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社会主义在中国栏目,提供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2. 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合作化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B.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有()

  A.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C.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各个领域初步确立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下列选项中不是其理论依据的是()

  A.发达国家先进入社会主义

  B.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C.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不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各个领域初步确立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所以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所以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同的,学生对此要加以区分,从时间上来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后到至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本题全选。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

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相关的考研政治

申论名言:习读本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国考申论名言 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 公务员申论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申论名言:习读本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祝您阅读愉快!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 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 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义和...

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相关的申论

马克思主义下中国社会主义反腐研究

马克思主义下反腐研究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研政治答案 考研政治模拟题 考研政治模拟题答案

  出国留学网考研网为大家提供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更多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的所有社会经济主要是三种成分,其中,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作出过深刻论证,他指出:“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 D.前社会主义体系

  3.毛泽东提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发表于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B.新中国成立时 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时 D.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4.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强调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他曾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国家工业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B.比较强大的国营经济力量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所谓农业合作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

  6.1995年通过的《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和完全必要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根据这一指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具体和平赎买形式是

  A.互助合作化 B.定股定息 C.国家资本主义 D.“四马分肥”

  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所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建设社会主义环保型社会

公务员申论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工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建在河流旁边,废水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水中,污染了水源,影响了下游人们的用水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装修房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装修房屋者越来越多,对建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市场上的建材质量却迅速下降,很多都达不到标准,并且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生活中,一次性生活用品塑料因为成本低,使用方便,几乎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虽然人们知道它危害健康但因科技水平有限,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还是大量使用塑料制品,这对环境治理提出了难题,国家处理这些废弃物所需的资金远远高于其成本。一些地方政府放任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起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按照法定的程序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召开立法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在有关网站、环境报刊上公布环境立法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之后,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机关要不断完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根据实施情况和实施机关的评估建议及时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在何种程度的污染事件发生后,采取什么等级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理。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确定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岗位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环境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目前全国具体有多少污染源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企业和政府应该一起建立全国污染源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污染源的排放名录,并且每年更新这个名录,把全国的污染源都监管起来。这样如果出现了污染事件,就可以立即进行处理。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全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唤公众参与,新闻媒体要向社会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出国留学网司法考试栏目为考生整理分享关于2016司法考生辅导用书卷一教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欢迎考生前来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考生。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属性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以及根本保证等法治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律的指导,也是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各国的法治理念受制并决定于本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条件,不同国家的法治理念不可能完全相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法治理念上更是存在着根本性区别。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各自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图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在法治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密切结合、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三者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

  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体现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万能用语

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