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文化常识栏目,提供与文化常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3年高考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汇总

高考 高考语文

  2023年的高考目前各地的考试报名已经基本结束,各位高三的考生们也已经开始了高考前的最后考试复习。在语文这门考试中经常容易考到古代文化常识,这些内容需要大家平常的积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3年高考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汇总,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一、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试用,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聘用属吏。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察举实行之初,选拔人才颇有成效,但沿用既久,弊病日生。东汉后期,察举为世族大家所掌握,弄虚作假,浮夸勾连,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为题,阐释义理。“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不再黜落。实际上皇帝常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官职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官职思维导图

下文是关于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官职思维导图的汇总,对此类知识点有需求的朋友来看看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及官职思维导图”,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及官职思维导图

  三省六部制

image.png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一、“三省”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二、“六部”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1、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

  2023年的高考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相信很多考生已经在备战2023年的高考,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可供各位考生参考。更多考试相关信息请各位考生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一、姓名和称谓

  (一)人称姓名

  1.直称姓名(或名)

  (1)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斋名、谥号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2)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3)称谥号。例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文正公。

  (4)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

  (1)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例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相称。

  4.称籍贯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称郡望

  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

  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8.特殊称谓

  (1)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2)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二)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1)王侯自称

  ①朕 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皇帝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例如:朕为始皇帝。《史记》

  ②寡人 皇帝的谦称,译为“我”。例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③孤 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例如: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④寡君 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训练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

  2023年高考考试已经开始报名了,目前各位考生所剩的备考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备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训练”,可供各位考生参考。更多考试相关信息请各位考生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训练

  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

  解析 左、右拾遗是唐代官职。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

  解析 宋代的“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

  解析 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诸侯的官职,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

  解析 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

  解析 清代知贡举不担负阅卷取士之责。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

  解析 “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有时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 )

  13.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编修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 × )

  解析 应为“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时”。

  14.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地位仅次于尚书令,职权渐重。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 )

  15.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年间设立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 )

  16.参知政事是清朝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

  解析 “清朝”错,应是“唐宋时期”。清朝不设此职。

  17.侍讲,既指给皇帝或太子讲学,又是官名,指为帝王、皇子讲学的侍从之官。( √ )

...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20公务员行测备考:文化常识

公务员行测备考 行测文化常识 2020公务员行测备考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一般来说考的几率非常大,但是许多考生还是容易丢分,这可能是平时知识点积累的太少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公务员行测备考:文化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公务员行测备考:文化常识

  2020省考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各位小伙伴最近也应该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啦!今天来聊聊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里的文化小常识,一起来了解各种文学趣事。文化常识在广义上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在常识判断中常考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当然也考查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究竟招“源”何处,小编带大家来分析分析!

  1、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2、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4、十大名茶: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浉河区)、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都匀毛尖(产于产于贵州都匀市)、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5、以“四大”开头的盛名事物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粤绣(广东)、蜀绣(四川)、湘绣(湖南)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昆明)

  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晩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徳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0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 2020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 导游资格基础知识

  对于导游证考试备考基础知识点还不清楚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一、时辰与生肖

  时辰:(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起源于战国,东汉有明确记载。

  二、阴阳、五行、八卦

  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离代表火,坎代表水,兑代表泽,巽(xùn)代表风

  三、姓、氏、名、字、号和避讳

  姓:氏族的号,奴隶社会,贵族有姓

  氏:姓的分支,战国后氏姓混同,汉通称姓

  名、字: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20岁成人礼、女子15岁放嫁礼取字,男子的字前加伯、仲、叔、季,表排行;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名与字意义上有联系,如:①相近,屈平字原、端木赐字子贡;②相反,曾点字皙;③其他联系,孔丘字仲尼。

  号:自取,字数自由。取号之风盛于唐宋及其以后。例如:陆游号“放翁”,丘处机号“长春子”,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潜号“五柳先生”、辛弃疾号“稼轩”、王安石号“半山”、黄庭坚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避讳:修辞格(死)姓名的避讳(皇帝的名字,国讳、公讳;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家讳、私讳;圣人的名字,圣讳)

  四、诸子百家

  社会历史背景(春秋战国,奴隶向封建制度转变时期,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孔子、孟子)-汉董仲舒“轩黜百家,独尊儒术”

  墨家(墨子,代表劳动者和小生产者思想,反对贵族世袭制)

  道家(老子,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法家(韩非子)

  兵家(军事学家总结战争经验,著成兵法书,孙武、孙膑)

  阴阳家(邹衍)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干支纪年法,六十一甲子,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地支:子(鼠/23-1)、丑(牛/1-3)、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帝号纪年法:汉武帝前,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使用“建元”

  皇帝与国号

  一、皇帝称为的由来(三皇:天、地、人,五帝)秦始皇“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1、王、天子---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2、皇帝

  3、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嫔妃(皇帝的诸妾,统称嫔妃,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导游资格证考试备考辅导

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

中考语文指导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一】

  1、《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

  2、《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

  3、《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

  4、《画山绣水》作者杨朔,现代散文家,原名杨毓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等。

  5、《山泉水暖》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碧野,当代作家。

  6、《看云识天气》体裁是说明文,作者朱泳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7、《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

  8、《塞下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因其诗风轻灵、飘逸,被后人称为“诗仙”。

  9、《凉州词》作者是王之涣,唐代诗人,字季淩。其诗善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凉州词”是唐代乐府《凉州歌》的歌词,属乐府歌,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

  10、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雄壮,多为送别酬酢、军旅生活。《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他代表作品。

  1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作者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

  12、《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3、《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二】

  14、《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5、《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集《隔膜》,散文集《脚步集》,长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

  16、《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7、《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8、《创造学思想录》作者是罗吉尔?冯?奥赫,美国思维科学学者。

  19、《学问和智慧》选自《理趣小品》,作者罗家伦,现代学者、教育家、思想家。

  20、《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公务员公共基础人文知识: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数字速记法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人文知识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人文知识: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数字速记法,赶紧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公共基础人文知识: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数字速记法

  在近几年来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对于文化常识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难度在逐年加大,比如延安事业单位考试、西安事业单位考试等,比较侧重于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且考查的范围较广,难度也在加大。当然,对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考查并不是无章可循,通过研究一些题目,我们通过一些整理和总结,从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下面,我就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中的一些数字性的东西进行总结归纳,助力广大考生来克服难以在短时间记忆的问题。

  (一)人文常识“之一”: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唐朝颜师古释注。

  (二)人文常识“之二”: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人文常识“之三”: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三教:儒、道、释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四)人文常识之“四”:

  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商丘应天府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成大 尤袤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公务员公共基础

​2019年中考语文古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知识 中考语文古文化常识

  还在为语文中的古代中的文化丢分吗?考试栏目组的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希望能帮得到你,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网站吧!

2019年中考语文古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简单明了地说几岁,却少了一点“韵味”,古人对于年龄是怎样说的呢?小编为大家提供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希望大家在平时多积累!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

与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