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山西历史文化知识栏目,提供与山西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国城市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城市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山西因为居住在太行山之西因此而得名。山西是一个具有很多传奇色彩以及传说故事的地方,据说“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与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方。留学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山西的文化历史知识吧!

  山西的民族文化:

  山西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3%。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山西文化: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山西民间剪纸等。

  方言文化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戏曲文化:

  演变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普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大戏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即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梆子戏的曲体结构是首创的“两句式”“板腔体”剧种。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剧目多达1000余个;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同治以后,随着晋中地区经济的繁荣,中路梆子名气愈益响亮,以“晋剧”称名于世;明朝末年,二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受到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的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起源于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

与山西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国城市文化】江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 江西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城市文化】江西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说起江西,我们每个人可能立马想到的是“鱼米之乡”。江西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以及拥有自己特色的一个城市。他们的语言文化以及他们拥有的一些物质遗产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大家知不知道江西的城市文化吗?下面就随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江西辖区历史:

  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至浔阳郡(江西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州37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书院文化

  “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着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地方文化:<...

与山西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国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北京,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也是我们国家中心的城市。北京是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拥有六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下面留学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北京的文化吧!

  北京各地的名称由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建筑历史文化:

  传统建筑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着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

【中国城市文化】湖南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 湖南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城市文化】湖南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地区,由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文化产业在咱们现如今的中国是属于比较前列的。大家知道不知道湖南的一些文化知识以及湖南的一些文化历史呢?下面就让跟随留学网小编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学习一下湖南文化知识吧!

  湖南的历史沿革: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岳阳楼(始建220年前后,重建1879年)岳阳楼(始建220年前后,重建1879年)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岳麓书院(始建公元976年)岳麓书院(始建公元976年)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下设湘江、衡阳、辰沅、武陵四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

  长沙会战(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长沙会战(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1938年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

中原文化:山西历史

中原文化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国学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一】

  鸦片战争与山西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山西虽然地处中国内地,但外国侵略者的触角也伸到了山西,引起了山西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从此,山西人民也开展发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曹顺起义】

  鸦片战争前夕,山西的封建统治和全国一样腐败,土地及其它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官僚、豪绅、富商和手里。康熙年间,临汾的亢时鼎拥有百万亩土地,人称“亢百万”,与江南泰兴的大地主季氏遥相齐名。乾隆时阳曲的大商人王绳中,家中金银山积,为报效乾隆皇帝,一次就从家里拿出了一百万两白银,被人称为“百万绳中”。与此同时,官府的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也越来越重。赋税征收,除“田赋”、“丁银”等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由山西官吏发起征收的“耗羡”、“养廉”就很害民。“耗羡”是借口税粮存放期间有鼠雀吃食,税银入炉铸成银锭时有回火消耗,要纳税人多交的亏损数额。“耗羡”便利了各级官吏的敲诈勒索,很快风行全国。后来雍正皇帝实行“耗羡归公”,官吏们失掉这这笔收入,山西巡抚诺岷又奏请将全省一年所得的火耗,发一部分给地方官吏,作为生活补贴,称“养廉”。它规定,巡抚每年15000两,知府1500两,知县1000两。山西首开其例,各省很快效仿。至于徭役,由于地主勾结官府,也都转加到贫苦人身上。封建统治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抗租、抗粮、反科派此伏彼起。1835年,并爆发了曹顺领导的窕民起义。

  曹顺,原籍山东曹州,20多岁来山西,定居赵城县耿峪村。当时赵城流行先天教。先天教是白莲教的一支,曹顺入教后,1834年继任教主,他以宗教为外衣积极组织农民打造兵器,准备起义。1835年4月1日深夜,曹顺率众起义,攻占赵城,杀县令,烧衙门,打开监狱,放出被押群众,第二天又分兵进攻洪洞、霍州、临汾。山西巡抚鄂顺安闻讯急忙调集大同、太原等处清军,围攻赵城,城里的豪绅也纠集地主武装内应。面对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曹顺率领义军浴血奋战,因力量分散,寡不敌从,赵城被攻陷,起义遭到失败。后来,曹顺被俘,鄂顺安亲自刑讯,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鄂顺安用积其残酷的“寸磔”处死。赵义军前后被杀者,不下数百人。

  曹顺赵义发生在中国农民革命的低潮时期,虽因力量分散,只有7天就被镇压下去,但他们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输入山西和阿勒清阿的禁烟活动】

  在封建统治日趋腐败,走向衰落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也输入山西,这是从嘉庆年间开始的。当时太谷、平遥、介休等县的商人唯利是图,从广东贩回鸦片,在晋中地区偷卖。道光年间又有到天津销货的商人,转贩鸦片回省销售。为了取利,一些地区也开始种植罂粟,熬制土烟。随着商人走私活动的日益猖獗,烟毒在山西蔓延开来。绅民吸食和制造烟具的,日渐增多,当时山西的“太谷灯”竟和山东的“胶州灯”齐名,成了中国最好的烟灯。

  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以银代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鸦片是一种毒品,久吸成瘾,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靡,而且花费...

历史文化研究

音乐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与媒体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