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政治复习资料:13个基础知识点小结

2013-08-08 18:47:59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基础知识导学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归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2.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原理

  原理归纳: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个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也会发生矛盾。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反对割裂二者关系,反对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否认个人利益,更反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顾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

  原理归纳: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在性质上,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大小之分。另一方面,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人活动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等经济条件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的制约,个人活动还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要求:这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既要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又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或者把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等同于促进、推动作用,忽视个人活动有性质的区别的错误观点。

  4.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归纳: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否定贡献,也不能否定索取,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但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割裂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5.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归纳: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骛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便对美好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6.实践的观点

  原理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活动。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认实践能动性。 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形而上学,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

  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要求: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反对认为人的认识先于实践,是先天就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归纳: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尤其是真理、科学理论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发展,因此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不符合客观事实本质的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 对实践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注1:把握“认识”的几个知识点

  (1)认识的来源:实践 (2)认识的获得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 (3)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认识的根本目的:指导实践。 (5)认识的基础:实践。 (6)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 (7)认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8)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注2:关于认识的来源和途径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亲自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一代人都处在知识的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入留下来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况且,承认读书重要,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仍来源于实践。第二,人们在接受书本知识时,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第三,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总之,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读书很重要。人类知识的总体只能产生于实践,而个人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习。前者是认识的产生问题,是“源”;后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是“流”,两者并不矛盾。所以,既不能因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否认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也不能因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否认读书的必要性,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注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是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它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标准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错误的。

  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归纳: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具体说,一方面,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工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错误倾向: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10.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就是人们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而错误的价值观,则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阻碍作用。这里就直接关系到价值观的导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问题。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努力的方向不同,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正确的价值观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二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1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最后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两者也常常发生矛盾。在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时,集体主义的作用是:它一方面促使各种经济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使国家整体利益得以保障,使个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它要求各市场主体必须服从国家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去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以便实现各自的利益,克服地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12.实践及其特征

  (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而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征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三个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1)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包括“三个改造”,即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2)在“三个改造”中改造思想是核心。而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三观”,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三观”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影响和制约其他精神要素。但一个时期以来,有人把改造主观世界看成是“左”的东西,加以反对,这是不对的。而科学的“三观”又不能自发形成,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三观”。

  (3)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途径是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4)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注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是:认识世界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改造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二者联系是: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

  注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相关链接: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历史)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汇总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苏

河北

陕西

内蒙古

山西

贵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宁夏

甘肃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安徽

江西

云南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高考文综有哪些答题的技巧

文综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