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大暑节栏目,提供与大暑节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关于大暑的习俗

大暑风俗 大暑节 写大暑的文章

  随着夏姑娘的到来,马上就要大暑了,朋友,你知道哪些大暑的习俗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暑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文章在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说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莆田大暑节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荔枝 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一定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因之,故老相传:大暑节那天,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取出它,仔细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羊肉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配合药物)咸宜。大暑节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应求。

  米糟 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节气是大热天,人们为什么偏要吃这些都是属于热性的食...

与大暑节相关的实用资料

大暑节代表什么

大暑节代表什么 大暑节气
大暑节代表什么

  大暑节代表什么

  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台风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根据1951~1995年45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7个,登陆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个,登陆最少的年份(1951、1998)仅有3个。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7月和9月一样多,平均都是1.9个;8月份位居第二,平均登陆1.8个。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

与大暑节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