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老子的主要思想栏目,提供与老子的主要思想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老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老子的思想 老子 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老子》一书,原着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例如:某某研究老子的著作,便成了“某老子”;某某解释老子的著作,又成为“某家老子”;某某诠释了一番,又成为“老子某诠”。各说杂陈,见解不一,读来似有治丝益棼之感。

  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包括近如日本、韩国,远如欧、美,乃至于大洋洲的人,亦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了。他们都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老子》很好。”问他们好在哪里,也自有一番说辞,或不免拾人牙慧,道前人之所道。但毕竟能重视而称誉我们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欣喜的;同时亦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那些一味崇洋媚外,忘记乃至排斥自己文化的人,更应该为之赧颜的。

  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道家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人们每提及道家,则必说到老子,但多半亦仅仅说到老子而已,最多并称“老庄”。其实,道家的“巨擘”,不止这一二人,尝与朋友说笑: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儿子——倪子、孙子。当然,这只是说笑,他们并没有血缘的祖孙父子关系。

  不过孙子——春秋时齐国人孙武,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来,所着《兵法》十三篇,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曾经帮助吴王阖闾,击破强楚,而称霸诸侯,充分显示了道家思想在事功上的伟大;而所著的十三篇中的军事哲学思想,可以说超越了时空,直到几千年后的现代,人类已登上月球,武器已发展到太空,到生化战,而仍离不开他的军事哲学的范围。

  倪子,本姓倪,而倪字原有儿子的含义。一说倪子就是计然子,究竟确否?后世很难考证。但可以确定的,计然子实有其人。又有说他是范蠡的老师。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所用就是道家的学说,而且勾践复国以后,论功行赏,他自然可以获得高官厚爵,可是他并不在乎富贵,带了西施,一叶扁舟,飘然于太湖之上。这正是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风范。所以老子、儿子、孙子三代的笑话,尽管是游戏之言,也非凭空虚构。事实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孙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得透彻清楚了,差不多对中国文化中“治道”的精要,已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值得注意的。

  内用黄老 外示儒术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涟漪,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对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这譬喻是有其理由的。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

与老子的主要思想相关的实用资料

老子思想:行政为民

老子思想:行政为民 老子行政为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子思想:行政为民,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s://m.liuxue86.com)查看。

  老子思想:行政为民

  书中反贪欲、去甚去奢、尚慈崇俭、见素抱朴等清廉思想和议论,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历代统治者也都将《道德经》视为治国理政的要典。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缤纷的色彩看多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舞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山珍海味吃多了会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驱马奔驰,围捕田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在老子看来,贪欲是一切祸患产生的根源,只有“少私寡欲”,不迷恋外在的声色货利,不贪求感官欲望的满足,让心灵保持“虚静”的状态,才能“致虚极,守静笃”。所谓“致虚极”,指心灵一尘不染,祛除世俗的妄念杂欲。守静笃,即为坚守寂静之意。强调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倡导人们要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理清心智的混乱,消除心灵的闭塞,使内心无欲无念、无偏无私,达到空灵明澈的境界。老子还提出修养之本在于修心,修心之道在于守静。他认为,而只有“守静”才能让人回归质朴的生命本真状态,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物欲、金钱和美色等各种诱惑。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在老子看来,天下最大的善性莫若水。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此等宁静和达观,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能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渺渺,荡今涤古,激浊扬清。三曰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奋勇前行。四曰博大。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可达千山,哺育万物,但从不彰显自己。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虎啸龙吟。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六曰透明。水本身是清澈透明、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七曰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贵,不纠结于贫贱。不论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公平”。总之,为人应该像水一样高洁,为官应该像水一样清廉,理政应该像水一样透明,社会风气应该像水一样清朗,歪风邪气则无处存在,腐败则无处寄生。

  以民为本,去奢尚俭。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写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

与老子的主要思想相关的实用资料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思想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简要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老子的治国思想

中考历史

  无为、无事、无欲:老子的治国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先秦的重要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以及民风民俗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今天,我学习研究道家思想仍有现实意义。

  《道德经》是一部天才大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谓一字千金。他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修身学等方面的思想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基础,鲁迅先生把道家思想说成是中国的根基。我想结合中国现实社会谈谈老子治国理民的思想。

  “无为”之治是老子治国理民思想的集中体现。“无为”思想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诸侯兼并,列国攻伐,强国进攻弱国,大国吞并小国,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一派混乱。各国为称霸诸侯,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他们还通过自己的思想家、理想家,大写文章,四处演说,来影响各国,形成“百家争鸣”的奇观。生活在楚国的老子,历经了这一动乱社会,他认为,诸侯相拼,都是由统治者的贪欲造成,消灭统治者的贪欲,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心复朴,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办法,因而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治国理民思想。

  “无欲”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在这段话里,老子明确提出勉强“有为”而败,不能成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客观条件不允许,勉强作为,必然劳民伤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现实社会不是这样么?条件不成熟,搞各色各样的形象工程,强行为之,老百姓怨气沸腾。有个县搞旧城改造,根本不考虑本县财力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招商又缺少良好的软硬环境,几条街的房子强行拆除了,旧水利设施也给破坏了,结果新街修不起来,房子也没有造成,一个县城乱糟糟的,谁见了谁生气。老百姓不喜欢这样的政府,更不喜欢这样的干部。有个老干部打比方说: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现在连寒窑也打倒了,宽亮的大街、高高的楼房固然好看,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造成这样勉强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老子的说法,是一种极端个人欲望造成的。这种欲望目的是为讨好上司,以便升迁,表面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实际上内藏玄妙,有不可告人的勾当。这些人,凭借手中的权力,主观意志,繁苛政令,强制百姓,为自己谋取更大权力铺路搭桥,有位省里领导批评他们用老百姓的血染红自己的乌纱帽。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执行者如果私欲横行,就会胡乱折腾百姓,图一时的虚名,得到的只能是实祸。近几年,有的县出现一定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就是这种歪术政治造成的不良反映。

  老子认为,理想的政治社会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之治、无失无败的境界。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老子》第四十九章)与民同心,以善待民,以信取民,诚信治天下,这是何等的博爱精神,是何等的做人胸怀。当时社会,天下纷争,相互欺骗,人心思乱,老子提出“与民同心,以善待人”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一种极为进步的思想,这里也充分体现出老子以平等待人、以爱心待人的人权思想。几千年过去了,现在读来,仍感亲切,好像老子不是在两千年前说的,而是在今天说的。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今天,江...

2019国考申论积累:老子哲学思想

申论 国考申论 2019国考申论辅导

  本网站为你收集了2019国考申论积累:老子哲学思想,希望能开拓大家眼界与思路,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9国考申论积累:老子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唯一著作《道德经》中。老子以道为“核心”,以道为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古代所有文化的精髓及自己观察思考的心得,博引宇宙人间自然的千变万化,凝炼成五千字,分八十一章阐述“道”的神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不贯通,把上古思想汇成深深的海洋,因而构成了老子思想的广博深邃,构成了中华民族一座辉煌的思想丰碑。

  1.“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这里讲的“有”是指实的物体,“无”是指虚的空间。告诉我们,其实无和有是不能分离的,只有无和有适当的搭配才能起作用。

  2.“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推荐阅读:

  2019年国考申论名言积累:社会篇

  2019年国考申论名言积累:以民为本篇

  2019...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 老子名言

  老子的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6、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1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1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 庄子主要思想 关于庄子是什么学派

  庄子属于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想了解这些事情的考生可以学习一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

  庄子属于道家学派。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见于《庄子》中。《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审美观等。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

  庄子的思想

  1、“道法自然”:“道”是《庄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心斋”、“坐忘”: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3、“万物齐一”:庄子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

老子的名言句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句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下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带来老子的名言句,欢迎阅读。

  老子的名言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经典语录大全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