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栏目,提供与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

复习 高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与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 高考文言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

与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2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

高考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解读

  一、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选材特点

  1、全国各省市

年份

试题套数

人物传记数

其它文体数

2009

19

14

5

2010

19

2012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

复习 高考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分值,从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占的比重就可以看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很多同学觉得晦涩难懂十分枯燥,其实不然,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可以对照着翻译粗略的浏览一遍,你会被古人精简犀利的文字功底而折服。以下是高考中可能会遇见的一些课文目录,以供参考。

1、荀况《劝学》原文和译文

2、《师说》参考译文

3、 《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4、杜甫《登高》原文和译文

5、白居易

高考语文技巧:文言文复习三秘诀(三)

2013高考语文技巧

  2013高考即将开考,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高考复习资料学习资源,各位考生可以用来临阵磨刀,为自己充电。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句式的把握与梳理同样重要

 

  在句法上,句式的把握和梳理同样重要。在常见句式中,仍有不少同学对宾语前置句式和定语后置句式感到难以把握,这固然与不注重涵咏、缺乏语感有关,但与理不清这些句式的语法结构的规律也不无关系,可见对有关例句的归纳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对一些习惯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须引起足够重视。诸如“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结构较固定的句式务必非常熟悉。今年上海高考中“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一句的翻译,使许多考生失分。其原因是对“奈……何?”的句式毫无感觉,只能妄加揣测,胡乱作答了。

 

2013年全国各省招办联系方式汇总

高考语文技巧:文言文复习三秘诀(二)

2013高考语文技巧

  2013高考即将开考,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高考复习资料学习资源,各位考生可以用来临阵磨刀,为自己充电。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注意归纳比照常用词

  在词法上,可以对课文中学过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谦敬副词、兼词、时间词和各种词类活用的类型,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作一些归纳梳理,并且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对常用实词、虚词的多义性及兼类现象也应特别关注。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作“不见”解,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同义;而后句“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中的“绝”是“横渡”之意,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同解。这个难度不高的词,答题正确率却不高,如果平时复习时能注意对这些常用词归纳比照的话,是容易应对的。

 

  文言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体,但也不能不加强对一些双音词的梳理。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去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2013年全国各省招办联系方式汇总

...

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试题特点

高考语文


  一般而言,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一、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几年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2007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四年皆为史传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如2007年的《韦丹传》;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如2009年的《朱昭传》。

  (二)设题特点

  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实词考查题:

  高考高考例析

  07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答案为C

  08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

  答案为D

  09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