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学术交流英语栏目,提供与学术交流英语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巴西学术交流&实习签证办理攻略

巴西签证办理
  签证受理区

  巴西学术交流&实习签证_上海领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和山东

  巴西学术交流&实习签证_广州领馆:福建- 广东- 贵州- 海南- 湖南- 云南- 广西

  巴西学术交流&实习签证_北京使馆:除上述以外省市

  临时一类签证持有者禁止在巴西进行有偿工作。大学、研究所或类似机构的教授、科学家或研究员允许短期内(不超过30天)接受巴西方提供的报酬。允许巴西方提供奖学金。允许旅行、住宿和生活费由他人提供。

  签证所需材料

   巴西学术交流签证适用范围:

  * 进行国际合作项目下的科学或技术活动

  * 在大学、研究机构或类似组织内进行专业研究或科学技术活动

  * 由巴西政府、国际组织或授权的交换学生机构资助提供奖学金的学生、无偿实习生

  巴西学术交流签证所需要的材料:

  - 申请者护照,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护照必须含有至少3页空白页。

  - 一张近照,普通护照照片尺寸,白底,正面全照。

  - 一张签证表格

  - 如果申请人的护照不是本领区护照,需要提供在本领区工作或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明。

  - 18岁以下未成年人:

  a) 出生证明原件

  b) 由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的授权书并且公证

  - 如果申请者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且当逗留时间超过90天,需要提供经外事办公室认证的最近的无刑事犯罪公证。

  适用的附加要求:

  国际合作项目下的科学或技术活动:

  a) 国际协议复印件;

  b) 专业技术证明;

  c) 赞助机构的信函:

  - 写明申请者活动内容;

  - 一旦签证过期或协议终止,担保申请者(某些情况下家属)回国;

  - 申明申请者不接受巴西方的任何酬劳。

  专业研究或科学技术活动:

  巴西赞助机构出具的信函说明活动内容、费用承担问题和授权该研究活动的法令复印件(如适用)。

  请注意:- 收集生物和矿物材料需要提前获取科技发展部(CNPq)的授权。

  - 在土著居民区进行活动需要提前获取国家印第安人基金(FUNAI)的授权。

  交换学生:

  a) 巴西学校的信函,确认学生准许入学以及学习时间。

  b) 巴西逗留期间的经济实力证明。

  c) 巴西交换学生组织的信函,确认学生参加交换学生计划,告知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地址以及在巴西寄宿家庭的名称、地址和责任资格。

  d) 巴西交换学生组织章程的复印件,以及它的CNPJ号码。

  实习生:

  a) 实习生与巴西机构间签订的协议的复印件,证明实习和奖学金情况以及参与的巴西政府机构或国际合作交流机构的国家登记号码(CNPJ).

  巴西提供的文件必须经巴西公证处公证。中国文件必须经外办和领馆认证。需要支付认证费。<...

与学术交流英语相关的签证办理流程

[标准版]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个人与公司合作协议 个人与企业合作协议
《[标准版]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一文发表于2013年04月13日,欢迎您访问出国留学网的合同范本频道https://m.liuxue86.com/hetongfanben/,小编为您准备了大量的合同范本内容,如您所感兴趣的个人与公司合作协议 个人与企业合作协议 公司与公司合作协议的内容,以及《[标准版]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等范文作为参考,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发挥教学与科研部门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
  一、甲方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乙方研究人员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介绍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动态。

与学术交流英语相关的合同范本大全

哈佛燕京学社:推开东西学术交流之门

学者 哈佛 中国
《哈佛燕京学社:推开东西学术交流之门》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9月14日报道,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转载。

  暑假里的哈佛校园,早上9时刚过,就有或年轻、或年长的中国面孔,背包提书,步履匆匆地推开剑桥镇神学街2号那幢红砖建筑的厚厚木门,扫一眼贴满各种学术演讲消息的张贴板,便左转进入哈佛燕京图书馆——他们中有受哈佛燕京学社(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资助来访学的学者,也有来进修的研究生。

  从1958年起,这座红砖建筑成了哈燕社的办公地点之一。一对来自中国的石狮子镇守在楼前,有学者将它们称为“通往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心脏的象征”。

  进图书馆阅览室前,可见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为哈燕社的学术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洪业(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照,再前一步,是开创了哈佛中国学研究的戈鲲化像。图像无声,但正是在这几位中国文化与学术西传历史上扛鼎人物的深邃目光下,一代又一代学者、学生晨来晚归,沉潜在东西学术交流与激荡的进程中。

  “心理东西本自同”

  成立于1928年1月4日的哈燕社,由美国铝业大亨查尔斯·马丁·霍尔(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的遗产捐赠建成,宗旨是提升亚洲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作为中美之间首个跨国学术交流机构,哈燕社在两国学术交流史上,书写下了重要一笔。

  对哈燕社的成就,在《哈佛燕京学社》一文中,作者张寄谦评价道:“为中美双方培养了一批研究中国学的学者,其中有些是对学术研究具有方向性影响的人物。”

  历史上,获哈燕社奖学金资助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齐思和、翁独健、郑德坤、周一良、杨联陞等。对此,张凤在《哈佛燕京学社75年的汉学贡献》一文中写道:“燕京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在当年初启智识之士求学西洋,有如大旱之望云霓,能申获奖金自别有意义。”这些早年赴哈佛大学留学的学子,其日后的学术造诣,无论在国内或国际学术界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从美国方面来看,早期受哈燕社资助到中国学习或进行不定期研究访问的学者有魏鲁男、毕乃德、赖肖尔等。张寄谦认为,这一代学者的成就奠定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并使其逐步上升,终至越居于欧洲之上。

  1981年,在与哈燕社中断联系近30年之后,中国重新向该社派出访问学者,到目前,已有400余位中国学者、学生受其资助赴哈佛访学、进修,进一步推进了东西方的学术交流。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红砖小楼一层右侧尽头的哈燕社的休息室内,高悬着陈宝琛以84岁高龄写就的这副对联,回顾哈燕社84年的历史,不觉引人作同调之鸣。

  推进学术领域发展

  距红砖建筑不远,是哈燕社的另一处办公地点——梵瑟楼(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该社的各类项目在此处理,哈燕社助理主任李若虹博士也在这里办公。

  据介绍,目前正在运作的主要项目有设立于1953年的访问学者项目(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和访问学员项目(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前者近年来每年资助15位学者,中国学者占1/3左右;后者每年资助约七、八位博士生,资助来自亚洲的博士生来哈佛从事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其中也有来自中国重点高等院校的学生。

  除这...

出国访学:为学术交流创建平台

学术交流 平台

“把自己定位于学生与学者之间”

“我觉得,访问学者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学生与学者之间。既要怀有虚心的学习态度,又要注重自己与导师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好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为长远之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英津说。

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王英津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学。他认为,出国最大的收益便是认识了一批学者。“这为回国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创造了平台,对于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繁荣有很大价值,”王英津说,“部分访问学者在访学后会带回一些学术资料,这些资料本身就可视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一种媒介,这种媒介可发挥长久的交流效益。”

访学期间,王英津获得了大量的专业学术资料,有些资料在国内是无法获取的。

在王英津看来,“访学”二字,“访”在前,访问学者不只要“学”,更重要的是要“访”。“访”即访问,需要客人与主人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并为今后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打下基础。由于时间有限,王英津访学期间只选了一门课——“政治学理论”。

“选这个课,主要是想研究他们上课的模式以及思考的方式与角度。”王英津说。

为了完全融入哈佛的校园氛围,建立更广阔的交流平台,王英津选择在校园租房子住,房租十分昂贵,一年的访学下来,花费不少。

“但访学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长远的学术交流方面来看,花费是值得的。”王英津信心十足地说。

“在讨论中吃午饭”

国内某高校的青年教师王鹏伟今年刚32岁,2009年12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访学,专业方向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信号统计分析。在他看来,融入导师的学术实践为他今后与国外学术圈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我早上8时30分左右到实验室,晚上一般7-8时吃晚饭,中午只有半小时休息时间。”访学期间,王鹏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放到了导师的实验室里。

“需要学习的太多,环境确实能让人提高不少。”王鹏伟回忆道,“我导师是个‘工作狂’,除了学习就是工作。例如,他在单位工作,回家继续工作。他一个人用多台电脑同时工作,因为一台电脑运行程序的时候,他就用其他电脑分析数据。要想跟上导师的节拍,自己也必须要有同样的状态。”

王鹏伟几乎每天都要和导师沟通,他们通常都用实验室的电子邮件联系。每天用于沟通交流的邮件可能有50到60封。“一个实验室有四五十人,都用电子邮件保持联系,就像每时每刻都在见面一样。”

王鹏伟介绍,在这种工作氛围中,自己几乎没有定点吃过午饭,大家都是在讨论中吃饭的。讨论的话题都很具体,比如有谁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但在某个点上不能突破,就会讲讲,然后大家一起帮着分析讨论。

“我导师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来看文献。”王鹏伟说。

在美国,王鹏伟感觉学术会议很多、交流很多,每天都有会议和讨论会,这些会议也给访问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要保持与导师的学术交流”

“导师跟我们约定每周一要一起吃午饭,他负责请客,我们负责汇报这一星期的研究进展和收获。”林红说。

林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副教授,2004年9月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短期进修学习,时间仅有3个月。虽然时间短暂,但林红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和学习。

“我的时间的确很短,而且对欧洲大学的教学风格完全不熟悉,必须迅速适应环境和...

大学生学术交流策划书封面

策划书 策划书封面

加国卑诗大学与北韩进行学术交流

北韩 计画 加拿大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2013年01月12日 03时讯

在2週前,6位来自北韩的教授在卑诗大学温哥华校区打包回府,这项卑诗大学的KPP知识伙伴交流计画(Knowledge Partnership Program),是北韩唯一与北美的交流项目,之前静静的开始,而第2期课程也已静悄悄的结束。

加拿大在与北韩产生友好关係前,卑诗大学已开始与北韩有合作关係,定期指派教授代表团前来交流,一切流程相当保密,卑诗大学与北韩的这项保密的学术交流计画,是为了开启全球最封闭国家的教学通路。

卑诗大学的政治学者、KPP知识交流计画创办人Kyung-Ae Park表示,加拿大与北韩没有明显的互动关係,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是重要。Park毕业于南韩延世大学,现任卑诗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被公认为北韩外交专家,是加国的非官方的北韩联络人,接待北韩代表,也时常前往北韩拜访,这项计画历经数年才得以建立,所以她格外地谨慎与保持低调。

同时,Park也认为KPP知识交流计画是加拿大与北韩双方关係的开始,2012年6月至12月,来自北韩3所不同机构的教授们在卑诗大学选读该校大学部与研究所课程,如:英文、国际贸易、金融与经济学等。

这期间北韩的教授们都被安排在宿舍,参加正常课程,也与其他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此外,他们也会到多伦多或者温哥华进行实地考察,拜访银行经理、集团经营人以及其他加拿大企业界人士,深入了解加拿大的市场经济经营方式。

相较于北韩奥运队被下令禁止与其他运动员互动,也不能离开奥运选手村观光的情况,参加KPP知识交流计画的教授显得较有相当多的弹性与自由。

卑诗大学前亚洲研究中心主任Paul Evans指出,这项计画的开始并非支持北韩的独裁政权,而是想打开北韩更多面向的可能性。

 

 


(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

京都大学中国留学人员成立学术交流会

京都 留学人员

中新网8月27日电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近日,由日本京都大学中国留学人员组成的“中国学者学术交流会”在琵琶湖召开成立大会暨首次研讨会。在京都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学者和留学人员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京都大学中国学者学术交流会章程》。章程表明,成立京都大学中国学者学术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为在京都大学学习、工作的中国学者和留学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研究成果发表会、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交流研究成果,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者和留学人员之间的友谊、团结和互助,提升广大中国留学人员在日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室主任刘占山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他说:在京都大学学习和研究的中国留学人员很多,尤其是高层次访问学者较多,交流会的成立十分及时和必要,希望大家以学术交流会作为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团结合作、资源共享,进而促进大家学术水平的提高,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成立大会后,召开了京都大学中国学者学术交流会首次学术交流研讨会。目前,正在京都大学学习和研究的三位学者高启安、王建国和李永辉分别做了题为“马头盘的形状、功能及其东传日本”、“基因芯片技术在检疫物种鉴定上的应用”、“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等学术报告。

与会人员对学术交流会的成立表示支持和赞同,并希望今后更多地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

学术交流:瑞士中国留学生与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举行学术座谈

院士 祖国 学术交流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新闻:《瑞士中国留学生与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举行学术座谈》05月18日报道。

5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携我国正在北斗卫星导航发射系统工程一线工作的青年骨干们一行,前来叶院士当年曾经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瑞士纳沙泰尔洛桑理工大学微技术研究所,与相关领域的旅瑞在读博士研究生和学者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座谈会,以期未来可能的专业领域合作。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孙玲参赞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九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学者们向叶院士汇报了各自所从事的相关研究工作,涉及微电子、光学、纳米材料和精确时钟等物理学领域。叶院士认真倾听并详细地做着笔记,他不断地向每位学子提出问题,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其研究深度的不足和可能拓宽的研究领域。他思维敏捷、博学多识、治学严谨,对各个学科分支横纵都能融会贯通,却仍谦虚的说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学习,让在场的每位学子都为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大为折服。叶院士希望大家平时多组织此类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自己的科研思路和视野。作为该校的博士校友,他风趣的回忆着当年旅瑞留学的学习和生活,对曾经的母校一草一木记忆犹新。

与此同时,叶院士也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现状,在历数了我国近年来在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后,他深情地说 : “我国现在可以说是航天大国,但却还算不上航天强国,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为之继续奋斗。”话语中流露出对年轻一代的殷切的希望。从他介绍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可以看出,为了报效祖国,为了祖国的更加富强,老一辈科学家们当年放弃享受国外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国,在发展祖国航天事业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了青春和力量。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学子。孙玲参赞在活动结束时的感言中说,今天的与大师对话活动别开生面,学子们既向叶院士学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加强了学科间的学术交流,这种有益的学术活动应该经常在学联中举办。她也向留学生们提出了鼓励和期望,希望海外学子们能学有所成,并投身祖国各个相关科研领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