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教育学2013年考研真题及解析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

  (1)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2)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这一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

  (1)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

  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311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二)54题)。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要点】

  学生。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

  “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中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与学生中心论相反,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是不平等的****型师生关系,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个性发展也被严重的扭曲。

  因此,“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

  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学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

  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权和通信秘密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等等。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还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的保护。主要有:一是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权;二是获得物质帮助权;三是获得公正评价权;四是程序性权利。(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71- P73)。

  5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141。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出现少许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

  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期现象的发生。(基础班师老师特别强调并举例说明)。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要点】

  (一)课题的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内容框架的科学性);(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合理性);(五)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311教育学综合模拟试题(四))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下述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中提到“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这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1)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就是个体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2)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这已成共识。学校教育对个体智力与能力的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比拟的;3)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19)(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材料中所反映的是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材料中“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21)(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述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其优点是1)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实践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2)有利于系统全面的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3)迅速的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学科教学中唯一可行的道德渗透是德育;2)道德学习的核心是价值观或态度的学习;3)教材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很重要。学校间接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学校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61、64)。

考研英语真题 考研数学真题
政治真题

专业课真题
英语一真题 英语二真题 数学一真题 数学二真题 数学三真题 数农真题
考研英语答案 考研数学答案
政治答案

专业课答案
英语一答案 英语二答案 数学一答案 数学二答案 数学三答案 数农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人文教育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复合材料

测绘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能源动力类专业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教育技术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考研科目

考研专业课课书太厚!教你找出真题四大规律

考研专业课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育专业

会计学专业考研的科目

考研科目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