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栏目,提供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初级社会工作者《2017年综合能力》复习资料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初级社会工作者《2017年综合能力》复习资料”,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观察内容

  观察前观察者需制订观察提纲,内容至少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和为什么等方面。于社会工作研究而言,“人在环境中”可以作为研究者进行多元观察的重要框架

  (1)“人”涉及其情感、行为和认知

  (2)“环境”涉及被观察者的家庭、非正式网络、正式网络、媒体等诸多主题。研究者必须领悟情境脉络、目标、介入、接案、实施、历程、成果、成品、影响性等概念,将研究主题操作化,用“敏感性概念”来引导观察,根据研究主题的架构,强调某些事件、活动或行为的重要性

  观察记录

  (1)观察记录是资料分析的基础。说服被观察者接受当场记录或录音是一个有效记录手段,但也可能使他们望而却步

  (2)观察记录包括值得注意的一切内容,标明基本资料,内容详细具体

  (3)观察记录首先要对现场全貌有描述,然后按事件发生顺序进行记录,保持持续性,同时要保留事件的细节

  (4)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空间地图、社交地图与时间地图等方法

  (5)观察记录要使用具体、清楚、无歧义的描述性语言,而不使用文学性修辞。除了记载所见所闻外,观察者感受、对事情进展的反应、感触及思考等也应成为记录内容

  观察法的分类

  (1)根据观察者是否融入被观察群体,观察分为:

  1)参与观察。观察者进入被观察场境,被视为自己人,从内部进行感受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持旁观者身份,收集一般信息

  (2)根据过程控制程度,观察分为:

  1)结构式观察。体现标准化特性,对象选择、范围确定、内容架构和程序安排都事先有明确计划

  2)非结构式观察。诸多要素都是临时决定的

  观察准备的内容

  (1)问题准备就是明确需要观察的议题

  (2)思想准备指如何在观察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为观察需要眼、耳、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的应用

  (3)观察者需要足够的知识

  (4)观察者的心理必须成熟,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障碍

  (5)计划准备指设想好内容、对象、范围、地点、时间长度和次数、方式和手段等问题

...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考点解读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考点解读”,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人生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具有独特、稳定等特性,包括气质、性格、认知、自我调控等。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根源是身体的状态或需要,主要是身体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欠缺。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大体相当于人类的两大需要:爱与饥。性本能又被他称为里比多(libido)。

  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的,他的人格理论也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口唇区域为快感的中心。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是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用,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肛门区域成为性感区。在这一阶段,儿童会接受排便训练,这是儿童第一次接触到外部纪律或权威,因此代表了伊底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一般地,如果排便训练过于严格,儿童会形成过度控制的行为习惯,如洁癖、吝啬和强迫的人格特征,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反抗,从而形成过度铺张浪费、越轨的人格特征;如果排便训练过于随便,儿童在成年后容易形成肮脏、浪费、凶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征。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

  生殖器成为快感的中心。这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欲的对象,男孩对母亲产生爱恋,仇恨父亲,称为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对父亲产生爱恋,仇恨母亲,称为恋父情结或克勒厄屈拉情结。

  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以上的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弗洛伊德认为,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 5岁左右。

  第四阶段:潜伏期(6 岁-青春期)。

  这一阶段,儿童的里比多受到压抑,没有得到明显的表现。儿童这时已经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因此,将兴趣从家庭成员转向同伴,特别是同性同伴,倾向于避开异性同伴。

  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成年)。

  这一阶段是个体的性发育成熟期。个体开始试图与父母分离,建立自己的生活,逐渐发展出成年人的异性恋。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初级社工2017年综合能力考点:社会环境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初级社工2017年综合能力考点:社会环境”,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社会环境

  环境对于人类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人类适应环境并不断进化,二是与环境积极互动,其间,人类行为也被型塑。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极大,所以社会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人看作是“环境中的人”。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一般而言,可以把人类的环境区分为自然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和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季节,以及山川、湖泊、道路、空气、植物、动物等;社会环境包括人以及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载体等,如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阶级、文化等。我们重点关注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于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所讨论的“社会环境”也包含了对人类行为

  有重要影响的自然因素。实际上,类似的研究很早就有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论述了气候、地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寒冷国家中对娱乐缺乏感受性,气候温和的地区却相反;岛屿居民比大陆居民更倾向于自由(因为岛屿面积小,不太会发生压迫,与大帝国相隔,暴政难以插手,也难以被征服)。

  社会环境可以被界定为: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环境也可以继续细分,如有人将它所包含的要素性质分为物理社会环境(建筑、交通等)、生物社会环境(如盆景、家禽)与心理社会环境(如行为、习俗)。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环境涵盖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

  2、动态平衡性。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它也是动态变化的。

  三、社会环境的构成

  构成社会环境的主要单元有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

  1、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家庭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对个体的实施影响,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指的是家庭背景和历史,横向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朋辈群体

  除家庭、学校外,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朋辈群体。朋辈群体是一群规模较小、年龄相近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小团体。朋辈群体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层面:

  (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学校与工作单位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地方,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学生的发展。工作单位和其他组织对个体影响较大。目标、人和人际互动是组织的三要素,人际互动出现问题是许多成年人发生心理疾病的诱因。

  4、社区

  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另外,也存在非地域社区...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大体上可以从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两个颁来理解。

  1、所谓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它主要包括:它是构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还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应用社会科李的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任何形式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偏离价值观基础。

  2、所谓实践作用是指:

  首先,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其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文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

  第四,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1、戈登和比斯台克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个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对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关怀、社会对个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民主社会对个人实现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

  2、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具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

  3、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呢?所谓基本原则,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有关的比较具体的价值表述。对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原则”是根本性的但不是具体化的,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实践环节。应认真领会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六项原则的基本含义。

  四、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

  基于人道主义,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工作的追求,也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框架。

  1、强调社会和谐。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个人、集体或社会环境因素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它们之间应该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浓,在处理比较严重的家庭冲突和家庭危机时会诉诸法律,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倾向于通过协调家庭内部关系来保持家庭稳定。

  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以“仁爱”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

  4、重视道德建设。

  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初级社会工作者2017年《综合能力》备考知识点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初级社会工作者2017年《综合能力》备考知识点”,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访问

  定性研究方法之一——访问

  含义:

  访问就是研究者探访被研究者并通过问答获取资料

  分类:

  (1)依据接触程度,访问分为:

  1)直接访问。如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当面交流

  2)间接访问。如社会工作者利用电话对服务对象进行访问

  (2)依据被访者人数,访问分为:

  1)个别访问。如督导者对新进入社会工作人员的个别指导

  2)集体访问。如督导者对实习学生团体进行的技术讲解

  (3)依据是否有访问指引,访问分为:

  1)结构式访问。按既定访问指引向对象提问,从而获取相关资料。如根据大纲了解政策制定者、原则和程序等信息

  2)无结构式访问。是只给访问者一个题目,由访问者和被访问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交流议题在双方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

  成功设计的标准

  (1)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有效测量假设

  (2)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从而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3)可推论性如何

  (4)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已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

  如果上述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是好的实验设计

  评价优点

  (1)变量清楚明白,自变量作用明显

  (2)规模有限从而节省资源

  (3)可有效控制实验场境和外在环境,排除影响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过程的因素

  (4)测量工具较精确,误差较小

  评价缺点

  (1)实验设计场境是创造的,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

  (2)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都会面临伦理难题

  统计资料分析

  定义: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就是对既有统计数据进行剖析以进一步发现其信息,可以直接实现研究目的,也可以为大型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现存统计资料存在的问题

  (1)效力问题。即资料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信息

  (2)可信度问题。后者即资料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是否接近或一致

  统计资料的审校工作

  (1)了解其来源、目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技术,以对其背景有全面把握

  (2)了解资料的指标定义、分组、统计范围等信息从而判断其可比性

  (3)对可疑资料进行逻辑检查和重复检查。研究者可采用多角度方法整合不同研究者、不同时间、不同方法获得的同一主题的资料,以发现可靠资料和校订有关信息

  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单位往往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甚至国家。如果用群体层次资料反映个人行为模式,就出现层次谬误

  (2)指标属于不同测量层次...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资料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资料”,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观察分类

  观察法的分类:

  (1)根据观察者是否融入被观察群体,观察分为:

  1)参与观察。观察者进入被观察场境,被视为自己人,从内部进行感受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持旁观者身份,收集一般信息

  (2)根据过程控制程度,观察分为:

  1)结构式观察。体现标准化特性,对象选择、范围确定、内容架构和程序安排都事先有明确计划

  2)非结构式观察。诸多要素都是临时决定的

  观察准备的内容

  (1)问题准备就是明确需要观察的议题

  (2)思想准备指如何在观察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为观察需要眼、耳、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的应用

  (3)观察者需要足够的知识

  (4)观察者的心理必须成熟,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障碍

  (5)计划准备指设想好内容、对象、范围、地点、时间长度和次数、方式和手段等问题

  观察内容

  观察前观察者需制订观察提纲,内容至少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和为什么等方面。于社会工作研究而言,“人在环境中”可以作为研究者进行多元观察的重要框架

  (1)“人”涉及其情感、行为和认知

  (2)“环境”涉及被观察者的家庭、非正式网络、正式网络、媒体等诸多主题。研究者必须领悟情境脉络、目标、介入、接案、实施、历程、成果、成品、影响性等概念,将研究主题操作化,用“敏感性概念”来引导观察,根据研究主题的架构,强调某些事件、活动或行为的重要性

  观察记录

  (1)观察记录是资料分析的基础。说服被观察者接受当场记录或录音是一个有效记录手段,但也可能使他们望而却步

  (2)观察记录包括值得注意的一切内容,标明基本资料,内容详细具体

  (3)观察记录首先要对现场全貌有描述,然后按事件发生顺序进行记录,保持持续性,同时要保留事件的细节

  (4)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空间地图、社交地图与时间地图等方法

  (5)观察记录要使用具体、清楚、无歧义的描述性语言,而不使用文学性修辞。除了记载所见所闻外,观察者感受、对事情进展的反应、感触及思考等也应成为记录内容。

...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复习讲义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复习讲义”,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什么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作为最早被认可的方法,可以说个案工作的起源就是社会工作的起源。

  1、定义: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基础)、以个别化的方式(原则)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对象)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内容),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目标)服务的主体是社工。

  在此,需要强调三点:

  (1)价值的重要性在于给我们一个精神的立场,让我们在行动的过程学会以一种平等、尊重、公正的姿态去关怀、服务别人,同时也是一个动力,它支撑着许许多多的社工一直走下的动力所在。在社会日趋个体化的现今,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以个体的形式行为,缺乏别人的关怀,也很难去关怀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工去服务别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的,这些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

  (2)个案工作的核心原则是个别化,在一对一的服务中,突出个性、承认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服务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不同的选择。

  (3)个案工作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初级目标,既满足案主基本需要,解决案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疏解案主的情绪困扰(例子)。其二,中层目标,协助按住在自助的原则下适应生活和社会(例子)。其三,终极目标是实现案主的自我发展,是案主在提升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去追求理想和目标(例子)。三个目标不可能在一次个案服务中都能达到,但是这是促使个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2、个案工作的特征

  (1)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工作者扮演者服务的角色,面对的案主则要充分展现其个性。工作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沟通和服务技巧,同时还必须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按社会工作的行业规范进行服务。而案主则需要在工作者面前表现最本真的自己,向工作者坦白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利益单向性。即服务的目的在于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一切以案主的利益为出发点,围绕案主的问题和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当然,随着专业的发展,很多学者在质疑这种利益的单向性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很多行动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反思,工作者在服务中的目的性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老年人服务中心—职业、知识、研究等的目的)动态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发展的关系。通过专业技巧和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目的在于解决案主的问题或困难,实现案主的自我发展,在互动关系中,会随着时间的改变和介入程度的加深,产生不同的改变过程。改变不仅仅发生在案主的身上,还会在二者的关系上和工作者的身上得到不同的反应。

  (2)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专业。助人自助、自助助人是社会工作的本质,意思是什么?助人自助也许很容易理解,自助助人做何理解?二者放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助人本质,即通过帮助案主建立自助的能力,来达到助人的目的,同时,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工作者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具有自我做主的权利和能力,我们应...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考点:个案工作重点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工《综合能力》考点:个案工作重点”,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个案工作程序即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国外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对个案工作程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总体上而言包括两个划分标准:按时间和服务内容两个标准。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按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接案和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分析、诊断和计划、治疗和服务、结案和评估、持续的治疗等阶段。结合时间和服务内容两个标准,可将个案工作程序化分为: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一、接案或转介接案:工作者与求助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是求助者成为案主。

  接案的工作重点包括:

  1、 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求助对象现实性的心理反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他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咨询和试探;

  (2) 是已有失败的求助经历,从其他机构转介过来的

  (3) 被迫寻求帮助,例如监禁人员、强制戒毒者、未成年人等。

  (4) 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自愿前来求助工作者必须对求助者的现实心理反应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需要立刻服务的求助者要对其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看是否真的不需立刻服务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对询问信息者,要尽量为其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对有求助意愿的,应鼓励其成为案主。

  2、 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对那些有求助意愿的案主,工作者要给予鼓励,树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对机构和工作者的信心。为此,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工作者真诚的态度、机构具有的资源是鼓励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必要条件。

  3、 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即澄清求助者的期望,求助者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给机构和工作者,难免会对工作者寄予过大的期望,此时,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求助者的要求,并向求助者澄清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要求,并告诉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工作者和机构单方面的事。

  4、 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机构是否需要对求助者提供服务。为此工作者需要了解以下问题以便作出初步的评估:

  (1) 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

  (2)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

  (3) 求助者曾经为此寻求过什么帮助和自己做过什么努力?

  (4) 机构的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能否为求助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5) 机构对求助者的要求和求助者对工作者和机构的要求是否能够协调?工作者需要将初步评估与求助者一起分享,以便保证结论的准确性。经初步

  评估后,认为机构和工作者可以为求助者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求助者也希望与机构建立专业关系,求助者才成为真正的案主。如果机构或者工作者不能为求助者提供他所需的服务,则需要进行转介。转介:即针对一些非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是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转介服务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讲义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

  本文“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讲义”,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小组工作的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

  (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为了实现社会目标,社会工作者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工作意识”:

  ①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订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2.治疗模式

  小组治疗模式又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具有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小组治疗模式吸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为失范的人群或有特定问题的人群等。

  (1)理论基础 小组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最早源于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如行为修正理论、学习理论等,以后也受社会学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理论的影响。其假设前提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得到治疗和康复,改变有问题、有缺陷的行为方式,习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由此获得自我发展,改变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治疗模式的实施原则治疗模式下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获得的主要是矫治性的治疗,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治疗模式的小组工作时,必须坚持和实施的原则包括:①综合性原则;②建构型原则;③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3.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1)理论基础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2)互动模式的实施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时,应坚持实施和贯彻以下的工作原则:①开放性的互动;②平等性的互动;③“面对面”的互动。

...

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