充背景句的方法:

  1). 追根溯源法。即从题目给出的话题中找出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扩展背景句。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的话题,考生要尽量在考前做练习,这样在考试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re are social, med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hat forms do they take? Do you agree that the problems outweigh the benefits of mobile phones? (高分范文P76)

  这个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mobile phone,所以考生可以从它产生的原因来考虑,就是科技的繁荣,而科技的繁荣,手机的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末,这样背景句就有内容可写了。当然要通过相应的句型来写了。如 … (time) witnessed …

  这个背景句就可以写成:The lat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boo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gave rise to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cluding the mobile phone.

  再看一例:

  Nowadays, some universities offer students skills that assist them to find employment, bu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a university should bide students with access to knowledge for its sake. What is your opinion?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大学是提供职业技能或知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什么教的技能,所以这里的考生也认为通过努力和彻底的搜索方法找到,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因为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很多大学教授技巧。当然,它是根据句式,可以用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参考:As job-hun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universities tend to offer vocational trainings to prepare th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2). 重述法。即对关于这个话题的当前现状的重述。

  请看一例:

...

最受考官青睐的雅思写作背景句

雅思写作背景 雅思写作句型 雅思写作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雅思,出国留学网雅思栏目为大家带来“最受考官青睐的雅思写作背景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I 背景介绍:

  无论是大多数考生备考雅思的过程中,还是从历年来雅思考试四项的中国考生平均分,都可以反映出中国考生在雅思写作方面的薄弱。因为写作是最能体现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的,所以不像其他课程可以通过短期的特训得到很快的提高,而是要求考生花时间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等内容的整理,记忆,以及运用。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考生要遇到的第一步事情应该是引言段的写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开头,浪费时间,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50个单词的大作文。其实,就笔者归纳,引言段可先通过对background 的描写来引出话题。

  II Background 方法介绍

  笔者就从教来的总结归纳来介绍Background的写作,认为应该从内容同句型上同时做到补充。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下扩充背景句的方法:

  1). 追根溯源法。即从题目给出的话题中找出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扩展背景句。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的话题,考生要尽量在考前做练习,这样在考试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re are social, med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hat forms do they take? Do you agree that the problems outweigh the benefits of mobile phones? (高分范文P76)

  这个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mobile phone,所以考生可以从它产生的原因来考虑,就是科技的繁荣,而科技的繁荣,手机的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末,这样背景句就有内容可写了。当然要通过相应的句型来写了。如

  … (time) witnessed …

  这个背景句就可以写成: The lat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boo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gave rise to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cluding the mobile phone。

  再看一例:

  Nowadays, some universities offer students skills that assist them to find employment, bu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a university should b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ccess to knowledge for its sake. What is your opinion?

  这题要求大家讨论大学是提供职业技能还是传授知识。那从传统观点来看,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为什么会提出要传授技能呢,所以这里考生也可以用追根溯源法思考下,大家肯定可以想到是由于找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目的之一了,所以很多大学就转移到以传授技能为主了。那当...

简历 教育背景写作技巧

简历 教育背景 写作技巧

夏日绝句写作背景简介(解析)

夏日绝句解析 夏日绝句写作背景简介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今年的夏天脚步越来越近了,夏天是一个风光旖旎,风景迷人的季节。对于夏天,您下意识地想到有哪些古诗词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日绝句写作背景简介(解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日绝句写作背景简介(解析)(篇一)

  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及原文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原文 散文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是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想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一瞧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白杨礼赞写作背景及原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

  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作者介绍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