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作文栏目,提供与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杨绛先生语录

杨绛先生语录 杨绛语录 杨绛
杨绛先生语录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怎么读?

  杨绛(jiàng)。

  为什么称杨绛为先生?

  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现时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

  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杨绛先生可谓功德圆满

  据悉,2012年3月26日,社科院陈奎元院长来看望时,杨绛先生曾提出三要求: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这对为人治学皆堪称完美的世纪老人,可谓功德圆满。

  《一百岁感言》非杨绛原话 系拼凑而成

  杨绛先生语录

  1、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2、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3、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4、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

与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作文相关的实用资料

杨绛先生人物经历

杨绛人物经历 杨绛先生 杨绛人物简介

  杨绛先生人物经历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1923年,杨绛在启明女校上学,举家迁苏州。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4年,她写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发表。

  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锺书去世。

  200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2013年7月17日,杨绛102岁生日。

  2015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如按照杨绛先生自己的虚岁算法,是105岁),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推荐阅读:

  杨绛简介

  杨绛语录

  

与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作文相关的实用资料

为什么叫杨绛为先生

杨绛先生 杨绛

  为什么叫杨绛为先生?

  什么样的女性可以称作先生?

  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杨绛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去世,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而这些媒体的标题当中,不约而同地以“先生”来称呼杨绛。这不免引起读者的困惑。比如,有一位读者就致电出国留学网称:“你们为什么要叫杨绛‘先生’!她明明是女的!”这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读者的心声。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女性可以被称作先生?这里面有无规律可言?有哪些女性曾被称作先生?称女性为先生最早始于何时?

  先从最后一个问题说起。

  据语言学家刑福义先生考证,将女性称为先生这一用法,大体上跟中国现代史同步。目前最为权威的文献,是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两封信。

  一封写于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信的抬头是“庆龄先生”,信中用了六次“先生”——

庆龄先生左右:

  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兹派潘汉年同志前来面申具体组织统一战线之意见,并与先生商酌公开活动之办法,到时敬求接洽,予以指导。……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

  顺问近安

  毛泽东

  “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另一封写于1949年6月19日,信的抬头仍是“庆龄先生”,“先生”出现了一次——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尹家民《共和国早春的毛泽东周恩来》,《中华儿女》1995年第5期)

  

  

  邢先生说,他小时候听大人们谈起,孙科称宋庆龄为“宋先生”,印象很深。如果情况属实,那么,称女性为“先生”这一用法,已有近百年历史。即使不是真的,从毛泽东1936年写信时算起,也有近八十年历史。事实上,这种用法相当普遍,除了毛泽东以及尚不确定的孙科,其他人也这样用过,共产党方面如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的信中,称她为“宋先生”),国民党方面如沈醉(军统要员,在其《沈醉自述》中称宋庆龄为“宋先生”)。

  许多与宋庆龄同时代的知名女性,也经常被称作先生,如何香凝(生于1878年)、许广平(生于1898年)、冰心(生于1900年)等。除此之外,稍事检索,我们会发现还有不少女性也常常被冠以“先生”的头衔,如冯沅君(生于1900...

高考作文素材:感受先生 阅读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杨绛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素材:感受先生 阅读杨绛,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作文素材:感受先生 阅读杨绛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读书苦乐》

  杨绛先生走了,人间再无“我们仨”。

  先生的一生跨越一个世纪,历经沉浮沧桑,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她的文字朴素平实,却又隽永风趣,哀而不伤,满载着“走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豁达和俏皮。

  杨绛先生曾将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不必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所以,我们选择将她的文字连缀成报道,以这种“隐身”的方式读懂先生的一生。

  先生生前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与另外两个人团聚。请允许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不舍。

  ——编 者

  亲与情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九三五年七月,锺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

  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

  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锺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锺书。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锺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

感悟杨绛先生在心灵最纯净的地方

高考作文 杨绛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感悟杨绛先生在心灵最纯净的地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感悟杨绛先生在心灵最纯净的地方

  杨绛,本名季康,无锡人也,宣统三年生京师。父荫杭,律师也,尝为浙江通判。

  绛生未百日,家南迁于沪。其于诸姊妹,容貌短小,杨父戏曰:“猫之良者,矮身短足也。”好读书,能文学,中英文俱佳,负笈东吴时,以文学称。杨父尝问:“三日不读书,如何?”绛答曰:“寡淡。”再问:“七日不读书,如何?”绛答曰:“虚度。”

  年十七,欲入清华,惜乎东南中额不足,乃辗转东吴学堂,与费孝通同窗。绛虽未为佳丽,然清秀慧敏,温婉和蔼,慕之者众,男子每欲申意,费生必阻之,曰:“诸君好逑,我则为槛。”不欲绛为他人妻也。

  年二十一,乃北上,投燕京学堂,复又清华。费生闻之,夜不能寐,迎之者三,渴慕如此。

  悠游清华,逢钱钟书。人生初见,绛以《醉翁亭记》目钱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钱郎也”。盖当时钱郎,倜傥拔秀,虽敝袍旧袄,布履老镜,然风流不掩。钱郎见杨女,心许矣。当时不交一语,然终生之志,不可移也。

  钱郎有表弟曰孙令衔,谓钱郎曰:“杨女已有许配。”又语于绛曰:“钱郎已有婚娶。”钱郎闻之而疑,窃曰:“既与杨女同城,何必仰息他人,直取可也。”乃寄鸿雁,相约黄昏后,甫见,钱郎汲汲曰:“吾未婚娶。”绛笑曰:“妾未许配。”乃定上邪之好。

  费生闻,大恨,质杨绛曰:“诸生之中,能为汝之夫君者,莫非吾也,以吾与汝相识久矣。”绛曰:“君尝有言,吾与尔不过朋友,然非情好,若君欲相好,则吾与尔绝矣。”费生怅恨,然亦无如何。

  年二十四,嫁钱郎,其时在姑苏,钱郎衣玄,酷暑,汗涔涔,衣衫湿,有黄渍,诚狼狈也。钟书曰:吾遇夫人前,未思婚娶;吾娶夫人后,不悔。当时,钟书乘桴往牛津,绛在清华,为夫君故,弃学从之游,生女于法兰西。

  钱郎博学,然迂阔人也,百事不晓,拙于家计,点灯灯灭,倾茶茶泼,绛则不然,十指能抚弦,拳头立得马,彼时批注经史,此时庖厨烹鲜。夫君每有狼狈,绛则曰:“无碍”,钱学士赖以安。

  1938年,归来,颠沛辗转,或在蓝田,或在湘西,归沪。杨师能文,成名先于钱学士。淞沪沦陷,为喜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沪人皆睹,当时闻名。

  解放,或有劝赴海外者,钟书杨师皆留,杨师曰:吾以襁褓母乳中,则已为中国人,舍此何归?杨师以研究员聘。是时万象更替,杨师钟书亦与于其中,杨师感其事,为小说曰《洗澡》,盖洗涤自新也。初阅之,以为乃余楠之事也,然则非也,书中不惟一人二人之事,一人二人之像,乃众生之事,众生之像。以众生像摹世间态,非杨师功力,不可为也。

  1969年,钟书尝在信阳罗山干校,明年,杨师亦至于此。其时艰苦,然乐天不改,亦多趣事。杨师有文曰《干校六记》,效《浮生六记》也,曰其在干校,多为稼穑事,割菜储粪,凿井学圃。为储粪,逢路人,则恭敬请之曰:“可粪于吾圃”。其态可掬也。与夫君钱公相去,不过里余,每相见,若西厢张生会莺莺,杨师戏曰:吾与夫君之会,岂胜却人间无数,虽才子佳人后花园,莫若妾与钱郎也。杨师夫妇,皆通晓西语。杨师外文,或胜钱学士,其晓英法语,年花甲,又修西班牙语,居然了悟,译《堂吉诃德》,风靡九州,售册百万。《围城》见于天下,钟书以此闻名,天下亦知杨师。然读书自乐,朝夕闭门,不与世事...

​杨绛《回忆我的父亲(节录)》

​杨绛 谈父亲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父亲(节录)

杨绛

  我父亲杨荫杭,字补塘。笔名老圃,又名虎头,江苏无锡人,生于1878年,十九岁(1897)考入南洋公学,二十一岁(1899)由官费派送日本留学。回国后因鼓吹革命,清廷通缉,筹借了一笔款子,再度出国赴美留学。我是父亲留美回国后出生的,已是第四个女儿。那时候,我父亲不复是鼓吹革命的“激烈派”。他在辛亥革命后做了民国的官,成了卫护“民主法治”的“疯骑士”——因为他不过做了一个省级的高等审判厅长,为了判处一名杀人的恶霸死刑,坚持司法独立,和庇护杀人犯的首长和督军顶牛,直到袁世凯把他调任。他在北京不过是京师高等检察厅长,却把一位贪污巨款的总长(现称部长)许世英拘捕扣押了一夜,不准保释,直到受“停职审查”的处分。我父亲声称他没有违犯宪法。

  审查结果,他确实完全合法,官复原职。他就辞职回南了。那是1919年的事。

  《民国演义》上提到这件事,说杨某其实没错,只是官官相护。据我理解,我父亲的“立宪梦”,辞官之前早,已破灭。

  我曾问父亲:“爸爸,你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父亲说,“就和普通孩子一样。”可是我叮着问,他就找出二寸来长一只陶制青底蓝花的小靴子给我,说小时候坐在他爷爷膝上,他爷爷常给他剥一靴子瓜子仁,教他背白居易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那时候,他的祖父在杭州做一个很小的小官。

  我的祖父也在浙江做过一个小地方的小官。两代都是穷书生,都是小穷官。我祖父病重还乡,下船后不及到家便咽了气。家里有上代传下的住宅,但没有田产。我父亲上学全靠考试选拔而得的公费。

  据我二姑母说,我父亲先考入北洋公学,我不知他在北洋上学多久。他在北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二姑母称为“洋鬼子”)出来镇压,说闹风潮的一律开除。带头闹的一个广东人就被开除了。“洋鬼子”说,谁跟着一起闹风潮的一起开除。一伙人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闹风潮不过是为了伙食,我父亲并没参与,可是他看到那伙人都缩着脑袋,就冒火了,挺身而出说:“还有我!”好得很,他就陪着那个广东同学一起开除,风潮就此平息。

  当时我父亲是个穷学生。寒素人家的子弟,考入公费学校,境遇该算不错,开除就得失学。幸亏他从北洋开除后,立即考入南洋公学。我现在还存着一幅1908年8月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开代表大会的合影。正中坐的是伍廷芳。前排学生展着一面龙旗。后排正中两个学生扯着一面旗子,大书“北洋”二字。我父亲就站在这一排。他曾指着扯旗的一人说“这是刘麻子”,又指点这人那人是谁,好像都很熟。我记得有一次他满面淘气的笑,双手叉腰说:“我是老北洋。”看来他的开除,在他自己和同学眼里,只是一件滑稽的事。

 ...

杨绛:风

杨绛散文 名家散文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饨。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衷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杨绛散文推荐阅读:

  杨绛:窗...

杨绛:喝茶

杨绛散文 经典散文 名家散文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

  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茶,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

  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