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栏目,提供与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 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1)提问:你能从“分数墙”中找到那些分数知识?“分数墙”中藏了哪些分数奥秘?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

与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相关的实用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钟表教案

  《认识钟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2.3 考点分析: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情景引入:小朋友见过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与这些钟表交朋友,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

  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两根指针:分针与时针。(如果学生说出秒针,应给予鼓励,并说明本节课不作要求。)

  (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出示课件。)

  (3)认识分针与时针,请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指时针与分针。

  (4)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5)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看实物钟的运动方向)看钟面,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右手做顺时针转动。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对应的刻度线,还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弟弟、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

  2、认识整时,找出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看一看现在是几时?引导学生试着认读钟面上的时间。(课件演示)

  师:小朋友是怎样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板书学生所说时刻,并说明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这个7时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7:00。(说明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1)演示课件:钟面时间分别是7:00、8:00、4:00、6:00,学生认一认,并写一写整时。

  (2)...

与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相关的小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教学设计

认识圆形教案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起来看看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幼儿在室中寻找。)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整点》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教案 数学教案

  大班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整点》”,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课程计划里,"认识时钟"是幼儿学习内容之一。大班幼儿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幼儿通过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时钟上的整点,知道钟(手表)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教育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实物钟表、幼儿每人一个小钟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谜语导入宝贝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还来了一位小客人,瞧,他来了。他的名字叫多多,他可聪明了,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可是他有一个要求:必须猜对他的谜语,让我们看看是什么谜语吧。

  (出示课件)能猜出来吗?

  幼儿:表师:对,是钟表,你见过钟表吗?在哪见的?(幼儿自由回答)多多家也有好多钟表,我们一起去跟他看看吧!

  (出示课件)幼儿初步认识不同的钟表师:那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

  二、认识钟面钟表的用途可真大呀?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钟表上都有什么呀?

  1、数字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1---12)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课件演示)幼儿:哦,从1到12,从小到大转一圈。和幼儿一起用手画一画。

  2、时针和分针钟面上还有什么?有几根针?两根一样吗?

  师:呀小朋友真厉害,这根短短的,粗粗的叫时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针;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12个大格除了数字和两根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幼儿:短线有几根短线,(12)对了,12根短线组成了12个大格子,分针和时针就是每天围绕这些格子转来转去,它们是怎么转的呢?今天呀它们就要给小朋友演示演示,你们可要仔细看哦,看看它们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课件演示)幼儿:分针快,时针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但是它们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转,这叫顺时针方向转动。

  三、认识整点

  1、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钟表,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又是怎么走的?

  幼儿二次感知运转规律师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那小朋友知道现在是几点呀?

  幼儿:1点或12点师:这是一点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小朋友再看看,时针从1点开始走,当他走到2点时,分针走了多少?(一圈)那现在分针指着几?(12)时针指着几?(2)现在就是2点整。

  2、依次拨表,认识3、4、5、6点整3、...

钟表

《认识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更多优秀教学反思尽在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反思专题。

  《认识角》教学反思

  【1】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2】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伴随音乐,欣赏图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带给我许多收获:

  1、本节课,在认识角这个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了找图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角,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2.在体验角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和它的边,让学生说感觉,通过摸角(触觉的参与)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3、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充分,每节课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每节课都要充分看教学...

《认识鼠标》说课设计

教师资格证说课范文 说课稿模版 说课稿范例

  朋友们平时一定要多看看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多学习多看哦,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认识鼠标》说课设计”,欢迎您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本课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分三课时,都是利用鼠标玩游戏,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标感受人机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益智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鼠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是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下几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和拖动操作。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
  我设计本课,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儿歌导入
  导入:由课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这节课的主人公—鼠标,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的三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练为主。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予以示范,并告诉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然后请学生练习这两种操作的练习,在巡视辅导时,对掌握较差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辅导外,还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习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3、巩固应用
  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

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认识地球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思考,回答、分析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思考、回答

  交流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