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心理教育意义栏目,提供与心理教育意义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拓展训练的意义

  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是什么,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在心理拓展训练过程当中,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面对体力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一些能力,继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突破、自我升华,增强个人自信心、开发个人潜力,培育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缺陷和障碍,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从而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以及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使他们把过去心里对毒品的依赖慢慢转变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重新规划自己将来的生活。所以,心理拓展训练队强制戒毒有深远的意义。

  一、对生理脱毒期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生理脱毒期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情绪波动大,易激惹、逃跑和发生“三自”行为等不适应心理以及人格扭曲,自暴自弃心理,其中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心理:依赖心理较重、悲观失望心理、苦闷心理和焦躁不安的心理。 针对生理脱毒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我所主要以场所适应教育和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与诊断性评估为主,并开展有关心理拓展训练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入所一个月后,对具有相似心理特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别运用特定的项目,如信任背摔、依存共渡、穿越弯桥、巧过网阵、孤岛求生、有轨电车等项目,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活动进行“冲击”,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抗震”能力,增强适应改造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整个团队在一种陌生却新鲜的环境中迅速磨合、迅速的互相熟知,使所有成员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改造状态中;使学员认识到个人的潜能,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克服不适应感,重新迎接新的生活;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员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使新学员认识到他人及团队的作用,建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增强团队认同感和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归属感。民警可以于此时把所区文化很好的灌输给新学员,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正常文化之中。

  二、对康复期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康复期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具有认罪错心理和悔恨心理,但意志力不坚强;希冀心理和醒悟心理,但缺少自信;矛盾冲突与反复心理;孤独、空虚心理等。 对康复期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能力和特征进行全面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康复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对具有相似心理特征的学员分别运用特定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如通过雷阵、荡木桥、激流勇注、天梯、liuxue86.com空中单杠、合力桥等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面和高空元素体验活动项目,帮助学员释放学习、生活和习艺劳动中的压力,调节心理平衡;使学员更深入地探索自我,挖掘自己的潜能,感受自身的超强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培养主动沟通、主动配合的生活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突破自己的固有模式,学习如何面对恐惧和困难。例如在空中单杠项目当中,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和起跳前都会感到害怕,在困境面前,他们便要去思考自己到底在害怕生命中的什么,是否愿意踏出...

与心理教育意义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考心理辅导:旅行的意义

中考心理辅导

  “人有时需要的东西很少,满眼青山即可。”这是我斜倚在从拉卜楞寺开往碌曲县城的大巴上,望着窗外满眼的青山突然想到的。那是个晴朗的早晨,车沿着清澈无比的夏河,在山谷里行进,天空蓝得让人眩晕,极不真实。这是甘南藏区,一个古朴、神秘、纯净,且充满信仰的地方。

  我也至今记得在拉卜楞寺的黄昏中,那位虔诚的晚祷者,那时夕阳铜黄的光芒正从绵延的山峦,从苍翠的草甸、林地,从牧马人的毡帽,从山道上洁白的羊群,从拉卜楞寺高挂的经幡和风铃安然地蔓延下来,越过白塔,披撒在祈祷者的肩头,她伏地长拜,默默地领受这大地的赐予,这即是信仰。而当我在郎木寺的午夜,背着包兀自行走在小镇那条青石小街时,感觉那山谷中吹来的风都带着清凉的寂寞。寂寞此时也似乎饱含信仰的意味。

  

 

  旅行是什么?当我在卓玛客栈的茶餐厅,问一位从家里独自走出来近一个月的女孩时,她抬头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她把藏蓝的披肩裹了裹,光着脚丫蹲在雕花木椅上,轻轻地酌了口老板沏的功夫茶,然后继续讲她搭车去青海的故事,草原上突然降临的暴雨,转瞬又出现的惊艳的双道彩虹。她还讲到在敦煌莫高窟的清晨,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些洞窟门口,极目之处是一排排柔软的沙丘,风从高空盘旋下来,卷着干燥的沙粒,发出厉叫,还有远处走在阳光下的僧人猩红的袍子,洁净无比,甚至让人落泪。她说她甚至想在那些洞窟里独坐三天三夜。这个逃离都市的女孩的话语是那么淡然。我自问,旅行是奔逃吗?畏惧生活者才会奔逃,亲近自然者才会远游。她不是逃离,而是不甘沦落生活的深渊,她告诉我她会继续走下去,进藏,去那世界最高的地方,然后搭车去云南,虽然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只能一边走一遍看了。我能看出她内心深深的喜悦。我由衷的感佩和祝福,也暗暗希冀自己有一天,能放下,换一种生命的状态和生活的方式,能像她一样背起行囊,无拘无束地行走。

  在回程的车上,相识了两个年轻的和尚,他们从青海湖第一次出来去五台山。一个汉语极好,叫加杨,问年龄才19岁,做了8年的和尚。我们坐在车厢的过道里,攀谈甚欢,还互留了联系方式,并愉快地合影。他告诉我去五台山磕头,要一个月的时间。我说这也算得上是旅行了,他憨笑着点头,并邀我明年一定去青海湖看油菜花,可以住他们沙陀寺。我说,不知到时有没有时间。他定定地看着我,认真地说,只要活着,就有时间。他们半夜在太原下车,下车时冲我微笑、招手,然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旅行是什么?这是一朵花对一片叶子的提问,一枚石头跟另外一枚石头的对话,一只鸟飞过一片低垂的暮云,一座山跟另外一座山隔水遥望……只要活着,就有时间,心向往之,就即刻上路。在路上,遇见,相视一笑抑或蓦然回首。

 

...

与心理教育意义相关的中考心理辅导

观看《教育的意义》有感

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观后感

  只有教育才会让孩子们认知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观看《教育的意义》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在 《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说的好的可不止一个,但令所有家长和奋斗在教育岗位上的我们有所触动的当属英语培训师董仲蠡。他在整场演说中都围绕着“教育的意义”展开。

  当他把外国人翻译的古诗词美妙的讲给学生时,却受到了学生的质疑——讲这些有什么用?能提分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他难以应答。仔细想想,这样的问题岂止只有他一人答不上来,身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答不出。因为,在应试教育下,家长和孩子们重视的只有成绩。当一个老师没有把成绩教出来时,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就会被说成无用。可是,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没有看到除去成绩,你们的孩子明白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们的孩子明白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们的孩子更明白了爱心与耐心的可贵!身为老师,我们除了教成绩,更应该教做人,身为家长是不是也应如此呢?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拼知识,我们已经输了!难以解答的数学有计算器;难以读懂的英语有翻译软件,难以识记的历史政治,网上一搜便是。一些高可以可以帮助我们去完成那些知识。但是,一个孩子的奋斗目标,老师和家长不从小树立,长大后怎么办?一个孩子的良好品行不从小教育,长大后怎么办?一个孩子积极进取的态度不从小培养,长大后怎么办?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知自己,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可是在现在的教育中,有多少人能以此为核心去做教育呢?为了让家长高兴,我们不断的给孩子压题型;为了让自己有好名声,我们不断的给孩子做套题。孩子的成绩搞了,对家长有了交代,但是谁对孩子们负责?所以,也请大家允许我们教育者每天也拿出一些时间给您的孩子做“教育”。这种教育无关成绩,无关排名,只是我们内心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渴望。

  一直认为:作为老师最大的失败不是你的学生没有考满分,而是在多年之后你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修心,让他们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未来才会有希望。

  在整个演说临近收尾时,董老师说:“当今社会,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是啊,只有教育才会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社会良心的底线;只有教育才会让孩子们认知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依然会传授孩子们答题方法和技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做教育,教育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作为老师请记得:孩子是需要接受良好教育的!

...

教育心理

心理教育

亲子心理教育:蛋壳心理

亲子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

  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分享“亲子心理教育:蛋壳心理”,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蛋壳心理,顾名思义,也就是一触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现在大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反对意见,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却不能面对失败。这种就是蛋壳心理现象。

  蛋壳心理 - 形成原因

  蛋壳心理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是多年的错误的教育所导致的。

  在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一味的注重书本知识,忽略孩子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作为父母,不愿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家长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不舍得批评和管教。这种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蛋壳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蛋壳心理 - 专家建议

  建议父母们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点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父母应抓住这样的机会,给孩子自己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逐渐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

亲子心理教育:教育孩子要注意其心理

亲子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

  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分享“亲子心理教育:教育孩子要注意其心理”,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己一无是处,没人赏识他,没人喜欢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要学会迁怒的本事。自己生活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

  采用法西斯暴力,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经常要对孩子拳打脚踢,如果单打不过瘾,配合夫妻双打效果会更好。

  摧毁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让孩子时刻内心体验着焦虑,恐惧不安

  1、利用一切条件,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招人讨厌的,是不被父母老师所喜欢的,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感。从娃娃做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孩子越小越害怕被抛弃,内心安全感越脆弱。如果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不耐烦、讨厌等等;经常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等。

  2、给孩子一个破碎的家,父母经常争吵打架,让孩子对这个家的未来害怕担心。

  3、经常用各种各样的危险来恐吓孩子。如:经常给他讲社会的黑暗和人心险恶,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罪恶的勾当和邪恶的陷阱,没有一点社会良知存在,在这个社会上不能信任任何人,一定要处处小心谨慎。

  摧毁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行动力,让孩子变成木偶

  1、把自己塑造成为孩子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即使是大打出手和言语侮辱也是为了孩子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没有一点私心,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2、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他如果接听电话一定要追根溯源等等。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3、糖衣炮弹狂风乱炸,为孩子包办一切。“替他洗衣服,替他打扫卫生,替他……”;“孩子无论要什么都完全满足”。

  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因为被喂的饱饱的,不需要自己觅食,慢慢地熊就失去了自己觅食的本领。没有人去喂它们食品时,熊就被饿死了。孩子也一样!

  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四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您掌握了以上操作方法,且经常运用,就基本上可以毁掉一个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

中考心理辅导:意义障碍形成的原因

中考心理辅导

  “意义障碍”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它是指青少年学生由于某些心理及社会原因而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道德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两大类。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意义障碍,会妨碍学生理解、接受与遵循道德规范,这种心理障碍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的开始,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教师、追随父母,甚至对教师、家长的关怀和照顾表示反感;因此,不少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觉得“不能驾驭”,家长感到孩子变得陌生了……教师和家长们的这些感受正是青少年学生意义障碍现象的反映。这种心理障碍一旦产生,就会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渐渐产生“代沟”。内向型的学生对教师、家长的教育消极抵抗,不反驳,也不照办,我行我素;外向型的学生还常表现在言语、行为上顶撞教师、家长。因此,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出现的意义障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有必要对青少年这种意义障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寻求教育对策。

  那么,青少年学生意义障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青少年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这使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再盲从,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教师、家长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在“重塑”,他们对教师及家长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待人处事、言行举止等要进行“再评价”,进而重新定位。这一时期如果教师与父母给青少年的印象不好,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就低,权威性就弱,青少年学生就会不信任教师和家长,不乐意接受其教育。

  2.青少年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的矛盾心理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由于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迅速发育,性成熟开始,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逐渐产生了已经超越儿童界限的体验,产生了较强的“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要求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型的少年与成人间的关系,极力争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开始计较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对来自成人的议论、责备特别敏感,有自我肯定的要求。他们热衷于仿效成人的行为标准和行为方式,使自己尽快向成人过渡。因此他们对成人社会感兴趣,凡事都想“试一试”,经常想入非非,甚至盲目蛮干,不希望成人过多干预。但由于认识能力有限,在面临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困难任务时也希望得到成人的指点。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并不愿意完全放弃对成人的依赖,并不希望教师和家长完全不管或不关心他们。青少年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的矛盾心理常常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反抗和不服从作为争取改善“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有些教师和家长不懂得青少年独立自主性和依附性发展的心理特点,不主动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尤其是当着同学、朋友的面批评他们或过分呵护他们或过多地干涉等,都使青少年产生难堪和不满情绪,进而引起他们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帮助和关心产生心理抗拒。

  3.青少年情感的两极性特征

  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喜悦和悲伤、自信与胆怯、欢乐与苦恼彼此交替,青少年常常莫名其妙地烦恼,而且既不愿向家...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