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栏目,提供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 重阳节手抄报

  还在为制作重阳节的手抄报而烦恼吗?还没有创作的思路吗?没关系,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手抄报内容。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致辞

...

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相关的重阳节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

  对于重阳节的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1

  佩插茱萸

  佩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一个标志性习俗。

  茱萸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有多个种类,与重阳节有关的茱萸主要指的是吴茱萸,古名越椒。

  吴茱萸的特点一是花房艳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上的美感;二是香味浓烈,是很好的提神植物;三是吴茱萸的药用价值,中国传统医药认为它有治寒驱毒的功效。吴茱萸原名萸,因为原产在先秦吴国,所以叫吴萸。后来为什么又称为“茱萸”呢?据说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须向强邻楚国进贡,其中有一年派出使者将本国特产 “吴萸”作为药材献给楚王,无知的楚王不识吴萸为何物,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辩解便将吴国使者赶出宫去。

  楚王身边有位朱姓大夫,因与吴国使者素为相好,忙将其接回家中并问其缘故。吴国使者说,吴萸乃吴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朱大夫听罢遂将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

  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

  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了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

  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把吴萸改称吴朱萸。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2

  重阳节风俗之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

  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

  “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

  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

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相关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内容古诗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古人对于重阳很是重视,那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的古诗1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之重阳节的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致辞

...

重阳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

  手抄报网为了方面用户体验,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手抄报内容、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手抄报网小编整理了许多手抄报专题供用户搜素体验。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小编推荐:

  关于元旦习俗与传说手抄报内容

  欢庆元旦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重阳节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时刻提醒儿女们要孝顺父母,孝敬老人,因此,在重阳节的手抄报中写一段关于《孝经》的文字,是很契合主题的。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据《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孔繁森在聊城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元宵灯会,他就用地排车或三轮车推着母亲围城区观看花灯。对于此一时刻的孔繁森,见者有的用潇洒二字加以形容。这形容极其传神。这正是孔繁森置身于孝亲的幸福氤氲中时那种身心快慰舒展情态的生动写照。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 手抄报内容资料重阳节

  我们在做手抄报的时候需要对重阳节有一个了解,那你对重阳节的了解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2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3

  重阳节的来历考证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诗《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

重阳节诗句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

  手抄报网为了方面用户体验,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手抄报内容、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手抄报网小编整理了许多手抄报专题供用户搜素体验。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小编推荐:

  关于元旦习俗与传说手抄报内容

  欢庆元旦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中国元旦来历手抄报内容

  小编精心推荐

  诗歌手抄报 | 诗海拾贝手抄报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