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每日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3-09-17 09:25:27 高考语文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 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林清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培养了他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的主要原因。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

  D.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是让他们的心灵美丽起来的途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

  【解析】BD。A.“主要原因”无依据。C.“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错。E.“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错。

  2.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文思泉涌,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勤奋读书,坚持积累;对欲望不敏感。

  3.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参考答案】不被欲望捆绑;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

  4.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他的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参考答案】观点一: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精神的成长,而阅读是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读书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让人变得情感深厚、气质美好。所以第一流的文章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化妆。

  观点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林清玄在这篇访谈中提出的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青年人而言的。我们这个时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青年人又面临着多种选择,对他们而言,读书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的人来说,第一流的文章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都得不到满足,一流的文章又能给他们提供多少帮助呢?

  (仁化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春琳 张 国

  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心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否则,“现代农业”无从谈起。“其实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农民,根本没办法从事现代农业。”张桃林对记者说。

  这不是张桃林一个人的担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也有同样的忧虑。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对农业的理解从理论层面真真切切地转到了实际层面,“农业科技太重要了”。他仅以甘蔗为例,作为甘蔗主产区,如果广西甘蔗产量出了问题,全国的糖价都会迅速上升。

  农业院校也在担心。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原来部委所属的七八所农业大学,传统的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不会超过20%,华南农大这个比例则为16%~18%。尽管重点大学不愁生源,但是传统的涉农专业很难招到高分考生。对一些涉农专业而言,招生的常态是:高分考生少,第一志愿少。

  涉农的职业院校更是让人忧心。去年,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当面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映:在近10年的时间里,农业大省贵州涉农的职业学校从13所减少到4所,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每年涉农专业毕业生还不到3 000人,学生毕业后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的建筑只有一个教学楼。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业院校里,一些看起来风光、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比如,厨师、动漫,则广受青睐。

  在这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没人能强迫别人作出某种选择。毕竟,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以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为例,有人说,学农的学生看起来比较土。“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怎么洋得起来?”温思美说:“农科学生要跟着太阳转,跟着地球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事,都要去做基本的实践。这是花钱花时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开玩笑,农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吃二两饭。”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尤其是有了知识积累之后,很多人宁肯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直言:“别说高校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的人也不愿意在农村,进城务工农民的第三代都不愿意回去了。”

  旭日干是真急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粮食安全谁来保证,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是一个传奇

  有人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解决6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袁隆平取得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多少辛苦: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院士更像是一个农民。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像袁老那样整天在地里劳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说,现在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他指出的农业科技不足之处,包括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也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总量不够、队伍老化等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一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苦,农业累”的观念深入人心,政策的调整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温思美说。 (原载2012年03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文章以“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颖而有吸引力。

  (2)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出对高科技农业人才后继无人的忧虑。

  2.在文章结尾处,温思美说:“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请联系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参考答案】(1)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2)农业大学的传统涉农专业,学生比例很低,而且很难招到高分考生。(3)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普遍现象。(4)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5)农村的条件比城市差。很多人有了知识积累之后,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6)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第一点必答;其他五点任选四点。)

  3.请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参考答案】(1)通过反映农业部高官、农业研究权威的忧虑,旨在引起全社会对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视。 (2)客观、真实地反映目前中国农科人才培养现状,旨在引起政府部门对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思考。 (3)强调袁隆平是一个传奇,旨在唤起全社会有志于农科研究的青年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可任选两点作答。注意结合材料,概括新闻价值。)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关于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答题模式总结

阅读理解题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